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怕尔古丽·帕尔合提
(新疆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3)
吐鲁番市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先天的区位优势留下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成为新疆乃至全国备受瞩目的城市。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以及全国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吐鲁番市城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期。新型城镇化带来了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也提升了居民改善生活环境尤其是居住条件的动力。本文仅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吐鲁番村落民居空间的设计进行探讨。
近年来,为了实现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吐鲁番市积极开展城镇化工作,使城镇化总体规划覆盖率达到了100%,城镇体系规划修编、两县一市的总规划修编、27个乡镇总体规划以及105个村庄规划等151项编制任务已全面完成。村落住宅也完成了较高的建设量,截至2020年,吐鲁番市已完成的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已建成安居富民房共41856户,棚户区改造累计36094套,大大改善了广大村民的的居住环境,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的实施推进,吐鲁番市乡村居民的生活、生产结构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计划生育政策推动下,居民家庭结构从原来的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向“核心家庭”模式转变,生产模式也从原来单纯的农、牧业生产向更加多元化的餐饮、旅游、服务、手工制造业等第三产业模式扩展,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向往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带来更多的交往和空间需求。
近年来,吐鲁番市的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产业结构也向更加合理和优化的方向迈进。在“十三五”期间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甚至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在吐鲁番市地区城镇体系规划中,结合吐鲁番市的特殊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提出多种带动发展模式[2],着力调整吐鲁番市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进一步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
由此可见,在吐鲁番市未来的产业发展目标中,将继续以农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结构模式。因此,为了适应城镇化生产需求,需要将民居空间结构调整升级作为民居空间设计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吐鲁番市村落民居空间主要由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两部分组成。起居室和院落空间分别构成了室内与室外空间的核心,是主要人居行为发生的场所。传统村落民居空间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村落民居空间中的核心活动空间
在传统民居中,院落是发生人居行为的核心空间,通常由居住单元、葡萄架、家畜棚、高架棚和院墙围合形成半封闭的公共交往空间,具备了宽敞、舒适、私密性等特点。吐鲁番市特殊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居民绝大部分生活、生产、交往行为均在院落中完成,在延绵的夏日,院落空间也是人们的主要休憩场所。同时,院落空间是连接居住单元和公共街道的过渡空间。传统民居中,居住单元的空间组合主要采用套间式组合模式与坐北朝南的“一字型”并联空间组合模式,其中发生的主要行为有起居、交往、备餐就餐、盥洗、打扫等。在空间利用上,存在因三区功能不明确和居住单元空间组合模式导致的人居行为核心外移、交叉混淆严重,室内空间可达性低,总体功能布局分散,空间利用率低等缺陷。为了适应城镇化带来的生活和生产模式的变化,民居中的人居行为模式也发生改变。首先,民居中的人居行为发生的核心空间由室外“院落”空间转移,均匀分布在“院落+客厅/起居室”活动空间中,如图2所示。
图2 城镇化背景下的新村落民居空间中的核心活动空间
其次,人居行为模式更加多样化,空间结构布置追求集约、高效,同时要满足便利和舒适性要求,因此在新村落民居中,为了满足日常基本人居行为需求,除了设置独立的起居室/客厅空间外,增设储藏室、盥洗室、书房、独立卫生间、独立厨房、餐厅等功能单元,达到丰富空间内容,实现使用便捷、舒适和高效的目标。民居中的生产行为模式主要包括农牧业生产行为和商业经营行为,需要满足农业生产用具储存、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家畜养殖,手工艺品制作、服务和产品买、卖经营等需求,并设立相应的空间结构以此顺应生产结构模式的转变,同时,对民居中生产空间内容和组合方式提出更高的使用要求(如图3所示)。例如,在院落空间的布局方面,从杂乱无章、界限模糊的空间布局演变成的鲜明的“三区分离”,组织合理,便于生活、高效生产的院落空间格局;在室内空间设计方面,为了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注重起、居分离,设立独立的客厅、独立的厨房和卫浴空间,明确区分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在民居空间组合方面,不再使用空间的简单“一字型”联排式组合或简单的套间式组合,而是通过过渡性空间将各功能空间有效组合在一起,实现城市化的集约化空间布局,得到净、污分明,干、湿分离,私密性强和空间利用率高的居住环境[3]。
图3 城镇化背景下的吐鲁番民居空间变化需求分析图
通过分析的城镇化背景下的吐鲁番民居空间人居行为特征可以推断,居民所需空间包括公共起居空间、私密空间、烹饪空间、就餐空间、交通过渡空间、洗浴空间、储藏空间、加工空间、商业经营空间以及生产空间等功能空间,其包含了客厅、卧室、厨房等生活起居所必需的空间,独立储藏间、书房等非必要功能空间以及根据生产需求不同所需的生产、加工、商业经营和精神空间等不确定功能空间。
