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丝 宿亮 李浩 蒋超 王欢 白林 康逸 张代蕾 梁希之 于佳欣
“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这样说。这年金秋,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从此,“一带一路”掀开了中国与世界发展新的一页。
根植历史,指向未来;源于中国,属于世界。8年多来,中国已同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相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已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成果文件,转化为国际共识,在世界范围得到热情回应和支持。
今天,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局部冲突叠加全球性挑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一带一路”向世界各国提出“开新局”之策,为未来全球发展与繁荣开拓了一条机遇之路。
如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所言:“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
让巴基斯坦青年阿尔萨兰·汗和伙伴们高兴不已的是,今年5月12日,卡洛特水电站2号机组顺利完成试运行,与之前已完成试运行的1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
阿尔萨兰·汗是卡洛特水电站项目机电运维部经理,他去年12月获得了“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优秀巴基斯坦员工”奖牌和奖品。一同获得这个奖的还有来自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等领域的近30名巴基斯坦员工。
作为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卡洛特水电站能满足当地约500万人用电需求。这颗翠绿群山中、杰赫勒姆河上的“绿色明珠”,正改变着当地长期电力短缺的状况,为巴基斯坦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拉合尔橙线地铁等项目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也让许多像阿尔萨兰·汗这样的巴基斯坦青年学到了先进技术,获得了就业良机。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不禁感慨,中巴经济走廊给巴经济带来了“变革性”改善,改变了巴经济、社会和工业格局。“这只是一个开始。”
中巴经济走廊仅仅是共建“一带一路”8年多来的一个缩影。
在希腊,古老的比雷埃夫斯港被赋予新活力,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集装箱港口;在老挝,中老铁路通车突破重山阻隔,“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横跨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已铺设78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0个城市,运输货品5万余种……
一座座“连心桥”、一道道“发展带”、一个个“繁荣港”、一条条“幸福路”……这是共建“一带一路”带给世界的最大变化。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多来,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硕果累累,向世界证明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价值和意义。”意大利洛伦佐·梅迪奇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帕伦蒂撰文指出。
共建“一带一路”成就背后,写着中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中国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丝路精神,致力于破解当今全球发展动力不足和不均衡等多重难题,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共同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弥补共建国家发展短板,释放全球经济发展动能;促进规则标准“软联通”,确保战略、规划和政策协同,探索全球有效治理崭新路径;推动共建国家民众“心联通”,为深化合作提供重要支撑,构建更广泛的朋友圈。
“这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掷地有声。
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没有改变。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谁都无法阻挡。“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绝妙创举,在现代史上独一无二。”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对“一带一路”满怀期待。他说,随着时间发展,“一带一路”构想不断具象化,像是不断生长进化的自然过程,从没有其他倡议这样有“生命力”。
5月8日,一条消息让非洲西北角的摩洛哥民众激动不已。
当天清晨,上海黄浦江畔,多用途重吊船“皮莱茨基”轮装载着中国出口摩洛哥疫苗工厂的整套设备启程,这是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的新成果。作为中国出口非洲最大的疫苗厂,其竣工后预计实现包括3种新冠疫苗在内的20多种疫苗的当地生产,可满足非洲60%以上人口的疫苗需求。
“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4月2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度向世界作出中国的承诺。
新形势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和增长之路上扎实推进,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于危机中育新机。“一带一路”铺设助力全球抗疫的希望之路。
从武汉到贝尔格莱德,从义乌到马拉舍维奇,一趟趟中欧防疫物资专列,打通抗疫“生命通道”;驰援南非,飞抵阿根廷,一架架“疫苗航班”搭建起高效的“空中桥梁”;核酸检测“火眼”实验室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超过90座,一项项中国抗疫技术惠及当地民众……
共建“一带一路”以“健康丝绸之路”合作开拓新领域,推动卫生医疗、生物医药等领域合作,书写出一个个共抗疫情、共促发展的生动故事。
于变局中开新局。“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的驱动力。
4月28日至5月12日,一场中非联动的“非洲好物网购节”热闹非凡。肯尼亚红茶、埃塞俄比亚咖啡、卢旺达辣椒酱、南非红酒、加纳巧克力……借助数字化的东风,多个直播间让一大批非洲特色商品走进中国家庭,也给许多希望拓展非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机遇。
根据商务部数据,这场“双向奔赴”的中非经贸活动,吸引了23个非洲国家参与,聚集了中国和非洲的10多万个品牌。
中国不仅为自身开拓了一条开放合作之路,还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把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的驱动力。
菜鸟在欧洲最大的智慧物流枢纽——比利时列日数字物流中枢,每周调动约18架次货运航班;在荷兰,欧中跨境电商协会成立了欧洲首个跨境电商直播孵化基地,专注培育跨境电商从业者;在东盟、南亚、西亚、东欧、非洲等地区,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智慧农业、矿业开采、数字施工等提供助力……
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到1.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214.6亿美元。
在挑战中谋发展。“绿色丝绸之路”助力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着眼更长远的后疫情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马耳他素有“地中海心脏”之称。过去,重油曾占马耳他能源结构大部分。2014年,马耳他借助中国投资,从燃烧重油向天然气等转型,在确保电力供应自给的同时,推动了清洁能源使用。目前,整合风能、太阳能和氢能等技术,正在把马耳他戈佐岛变为欧盟第一个试点“零碳岛”。
从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到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从成为全球环境基金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捐资国,到推进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实践,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南亚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马哈茂德·哈桑·汗撰文指出,“一带一路”已成为健康、绿色发展、数字产业的代名词。“它已经等同于许多人对未来的一种渴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类作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还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
有学者说,“一带一路”从来不只是一条路,而是一种理念,一个共同发展的网络,一座联结全球发展和文化的桥梁。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还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事业,共建“一带一路”顺应时代呼声,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共商共建共享既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秉持的全球治理观。
“一带一路”超越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封闭性,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基础上的平等参与、互利共赢,不输出意识形态、不复制发展模式,不搞歧视性、排他性的标准、规则和体系,不搞割裂贸易、技术合作的高墙壁垒,而是致力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更具开放性、平等性和包容性。
俄罗斯《导报》曾刊文表示,“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中国的重要哲学范畴——“道”,包含行动、力量、创举和社会秩序等多重涵义,中国在“一带一路”中提出了“全球治理新模式”。
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这向全球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担忧,全球分裂为若干地缘政治和经济集团的威胁日益增加,全球治理的碎片化“可能会让我们完全无力应对其他的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威胁”。
面对挑战,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出时代强音:“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
携手同心,行而不辍。作为中国提出的最重要全球公共产品之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拓展可以使更多国家之间实现不同程度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有助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实现共赢共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意义。
实践充分证明,“一带一路”已经形成一整套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的价值理念,符合中华民族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如英国社会学家、全球化概念首倡者之一马丁·阿尔布劳所说,“一带一路”将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整个世界的繁荣幸福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