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变能力视角下基础护理学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2022-09-23 07:44张红英王莹王小飞
浙江医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护理学案例教学方法

张红英 王莹 王小飞

1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锦州 121001;2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锦州 121001;3锦州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锦州 121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护理事业的发展,人民文化程度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患者对护士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完成基础的技术操作,同时还要有足够的临床应变能力。临床应变能力是指医务工作人员能够敏锐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采用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地配合抢救和护理的能力。在实际的临床护理抢救性工作中,确实存在影响抢救成功率的情况,比如应急反应速度缓慢和经验不足,未能及时采取果断有效的急救措施,从而增加了护患矛盾[1]。或者当遇到特殊情况,如患者主观不配合,或是疾病本身导致的不能配合时,护士因为缺乏应变能力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完成护理工作,也会增加护患矛盾。因此,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提高其临床应变能力,已经成为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任务[2]。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现代整体护理观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概念有机地融入学科系统知识中,并在各项护理基本技术中加以运用,为学生提供从事临床护理实践、社区保健、家庭护理等各个护理工作领域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继续学习其他护理学专业课程和促进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要熟练掌握其基本理论与技能操作,且能够在临床工作中认真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本研究基于临床应变能力视角,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以期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临床应变能力的应用型护士。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3月,选取锦州医科大学2018级护理学专业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统一参加高考入校的本科学生;②中途无退学、休学;③对本研究内容均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身体条件较差,不能完成学业者。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将70名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名学生。试验组学生中,男生4名,女生31名,年龄范围20~24岁,年龄(21.34±1.01)岁;对照组学生中,男生5名,女生30名,年龄范围20~24岁,年龄(21.65±1.05)岁。两组学生教学前考试(基础护理学理论和常识性技能操作)各项成绩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3 教学实施

两组学生采用相同培养方案;基础护理学教研室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统一集体备课;教材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李小寒主编的《基础护理学》第六版;教学时数均为16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4学时、实践教学88学时。

1.3.1 试验组教学实施 试验组学生在临床应变能力视角下采取案例式教学方法,具体安排如下:①通过计算机情景模拟,采用典型临床案例,配合真实场景,模拟真实紧张的声音,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紧张氛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准确评估伤者,根据伤者不同受伤部位及程度,采取合理救治手段和救治顺序。在日常护理中,学会根据不同病情,给予患者相应护理措施,最终由带教教师进行评判分析。②运用典型案例,采取角色扮演方法,再现真实情景;同时,介绍该案例发生的真实背景,展示完整救治过程。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医生、护士等不同角色。整个急救过程结束后,调动其他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相关问题,包括角色的投入度、操作的正确性、患者角色表现是否符合所设定的疾病病情,最后再由带教教师针对相关学生表现做出点评,指出成功之处和问题所在。典型案例需要由带教教师设计,案例内容需要与日常基础护理相结合,具体包括一般资料、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在进行案例分析前,首先由带教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发给学生,让其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授课期间需要讲解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学生作答后由教师总结,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根据学生反馈意见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定期组织考核,根据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3.2 对照组教学实施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根据临床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方案,按照计划传授理论知识。实验课和实践课的技能操作,采取教师讲解和示教、学生反复练习等常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4 教学效果评价

两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方式从以下3个方面对各自教学方法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1.4.1 批判性思维能力[4]参照批判性思维量表(CTDI-CV)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其克朗巴赫系数为0.903,这表明量表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问卷内容涉及循证医学、临床决策、解决问题、自主性4个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的答案有5个选项,即非常赞同、赞同、中立、不赞同、非常不赞同,分别赋值5分~1分,单个问题满分为5分,4个问题总分为20分[5]。