随着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在不断优化更新,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选择在传统产业架构的基础上增设副产业,增加收入来源。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吐鲁番村落中出现了两种主要的民居类型,分别是“传统型”民居和“混合型”民居。
3.2.1 “传统型”民居
“传统型”民居是由居住单元和农、牧业生产功能单元组成的民居类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吐鲁番市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传统型”民居的占比最大,它的主要优点是民居的分区规划和交通流线组织更加合理、分明,居住单元空间结构更加丰富、完整,空间组合追求集约、便捷、舒适、高效,空间利用率高、私密性强等特点。
3.2.2 “混合型”民居
“混合型”民居是在居住与农、牧业生产功能为基础,增设了新型生产功能的民居类型。该类型的民居即满足了基本居住功能和种植、养殖等第二产业生产功能,又能适应居民多样化的第三产业生产需求。新增设的生产功能一般包括手工艺品制作、买卖,商铺,维修,餐饮,民宿等等第三产业结构。与“传统型”民居相比,“混合型”民居建设占比较少,但是混合型民居在村落和乡镇地区位处核心地带,商业性和服务性强,最能体现乡镇建设风貌,呈现地域建筑文化特色,并能很好地适应生产结构的转变,同时具备了相对丰富的空间结构。“混合型”民居的户主多为农业户口、个体商业户口和综合类户口等户口类型的农村常驻人口。混合型民居可以满足包括百货商铺/超市、民宿、粮油铺、维修店、民宿、餐饮及其他各类服务型产业结构生产需求。
在“混合型”民居中,根据所提供产品类型的不同,可以将混合型民居空间分为餐饮类“混合型”民居,实体产品买、卖类“混合型”民居,民宿类“混合型”民居和服务类“混合型”民居等4种类型。
(1)民宿类“混合型”民居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民居类型,既可以作为旅馆建筑发挥村落民居的区位优势,也可以提供餐饮服务增加居民额外收入。在设计此类民居时处理好公共空间、私密空间以及其室外过渡空间之间的关系非常关键,通常采用葡萄棚、植物软隔离等方式完成公共与私密空间的隔离。为了适应吐鲁番市民族文化特色,在民宿类“混合型”民居中附设宽敞的室外活动场所,供游客进行室外娱乐活动使用。
(2)餐饮类“混合型”民居提供地方特色美食、糕点、早餐等特色产品。此类民居餐饮服务区空间设计时,需要设置独立的就餐区、加工区和储藏区外,在空间布局时,可以考虑将就餐区与室外葡萄架、葡萄凉棚等吐鲁番传统民居空间相结合,增加民居空间趣味性。
(3)实体产品买、卖类“混合型”民居。近年来,吐鲁番市采取多种带动模式的经济发展措施,大力开发各类产品合作社和沿街商业,提高乡镇地区居民生产收入。村民也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农、牧业生产,努力迎合市场需求,挖掘产品优势,着力生产特色手工艺品、果蔬、干果、粮、油、肉、馕以及民族特色服装等产品。实体买、卖类“混合型”民居空间村民的生产/加工、存储和产品展示等需求,为产品营销提供有利空间,其结构相对简单,合理解决以上三类空间之间的关系是设计该民居类型的关键。
(4)服务类“混合型”民居。该类民居为维修、理发、按摩、疗愈类服务型生产模式提供空间,其设计类似实体买、卖类“混合型”民居,只是服务型民居提供的是无形的商品,因此不需要设置展示区,处理好提供服务的工作空间和储藏空间之间的关系即可。
以上4种不同空间结构的民居,不管是哪一种,民居的基本居住功能和生产功能之间都存在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的关系,因此,明确空间单元的公共性与私密性并做好两者之间的空间过渡尤为重要。
根据已建成民居设计案例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民居总平面设计呈现规整的方形,居住单元户型高度效仿城市楼房户型,外立面设计照搬照抄情况严重,从而大部分民居呈现高度相似性,造成与原有吐鲁番地域人文环境和独特的传统建筑特色格格不入的局面。
4.1.1 在民居总体规划方面
为了迎合村落的横平竖直的网格化布局特点以及追求整齐划一的外立面风格,民居规划设计千篇一律,没有与周边交通环境结合,内部交通流线常常出现“死胡同”或是交叉混乱现象[4]。
4.1.2 在民居造型设计方面
在新建成的村落民居中,除了少数部分民居造型外,大量村落新民居仅在满足结构抗震性基础上,追求外观规整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好村落自身特色,只通过方正的火柴盒造型与少量传统民居设计元素符号的简单组合来实现规整的造型。这种设计方法虽然施工简单,更加经济节约,容易获得风格上的统一,但从长远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往往失去了该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吐鲁番市目前的建设美丽乡村,振兴地域文化的初衷相勃。
4.1.3 在居住单元设计方面
在居住单元的设计上,新民居的户型设计更加偏向于城市楼房集约化空间处理方式。在大部分民居中,因为缺乏专业的设计,空间结构与生活、生产模式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住户之间户型方案照搬照抄现象严重,不能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因为缺乏与周边环境的有效结合,空间结构功能不明确或缺乏相应功能,交通流线组织混乱,导致出现民居室内采光、通风条件欠佳等情况,影响民居的使用功能。
对于如何解决吐鲁番村落新民居中出现的问题,在没有专业的设计团队的情况下,可以借鉴优秀的民居新建、改建和修建案例。吐鲁番市发展进程中已有许多优秀的案例值得借鉴,这些案例很好地挖掘并传承了传统吐鲁番民居特色。例如近年来深受游客欢迎的艾丁湖村、吐峪沟村和葡萄沟等景区修复和建设案例,不仅保留了当地民居文化特色,更是通过空间重构、立面修复以及文化符号的保留和更新等设计手段,凝练了传统民居空间特色,很好地适应新的生产功能需求,而且不会太刻意地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空间需求,同时,让游客体会到纯正的吐鲁番地域文化。
对于功能空间的组织方面,可以借鉴吐鲁番市高昌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在该设计项目中,很好地体现了居住与生产需求相结合,因地制宜,适应城镇化需求同时,保留自身空间特色。
在吐鲁番市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背景下,吐鲁番市村落民居的建设虽然在现阶段尚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民居设计时,注重解决居民城市化的空间需求并从居民自身生产和居住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民居空间组合结构才是关键,同时,遵循挖掘并传承传统吐鲁番民居特色的空间结构调整升级基本原则,在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地域特色,有助于实现乡村地区可持续生产和居住模式,早日走进现代化的城乡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