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唯
(荣成市城西畜牧兽医站 山东威海 264300)
家禽养殖产业在不断的发展中扩大了规模,饲养数量逐步增长,在饲养密度上,也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家禽养殖场必须要加强对疫病的防治,建立起兽医生物安全体系,始终将卫生防疫和禽病防治工作作为家禽养殖场的重点管理环节,防范管理不善和疫病流行等问题的发生,创建起安全的家禽生长环境,提高家禽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发展效益。
家禽养殖场目前正向着商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升级和转型,在家禽养殖场中,传染病问题是十分常见的,传染病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缺少对兽医生物安全的高度重视,是加重家禽养殖场传染病风险的主要诱因之一,因为传染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坚持预防性的原则,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风险。人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针对家禽养殖场传染病的防治,通常是采取接种疫苗。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建立兽医生物安全体系,能够从根源上将病原体的传入途径有效切断,防止动物群受到伤害与安全威胁。兽医生物安全最大限度地将致病因素隔离开来,包括化学性致病因子、物理性致病因子、生物性致病因子,建立起安全的动物生产保护体系。兽医生物安全体系覆盖了疾病的预防、饲养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内容。以保护动物群不受到疾病的侵害为最终的目标,采取了阻止致病因子侵入多种方式方法,提高了家禽养殖场对动物疾病的综合防治效果,保证动物处于最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下,提高家禽养殖场的生产质量、生产安全。可见兽医生物安全体系在家禽养殖场的规模化建设中,是一种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有利于防范动物传染病。在家禽养殖场的集约化建设和规模化发展中,逐步完善兽医生物安全体系,是家禽养殖产业发展中必须要落实的一项举措。
兽医生物安全体系具有经济性的优势,在传染病的控制和防范中,功能性强,预防传染病的效率高,面向可能发生的动物传染病实施综合防治,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整个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中,在空间上使各部分的联系均得到关注,将动物疾病的防治作为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贯穿家禽养殖活动的始末。落实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均得到了有效的兽医生物安全管理,不同生产环节之间具有的联系以及每个生产环节对动物健康产生的影响,均体现在了兽医生物安全体系中。通过对各项指标的优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场中的传染病风险,保证动物在最佳的安全生产状态下,为家禽养殖场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创造价值,兽医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成为了家禽养殖场运行和发展中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在前期的选址环节,做好隔离措施,完善养殖场和禽舍建筑的生产条件,配备完善的设备设施,将病原微生物隔离开来,保证家禽处于安全的空间内,进行限制饲养。其他的人员和动物不应该随意的进出家禽所在的饲养环境,可以通过设置隔离墙或围栏等方式,将家禽和其他动物与人员隔离开来,使被饲养的家禽,能够处于安全状态下生长,降低疾病风险。在前期的选址环节,要保证合理性,并划分功能区,加强对周围环境、建筑环境的严格控制,在选址中,将隔离原则落实到位,避免选择集贸市场、居民区附近,此类位置均不适合进行家禽养殖场的建设。
在设置场区时,要考虑风向、天然隔离屏障、气候条件、地势等多项要素,合理选择位置。划分功能区应根据具体的生产流程,保证功能区划分的合理性,创建起便利的条件,以此进行设备控制、废物运输、人员管理。在不同的位置安排各个生产环节,例如孵化场、饲料场、屠宰加工场,此类生产环节需要在不同的位置展开生产作业,采取分散布置的方式,提高对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效率。在不同的家禽养殖场内部,要结合具体的生产需求和情况,将各个区域划分开来,例如生活区、生产区、洁净区、粪污处理区,完善兽医生物安全体系的功能,加强对周围环境的有效控制,保证家禽养殖场内清洁、安全的卫生环境,做好环境的消毒工作。
疫病防控主要分为禽群控制、病原体控制和环境卫生控制三大方面,禽群控制的目的是在日常的家禽养殖场饲养管理工作中,防止禽群被病原微生物侵害,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强化禽群的抗病能力。例如在禽群的引种环节,要保证了解种群的疾病流行情况,制定控制计划,防范垂直传播疾病的风险,在同一环境中,集中来源、免疫状态和年龄相同的家禽进行饲养,避免不同来源、不同品种的家禽,在同一环境内混合饲养。定期做好免疫状态监测工作,并及时的进行环境监测、饲料饮水监测和病情分析工作。在病原体的控制中,防范患病禽只,或有病原携带情况的禽只进入到家禽养殖场中,因为这是传入传染病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要对尸体进行正确的处理,被病原体所污染的粪便也要经过处理之后,向外运输,防范各种媒介昆虫、被污染的饲料、土壤、粉尘可能带来的病原体侵害。
采取全进全出制度进行养殖管理,交通工具需严格地按照消毒程序、洗手程序管理,控制病原体风险。为了最大限度地对病原体传入进行有效防控,要在新引入禽只环节,做好单独的饲养隔离工作,观察2~4 周,根据所在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甚至需要观察更长的时间,必要的情况下,要结合血清的检测工作,做好传染病的防范,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环境卫生控制是兽医生物安全体系中,疫病控制环节的关键要点,应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包括禽群的引进环节、饲养环节,均需要定期进行禽舍的清洗消毒,对周围环境和禽场内使用到的工具、物品,同样要及时做好清洗消毒,防范交叉污染的问题。在完成了消毒之后,要及时检测具体的消毒效果,保证家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和物品消毒均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进出家禽养殖场的设备、材料、人员,均要按照规范程序,接受管理,控制好环境卫生,将传染病可能存在的循环传播、交叉污染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人员和物品因素作为传播媒介,流动性常常被忽视,因此建立家禽养殖场兽医生物安全体系,应设置专门的通道,用于工作人员出入,工作人员日常使用的工作服、鞋子等常规防护物品,要进行实时的清洁消毒,设置专门用于更换设备、洗手、换衣服的区域,在生产区和生活区之间,还应增加淋浴设备,保证工作人员在进出家禽养殖场的场所时,不携带病原微生物。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场或参观,外来人员必须要进入养殖场的情况下,则需要进行登记等程序,做好隔离措施,经过洗手、消毒、换鞋、换衣服之后,才能够允许其进入。工具的交叉使用和工作人员密切接触,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尤其是工作人员,应远离外界动物,了解兽医生物安全知识,提高家禽养殖场的安全性。物品流动的控制,包括场内物品和进出家禽养殖场的各种物品,在兽医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中,设置洁净区、脏区,以正常家禽向患病家禽转移、小日龄家禽向大日龄家禽转移为原则,防止出现污染问题和疾病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家禽养殖场近些年来快速发展,扩大了发展规模,增加了养殖数量,家禽养殖场是否具有安全生产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实现家禽养殖场的安全发展目标,要在家禽养殖场中加快兽医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脚步,致力于创造健康的家禽养殖场环境,提高家禽养殖场的安全生产水平,在兽医生物安全体系的作用下,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