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芳珍,田彦璋
(1.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2.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 太原 030032)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腹肌紧张、反跳痛及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等[1]。临床以往应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对胃肠功能影响大,已经被经典三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取代。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满足患者出于对美观的追求,一种无痕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逐渐在临床中开展[2]。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主要经患者脐部进行治疗,可隐藏术后瘢痕,对胃肠功能影响小。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保障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本研究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2020年7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8例,女17例,年龄36~74岁,平均(53.9±7.4)周岁。研究组男3例,女22例,年龄41~77岁,平均(57.4±8.8)周岁。两组人员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伦理委员会予以通过。
两组术前8 h禁饮食,术前30 min为患者肌内注射2 mL盐酸阿托品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382)与1 mL注射用苯巴比妥钠(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32)。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呈平卧位,手术由同一组术者完成。
对照组给予三孔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穿刺后建立气腹,将压力调节为10~14 mmHg,分别在患者脐下、剑突下及右锁中线肋缘下约2 cm处做长度约为1.5 cm的手术切口,将腹腔镜置于患者腹腔中进行探查,进行胆囊切除。研究组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在患者脐上约3 cm处做横向的单孔切口,逐层进腹,将三通道转换器置入后建立气腹,压力范围与对照组相同,实施胆囊切除术。术后两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基本体征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体征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基本手术指标:主要有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以及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疼痛评分利用VA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量表总分为0~10分,评估分数与术后疼痛呈正相关。炎症反应程度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抽取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后取血清,利用贝克曼库尔特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IL-1(白细胞介素-1)、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以及MPO(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变化进行检测。所用试剂盒为配套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有胆管炎、胆囊床渗血、胆漏以及胆周积液等。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表2 两组基本手术指标比较
表3 两组炎症反应程度比较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急性胆囊炎微创手术治疗已成为常用的手术方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对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进行改良的新型手术方式,该术式的入路方式隐蔽,切口小,腹壁损伤少,术后出现腹壁疝,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低,术后疼痛轻,有助于患者较快恢复[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在治疗有效率、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加理想,能够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预后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应激反应属于机体在受到损伤后出现的自我保护机制,致使正常免疫功能受损,进而导致一系列炎症反应出现[2,3]。通过两组ICAM-1、IL-1与MPO水平对比表明,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程度相对较低,炎症反应轻,术后康复快,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