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治军,吴达粉,周金鑫,葛玉林,盛桂林,沈迎春*
(1.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江苏 兴化 225700;2.江苏省农药总站,江苏 南京 210036;)
香葱是百合科葱属的一种重要调料蔬菜和出口创汇蔬菜[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香葱被多地认定为地方特色品种,加之经济附加值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香葱蓟马又称烟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是香葱生长季主要害虫之一,成虫和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吸取叶片中的汁液为害,并在叶片表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长条状黄白色坏死斑纹,严重时叶片失绿扭曲、皱缩,甚至整株成片枯死,同时可传播多种病毒病,若不进行有效防治,将严重降低香葱商品价值[2-3]。当前,无任何药剂登记用于防控香葱蓟马[4],生产上超范围用药、超剂量用药现象较为普遍,极易诱发药害、残留超标事件。
为更好地防治香葱蓟马,本研究于2021年通过田间筛选试验,研究500g/L丁醚脲悬浮剂等11种农药对香葱蓟马的防治效果,探究防治应用技术,以期为葱农防治蓟马科学用药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1.1 供试药剂 500g/L丁醚脲悬浮剂,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0.3%苦参碱水剂,15%乙螨唑悬浮剂,5%虱螨脲悬浮剂,20%呋虫胺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2%甲维盐乳油,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二嗪磷乳油,40%二嗪磷微囊悬浮剂。
1.2 供试品种和试验基地情况 供试香葱品种为兴化香葱;试验基地位于兴化市周庄镇西板伦村,土壤类型为粘土。试验小区面积67m2,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重复3次。
1.3 试验设计 试验药剂用药量(表1)。试验于2021年5月27日香葱蓟马暴发期施药1次,各处理药剂按45kg/667m2兑水细喷雾。
表1 香葱蓟马试验药剂用药量
1.4 试验调查 施药前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选取2穴正常生长的葱苗,统计蓟马危害株数,以及每株香葱危害级别。药后l、3、5、7d分别调查葱生长及药害情况。施药后14d分别调查各小区的香葱危害率与危害指数,计算危害指数防效。 试验过程中,观察不同处理药剂对香葱叶色、生长状态等影响。
香葱蓟马危害分级标准:
0级:无危害白斑;
1级:危害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
3级:危害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
5级:危害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5%~50%;
7级:危害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75%;
9级:危害面积占整个叶面积>75%。
危害率=(危害株数*总株数)*100%
危害指数=∑(各级危害叶数*相对级数)/(调查总株数*最高分级级数)*100
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分析。
本试验于夏熟作物收获季节进行,大量蓟马迁入香葱田暴发危害。药前基数较高,平均株危害率37.9%,平均危害指数为9.22。用药结果表明,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mL/667m2、20%呋虫胺悬浮剂60mL/667m2、30%噻虫嗪悬浮剂30mL/667m2处理防效最佳,分别为90.20%、89.36%、90.26%;20%呋虫胺悬浮剂40mL/667m2、5%啶虫脒乳油70mL/667m2、3%甲维盐悬浮剂50mL/667m2、30%噻虫嗪悬浮剂20mL/667m24个处理防效次之,分别为83.99%、79.27%、79.74%、80.73%;500g/L丁醚脲悬浮剂50mL/667m2、3%甲维盐悬浮剂30mL/667m22处理防效再次之,分别为69.29%、69.54%;其余各处理防效较低(表2)。施药后1、3、5、7、14d,各试验小区香葱与对照区香葱苗无异,表明试验药剂对香葱安全。
表2 试验药剂对香葱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香葱蓟马严重制约香葱产业发展。本试验初步证实,乙基多杀菌素、呋虫胺、甲维盐、啶虫脒和噻虫嗪对香葱蓟马有较好防效且对香葱植株安全,生物农药苦参碱对香葱蓟马防效最差。当前,蓟马登记药剂多以噻虫嗪、甲维盐等化学药剂为主,生物农药占比极小,已有文献报道除虫菊素、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对蓟马有一定防效[3,5-6],后期可在香葱蓟马上开展相关试验。
香葱作为重要的调味蔬菜,残留安全性一直是关注焦点。根据《特色小宗作物农药残留风险控制技术指标》规定,推荐使用噻虫嗪试验剂量为75g/hm2(有效成分)或甲维盐试验剂量为3g/hm2(有效成分)防治香葱蓟马,防效分别为80%和69%,安全间隔期均为7d。乙基多杀菌素、呋虫胺田间防效较好,但未见在葱上相关残留报道,下一步,可开展相关试验验证2种药剂在葱上残留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