汪婉玲,林玉丹,谢雪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应激,特别是初产妇,缺乏经验,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不配合等情况,增加剖宫产及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1]。已有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改善孕产妇情况及配合度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将个性化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中,旨在探讨该护理模式在改善初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选取2021年5~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住院分娩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孕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按照护理方式将孕产妇分为常规组60例和综合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综合组采用个性化综合护理模式,具体如下:成立护理小组,选择经验丰富、资历老的护理人员组成个性化综合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培训内容包含分娩风险评估、围产期护理、应急事件处理、沟通技巧等;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方可入组;整个围产期实行责任制护理,明确责任。风险评估,孕妇入院后安抚孕妇及家属情绪,尽快通过交谈方式对心理及分娩风险进行评估,并将风险评估结果告知家属,是否告知孕妇本人应依据严重程度及孕妇自身情况决定。基础护理,安抚产妇情绪,对于宫缩痛很明显的孕妇应先指导孕妇运用调整呼吸、听音乐、导乐球等方式适应宫缩,稳定情绪;情绪稳定后依据孕妇心理接受能力及知识基础向孕妇讲解分娩知识、风险及自然分娩方式的优势;告知孕妇产程的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让孕妇对可能面对的情况有一个预知,提高适应度,降低焦虑发生;对于孕妇提出的问题应耐心倾听并进行讲解;详细告知家属分娩相关情况并对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让其关心、安抚、支持孕妇,增加其信心和配合度。产程护理:鼓励家属陪产,增加孕妇安全感,提升自然分娩信心,帮助孕妇调整呼吸,采用孕妇术式的姿势进行分娩,产室内可放孕妇喜欢的舒缓音乐,多夸奖孕妇,使其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满足,更好配合助产士;提示家属采用语言、肢体等方式给予孕妇信心,实时关注孕妇需求,适时进行体力、水分补充;必要时可进行按摩以促进宫缩,缩短产程。产后护理,胎儿及胎盘娩出后尽早行母婴接触及母乳喂养,产房观察2 h产妇及胎儿情况稳定后送回病房。
对两组分娩接受度、分娩结局、母婴结局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分娩接受度采用改良版中文版《分娩恐惧研究量表》(CAQ)从医疗护理、自我控制、产痛伤害及胎儿健康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维度得分0~10分,得分与恐惧程度呈正比[1]。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分娩接受度比较 分
表2 两组分娩结局和母婴结局比较 例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 例
个性化综合护理模式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到极致,首先对孕妇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更符合孕妇情况的护理方案[2],基础护理中更注重对孕产妇心理及情绪的关注,同时也加入了对孕妇家属的护理,也有利于家属在围产期护理中发挥作用;产程陪护中有条件的尽可能鼓励配偶陪产,增加产妇安全感和信心;最后在成功分娩后肯定产妇表现,尽早将母婴接触,让产妇尽快的适应新角色[3]。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两组CAQ各维度评分均得到下降,且干预后综合组CAQ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综合组分娩结局和母婴结局均优于常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说明个性化综合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中可显著提高产妇对分娩的接受度,使其更配合分娩;同时可提升自然分娩率和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借鉴推广;但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把控孕产妇具体情况,对于确以无条件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应及时顺转剖,以降低产妇痛苦,同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