1.4.2 教学后考试成绩 两组学生教学后进行考试。考试分为基础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和基础护理学技能操作考试。基础理论考试采取网络答题方式,试题难度高于教学前考试,试题内容覆盖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和能力(侧重于各项操作技能的注意事项等)。技能操作考试采取当场演示操作方式,与教学前单纯考核简单操作不同,教学后考核学生如何把操作技能运用到实际病人身上。设置病例,让学生在特定病人身上进行操作。例如,设置情绪激动的病人跑来护理站测量血压,作为值班护士应该如何处理等。由2名通过集体备课的教师按照统一的考核标准进行评分,现场提出的问题也是事前统一设计好的问题。比较两组学生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总成绩,成绩越高者表示教学效果越好。

1.4.3 教学满意度评价 两组学生参加教学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疾病辨别、增强护理意识、加强沟通能力、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能力等6项内容,每项内容满分25分,满分150分,评分越高表示对教学效果越满意。调查表克朗巴赫系数0.767,这表示其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

试验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中的循证医学能力、临床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1。

表1 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8级护理学专业两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学生教学前后考试成绩比较

教学前,两组学生基础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和基础护理学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教学后,试验组学生各项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2。

表2 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8级护理学专业两组学生教学前后考试成绩比较(分,

2.3 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评分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教学满意度各项内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3。

表3 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8级护理学专业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较少参与,课堂氛围比较枯燥、乏味、缺少生机与活力,学生仅仅对理论知识有了表面上的了解,无法改善专业能力水平,更不利于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基础护理学案例式教学方法是以案例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设计临床真实案例,并对真实护理情景进行模拟,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成绩。

3.1 案例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

案例式教学方法能够训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现场展现案例中的护理情况,结合实际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静脉输液实验课病例为例:一位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急需静脉给予甘露醇治疗,其左上肢瘫痪,既往有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造瘘口在右侧上臂),如何选择输液部位是临床中出现的真实问题。按照传统教学要求,静脉输液部位的选择应该避免瘫痪侧肢体、避开造瘘口,如此学生就很难迅速决定输液部位,难免影响给药时间。案例式教学方法解决了传统教学遵从书本、不能随机应变的问题,针对所设计的情景案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集体讨论,教师加以适时引导,使学生不但知道“静脉输液部位选择应当避免瘫痪侧肢体、避开造瘘口”,更加明白时间对于此类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及时用药就可能会导致患者脑疝而危及生命。所以,“瘫痪肢体不能输液是相对于有健侧肢体可以输液的前提而言的”。通过案例式教学,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做出迅速而又正确的判断,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显著提高。

3.2 案例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案例式教学方法中的情景模拟,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由被动接受灌输到主动学习思考,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对策,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案例式教学方法通过设计的教学环境与临床环境趋于一致,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充分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谨性。以心肺复苏实验课病例教学为例:在地铁站,突然倒地一位心脏骤停的中年患者,在场众人束手无策,如果你是一名医学生,你应该如何进行施救。带教教师除了要示教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明白正确而又熟练地掌握心肺复苏方法的重要意义。它不但能够在紧急关头体现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自身价值,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患者赢得抢救时间,甚至能够挽救一个人、一个家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切实学好医学本领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3 案例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案例式教学中,学生真正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口腔护理操作为例:为一位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教师除了示范正规操作之外,还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①为此患者做口腔护理应当采取何种体位?为什么?②昏迷病人不能配合操作,应该如何最大限度满足操作要求?③如果在操作中患者突然出现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应该如何应对?教师要求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引导学生与教师讨论问题。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而且锻炼和增加了学生的勇气。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所设计的这些案例问题,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探讨口腔护理操作情境,教师通过点拨、启迪、暗示和归纳等途径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能力和掌握了方法。如此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活跃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

4 结语

护理学是医药卫生科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是集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同时,护理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临床应变能力视角下基础护理学中实施案例式教学方法,用经典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互动,强化知识教育,提高应急应变能力,正确处理多种突发状况,提高学习成绩和教学满意度,使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张红英:研究方法确定和教学案例设计,调查问卷设计,数据管理与分析,撰写论文初稿;王莹:查找和收集文献资料,实施问卷调查、数据收集、文献查重;王小飞:确定研究方法,教学案例设计,审阅及修订论文初稿,完善论文终稿

猜你喜欢
护理学案例教学方法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护理学杂志》稿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