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邦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农业农村和科技局 青海海东 810600)
犊牛泻痢属于综合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多由病原微生物侵入以及饲养管理不当所导致,若养殖环境中存有病原菌,在犊牛免疫力下降时,则会为病原传播提供条件,进而导致泻痢的发生。在该病症的西医治疗中,通常采用抗生素对犊牛机体内的病害菌进行灭杀,虽可起到治疗目的,但易使犊牛出现抗药性,并且若用药不当,还会对犊牛的瘤胃造成损伤。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68头患有泻痢的犊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兽医疗法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展开治疗,并对疗效予以探讨,以期能够为犊牛泻痢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4 月期间,笔者选取某养殖场68头患有泻痢的犊牛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两组,西药组34 头,中药组34 头。两组泻痢犊牛日龄、体质量、病程以及症状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
1)自身发育原因。犊牛消化系统仍处于发育阶段,在其吸吮乳汁时,体内会出现自然反射,形成管状结构,使乳汁直接进入皱胃中,此时犊牛相当于一种单胃动物。并且犊牛适应能力较差,针对于温度等环境变化,其尤为敏感,过高的温度会使犊牛出现气喘情况,过低的温度则易着凉。在其出生15d 内极易发生泻痢,泻痢发生之后会使犊牛出现消化不良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可使犊牛消化道黏膜出现损伤,进而引发严重的胃肠道病变,使其无法充分吸收乳汁营养,最终身体消瘦,出现脱水甚至死亡现象。
2)病毒及细菌因素。冠状病毒、轮状病毒及黏膜病毒也可导致泻痢的发生,传染性较强,多以严重腹泻、发热、消化黏膜病变为主要特征。此外,养殖场所环境卫生较差以及气候骤变也会降低犊牛抵抗力,进而为弯曲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侵入提供条件,引发泻痢。
3)寄生虫因素。饲养管理不当及卫生条件差可导致犊牛出现犊牛球虫,其症状为腹泻,且粪便中伴有血丝呈胶冻样,食欲差机体消瘦,最终脱水死亡。3 月龄内的犊牛易感染牛蛔虫,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但粪便稀薄呈灰白色,臭味明显,随着蛔虫数量的增加,使犊牛肠道严重受损,此时犊牛活动量减少,吸吮力不足,腹围增加,用脚踢打腹部,粪便转变为水泥样。病情持续发展,停止反刍,皮肤无弹力且结膜苍白,卧地不起,此时粪便为黑红色,且气味腥臭,甚至意识丧失,预后不良。
1)感染性腹泻症状。10 日龄内的犊牛易感染大肠杆菌而引发泻痢,尤其是3 日龄内的犊牛,母乳质量差、卫生条件差、温度控制不佳以及未吃足母乳均可使该病症发生。2~3 日龄犊牛易出现急性病例,其呈败血型变化,间歇腹泻,体温升高,死亡率较高。10 日龄内犊牛大部分为慢性经过,症状不十分明显,食欲降低,粪便较稀,后期鼻黏膜干燥、眼球凹陷,部分患病犊牛可出现兴奋不安等神经症状,之后昏迷,病情严重易因继发肺炎而死亡。1 月龄左右的犊牛易因感染沙门氏菌而出现泻痢,发病后体温升高,下痢混有血液及黏液,以后肢踢打腹部,病情严重可因脱水衰竭而出现死亡。此外,感染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及球虫也会引发泻痢。
2)消化不良性腹泻。15 日龄左右的犊牛易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其粪便为黄色或灰白色,质地稀薄,混有消化不完全的凝乳块;部分犊牛泻痢呈水枪样于肛门喷出,后躯被粪便沾污,排便频繁。若肠内容物出现过度发酵的情况,会使犊牛出现自体中毒的情况,进而引发肠炎,加剧泻痢症状。
1)免疫接种。可结合养殖区域疫病流行状况对犊牛进行疫苗接种,如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及黏膜病灭活疫苗。在母牛妊娠前40d左右,可对其进行免疫接种,使犊牛于初乳中获取抵抗力。此外,在泻痢流行季节可采用黄芪多糖等提升牛抗病能力。
2)强化围产期母牛饲养管理。母牛饲养管理水平对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犊牛的健康状况。基于此,养殖人员应重视围产期母牛的饲养管理,为妊娠母牛供给足够的营养,使胎儿能够健康生长。此外,还应注重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补充,使乳汁质量更佳。针对于缺硒的母牛,做好补硒工作,如注射亚硒酸钠等。
3)重视犊牛护理工作。犊牛出生后,对其身体进行擦拭,并做好保暖工作,避免着凉导致的泻痢。尽量使犊牛尽早吃到初乳,以提升其免疫力,预防泻痢的发生。此外,养殖人员需提升犊牛母源抗体水平,降低泻痢发生率。此外,还需做好对犊牛的护理工作,做到定量、定温及定时,避免犊牛发生应激反应,并为犊牛补充适量的硒元素、铁元素及维生素。针对于断奶期前后的犊牛,要做好乳料的衔接工作,使犊牛在适应饲料的过程中不出现不良应激。
西药组:采用2%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治疗,用法用量:肌注每次0.1mL/kg·bw,2 次/d。连续治疗5d。
中药组:组方为连翘、麦冬各20g,车前草15g,鸡内金、蝉蜕、厚朴花各10g,将上述中药加水煎制,灌服,1 次/d,连续灌服5d。
1)治疗效果。精神状态、食欲以及粪便形态均恢复正常为治愈;粪便性状、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食欲明显改善为显效;粪便性状、精神状态以及食欲有所改善为有效;各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
2)分别于治疗第2 天、第3 天及第4 天对比两组犊牛腹泻率。
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06%与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
中药组治疗第2 天腹泻率为(0.51± 0.13)%,治疗第3 天腹泻率为(0.32± 0.11)%,治疗第4 天腹泻率为(0.08± 0.03)%,均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犊牛腹泻率对比(,%)
针对犊牛泻痢而言,需及早发现并诊治,犊牛心血未充,属于稚阴稚阳之体,脾胃脏腑素弱,若在养殖过程中卫生条件或饲养条件不当,寒热不当,则易因肠胃内气血阻滞发生泻痢。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对个体症状差异明确辨别,辨证施治,以促进犊牛康愈。
试验结果表明,中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西药组,用药后各日腹泻率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提示,采用中兽医疗法对犊牛泻痢进行治疗,可快速改善犊牛泻痢症状,提升临床疗效。究其原因,中药组方中含有的连翘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麦冬具有滋阴润肺、祛燥清心之功效;车前草具有凉血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暑湿泻痢之症;鸡内金可有效治疗呕吐泻痢以及食积不消之症;蝉蜕具有疏散风热之功效;厚朴花可治疗肝胃不和及脾胃虚弱之症。将上述中药合用于犊牛泻痢治疗中,可起到清肺理气、疏风化邪、调节脾胃的作用,可从根本上对犊牛泻痢进行治疗。此外,基于药理学角度而言,上述药物还可对犊牛胃肠道中的细菌,对有害毒素的繁殖进行抑制,提升犊牛免疫能力。
综上所述,在牛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从多方面着手,构建出科学系统的疫病防控方案,以从根本上减少犊牛泻痢的发生几率,在病症发生后,可采用中兽医疗法进行治疗,以提升疗效,保障养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