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嘎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胃癌是消化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病率仅次于肺癌[1]。造成胃癌发生的原因较为多样化,HP感染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均与此病的发生存在较大关联。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家族遗传也与该病的发生关系密切[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加之疾病带来的疼痛感、对疾病的忧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降低了治疗的配合度,影响了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调整患者的心态对于后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对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弹性训练进行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92例,同期以病房单双号区分,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6∶20,平均年龄(60.31±3.58)岁;疾病分型中腺癌、鳞癌、腺鳞癌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3例、15例、8例,学历方面小学及以下、初高中、大专及以上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16例、8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7∶19,平均年龄(60.15±3.66)岁,疾病分型中腺癌、鳞癌、腺鳞癌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14例;10例,学历方面小学及以下、初高中、大专及以上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0例、17例、9例。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弹性训练联合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具体为:a)成立心理弹性训练小组:由具有10年癌症患者心理辅导工作经验且在该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具有管理教学能力的专家作为主要负责人;团队成员5~6人。由负责人首先向成员讲解相关的心理辅导的知识,学习阅读相关心理书籍及文献。结合每位患者的经济能力、认知能力,小组共同制定心理弹性训练计划。b)心理弹性训练内容:由团队成员对患者进行个体干预,采用角色扮演、分享治疗案例等方式,同时结合情感、精神、行为等心理弹性要素,提高患者的自我意识及情感管理等,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30 min,每周1次。训练后,组织患者针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及治疗心得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解答,并给予具体建议。c)心理辅导:采用个体干预,小组成员在患者治疗及心理弹性训练过程中,对出现的不良认知及相关的负面情绪,做出准确的评估,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如:家庭因素、年龄因素等,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每次心理辅导时间控制在30~45 min内。所有患者干预周期为3个月。
分别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PRFE)、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评分数据,前者量表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情感、行为、躯体,量表每个维度分值0~10,疲乏程度与分值呈反比。后者量表包括3个维度:乐观、自强、坚韧。量表每个维度分值0~30分,量表分值与心理弹性呈正比。
表1 两组胃癌患者PRFE评分、CD-RISC评分比较 分
有研究发现,患者心理状态的不同,在面对疾病时的心态也各不相同,或乐观或消极回避。不同的态度对治疗会产生不同的效果[4]。心理弹性是指在逆境中积极适应的动态过程。研究表明,心理弹性是一种多维特征,它随环境、时间、年龄、性别和文化渊源,以及个人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癌症患者高水平的心理弹性与积极健康结果有关;同样,癌症患者较低的心理弹性也与较差的精神病态结果有关,如抑郁症、焦虑症和心理疾患的发生率增加,所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成立心理弹性训练小组,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分享成功案例提升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个性化心理辅导,使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心理弹性训练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意识及情感管理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