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云,王玉珏
(德州市水文中心,山东 德州 253016)
水文是指自然界的水在一系列外部环境作用下发生各种变化的现象。通过研究水文信息,可以掌握自然界的水在各种环境作用下表现出的变化的规律,从而对水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达到对自然界的水资源“兴利避害”的作用。现阶段,国家在众多江河湖泊,相继建立了水文监测站,对水系水文信息进行收集,为水利工程建设、灾害预警、灾害救援、环境治理等提供了信息支撑。
水文监测站可通过多种水文监测仪器,自动化监测水域的含沙量、水流量、水位等水文信息,并能通过局域网、互联网等,向水情信息中心实时传输所采集的水文信息,让水文监测人员可以实时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查看水域的实时水情。
当前水文水情信息自动测报系统,可以通过编码等技术,设定相应监测仪器的监测频率,实现对监测水域的水文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存储,并能够通过编译等手段,将水文信息转化为ASCII,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再传输给测报系统信息中心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深度处理,导出Excel、office等文件形式,供水文监测人员进行查阅和使用。利用当前机器学习模型等,还能够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智能识别,对水情灾害进行预警,并通过预报系统、值班系统等,向水文检测人员报警。
水文监测站通过各种水文监测仪器采集到水文信息后,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将监测数据进行结构化储存。通过关系型数据库服务RDS,可以高效管理水文监测数据,水文监测数据的结构化储存,也为高效利用元数据奠定了信息基础。对系统运行数据、历史数据、遥感监测仪器采集的图像数据等,根据数据类型,通过分布式文件存储服务OSS 进行有效存储,或以表格的形式存储于大数据表格存储系统中。
水云信息数据量庞大,但数据的价值密度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按照主题化的应用需求,深度挖掘水文信息中的有效信息。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需要运用云计算引擎和并行计算系统,实现海量分布式水文数据的高速交换,通过MaxCompute 技术和MapReduce 模型,实现海量数据在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上的并行计算,有效解决了传统系统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
大数据除能够有效应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外,还能够运用线性或非线性的统计方法,对海量低价值密度的水文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多种数据模型对数据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向水文监测人员提供水文异常数据报警和灾害预警信息,为灾害救援方案制定等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云端的水文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后,可通过API 接口,向公众分发水文数据分析结果,使相关行业、民众等,能够获取更加准确的水文信息知识,为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根据抗旱工作的实际需求,获取水文信息向相关机构、部门如实报告水情。相关部门接收到水情信息后,进行科学汇总和分析,大致了解干旱情况,明确影响范围,提前谋划,做好万全准备。如山东2014 年旱灾,水文情报预报部门科学统计了各地的旱灾情况,然后按照图1所示的发布水文情报预报流程开展工作。
图1 发布水文情报预报流程图
简洁统一的系统交互界面,可以有效提升水文大数据平台系统易用性,使用户能够更加快捷简单的获取客户需求的使用信息。这就要求系统界面直观展示相关水文数据、水文数据分析报告、水文灾害预警信息等,方便用户分析和利用相关水文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各个服务组件的有机组合,通过API 接口,将系统运维界面和监控界面统一设置,可有效降低用户使用难度,提升系统运维效果。
当前水务工程数字化管理程度严重不足,为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亟须结合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管理特点、作业事项管理特点等,构建完善的数字化安全监测管理平台,为工程巡查管理标准化、安全监测数字化、闸门操作流程化管理提供平台支撑。对有时间要求的安全检查、巡检、鉴定、监测等任务,在平台上建立完善的自动化监督体系,做到事前提醒、事中记录、事后存档;建立健全的数据库系统,做好数据分类及关联管理。
支撑层:通过软件为系统提供地图、短信、语音等服务,同时为应用层和数据层数据传输提供安全保障。
数据层: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和各应用数据库,对系统、应用数据进行分类、存储、调用等。
硬件与网络层: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等硬件设备,此外,还包含网络安全设备,如防火墙、网关等,硬件为系统运行提供硬件支撑,网络层为数据层和采集层数据通信提供安全支撑。
采集层:主要采用C/S结构,以服务应用程序类型,在后台自动运行水情数据等进行安全监测,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经预处理的数据,以统一格式传输至数据层;系统架构见图2。
3.3.1 水情监测与预报
水情监测是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的关键内容,可为水利工程安全运营、水资源调度管理、水情预警提供有效支撑。监控中心的主控计算机,实时采集水、雨情监测信息,并将采集记录水、雨情信息写入数据库。在线监控系统,可根据水位监测数据,发布水情、雨情、预警信息等。
3.3.2 防洪安全监控优化调度
依托当前先进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技术等,建立基于蓄满产流模型和等流时线汇流模型的智能洪水预测模型。
3.3.3 水安全水资源联合优化调度
水安全水资源联合优化调度要点如下:根据上下游雨汛季节分布,历年下游灌溉用水情况,当年雨汛情况,合理分析和预测下游灌溉用水需求,形成合理的灌溉用水调度;根据系统收集的水、雨、季节气候因素,预测洪汛情况,结合工程泄洪能力、防洪标准等,制定可靠的防洪调度预案;做好往年来水、蓄水、灌溉用水调度记录,分析历年来水、蓄水、灌溉用水关系,结合当年监测情况,制定合理的汛期蓄洪调度方案和灌溉用水调度方案。
水文数据库建构时,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云端存储技术,打通信息通道壁垒,使分布式存储的结构化数据,在云端实现多库合一,有效提升数据管控效率。在建构数据库的过程中,为保障数据结构化存储的需求,提升数据易用性,应对数据库进行分类,建立整编库、预报库、历史库等多种数据库。
系统应该建立拦截和纠错机制,避免错误数据传输,或在数据处理传输过程中产生错误,有效保证传输数据的真实性。
为适应未来水情传输自动化发展,保证数据传输的真实性,应建立错误数据拦截功能,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逻辑判断程序,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对于合理性无法达到要求的数据,自动予以拦截,并向系统操作人员发出提醒,进行人工数据判别。此外应加强智能技术应用,依托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提升系统判别数据的准确性,使系统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
报讯信息是水情数据管理的重要内容,系统应加强对报讯站点水文信息的管理,避免站点基础信息缺失或重复,对汛情数据上报处理产生不良影响。在进行报讯点通信系统设计时,应建立完善的报讯站点注册管理机制,加强站点管理。
随着水情监测体系建设的推进,水文数据量规模不断增大,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端处理技术,可有效提升水文数据处理效率。未来,水文行业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云端处理技术,推动水文监测数据库的“多库合一”进程发展;同时,应加强智能技术运用,建立更加智能化的纠错和拦截机制,保障数据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