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博
(栾川县人民医院,河南 洛阳 471500)
进展期胃癌是指癌细胞侵袭浆膜层、胃壁肌层后形成的胃癌,肿瘤细胞扩散至周围组织器官,临床症状常为食欲减退、腹痛、黑便呕血等,延误治疗,易形成晚期胃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开腹D2胃癌根治术为传统术式手术,可清除肿瘤组织,但术中腹腔长时间暴露在外,增加感染风险。腹腔镜辅助D2胃癌根治术作为微创术式,具备创伤性小、术野广阔等优势。本研究对比腹腔镜辅助D2胃癌根治术和开腹D2胃癌根治术治疗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21年1月栾川县人民医院进展期胃癌患者30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23~71岁,平均(45.32±3.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9例,Ⅱ级4例,Ⅲ级2例;临床分期Ⅱ期7例,Ⅲa级5例,Ⅲb级3例。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24~72岁,平均(45.41±3.67)岁;ASA分级Ⅰ级8例,Ⅱ级5例,Ⅲ级2例;临床分期Ⅱ期8例,Ⅲa级5例,Ⅲb级2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对照组采用开腹D2胃癌根治术。平卧位,插管全麻,于腹部行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腹直肌,检查肿瘤病灶,无腹腔转移后行将病灶切除,行D2淋巴结清扫,闭合切口。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D2胃癌根治术。头高脚低位,插管全麻,腹部脐下行穿刺,放入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压力控制为12~15 mmHg,置入腹腔镜、Trocar,探查腹腔内,两孔法操作,脐部左侧、右侧做两个小切口,置入套管,超声刀将结肠大网膜切除,剥离结肠系膜前叶,将肠系膜上静脉充分显露出来,将胃网膜右静脉夹闭,对肿瘤病灶行切除,以D2淋巴结清扫,闭合切口。
手术情况:记录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记录对比两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免疫指标变化:记录对比术前、术后3 d、术后7 d,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对比两组切口感染、肠梗阻、肺部感染发生状况。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d
表3 两组免疫指标变化比较 %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腹腔镜辅助D2胃癌根治术利用腹腔镜进行腹腔探查,切口小,且术野清晰,利于手术操作顺利进行[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且观察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提示与开腹D2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辅助D2胃癌根治术可改善手术情况,促术后恢复。分析原因在于,腹腔镜辅助D2胃癌根治术属微创手术,对机体损伤小,仅需在腹部行小切口即可进行手术操作,切口长度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且通过腹腔镜可将腹腔内病灶情况仔细探查,精准定位病灶位置,有利于医师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能确保手术效果,同时该术式对机体创伤轻,可减轻对胃肠功能影响,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CD4+、CD8+对维持人体正常免疫系统有关键作用,CD4+作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可协助细胞免疫功能;CD8+为抑制性T淋巴细胞,可抑制免疫应答,在机体创伤和应激时异常表达。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d、术后7 d,观察组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提示采用腹腔镜辅助D2胃癌根治术免疫功能抑制轻,应激反应小。分析原因在于,腹腔镜辅助D2胃癌根治术利用腹腔镜形成的视野清晰,有助于医师进行精细化操作,减少血管、神经损伤,并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机体应激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避免肿瘤细胞扩散,对预防术后复发有积极意义。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对照组2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腹腔镜辅助D2胃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分析原因在于腹腔镜辅助D2胃癌根治术切口小,避免腹腔内组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避免组织发生感染,该术式腹部创伤轻微,避免肠壁水肿、腹腔出血,减少肠梗阻发生率[3]。
与开腹D2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辅助D2胃癌根治术可减小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可减轻免疫应激,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