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2-09-23 06:02宋艳红
实用临床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危型白血病疗法

宋艳红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郑州 45000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为累及骨髓早期淋巴前体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在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具有明显异质性,典型特征为淋巴组织、骨髓内淋巴细胞异常改变[1]。化疗为其主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杀灭肿瘤细胞。相关研究[2]指出,在首次接受化疗治疗的ALL患者中,60%以上可获得缓解,约有20%的患者生存时间在5年以上。但化疗治疗也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受到治疗费用、疾病认知缺乏等影响,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后续治疗。认知行为(CBT)疗法通过矫正患者消极意识、紊乱的信念、自动式思维,能帮助患者改变对特定问题的认知、行为[3-4]。且有研究[5]指出,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能减少胃肠反应发生。本研究探讨CBT疗法在ALL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ALL患者77例,按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3~47岁,平均(35.49±5.18)岁;病程1~10周,平均(5.67±1.83)周;疾病类型:低危型6例、中危型10例、高危型22例。观察组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23~47岁,平均(36.14±4.79)岁;病程1~10周,平均(5.81±1.76)周;疾病类型:低危型5例、中危型9例、高危型2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等确诊;接受VTLP(长春瑞滨+吡柔比星+门冬酰胺酶+强的松)化疗治疗;认知功能正常;能进行正常交流且视听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类疾病、消化道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或其他恶性疾病;机体代谢异常。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血液病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时与其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家庭情况,并帮助其正确面对疾病,疏导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干预,如并发症防治、生命体征监测等,同时行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共干预1个月。

观察组在血液病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CBT疗法。常规护理干预同对照组,CBT疗法共干预4周,有4个主题,每周1个。1)第1周,情绪日记。记录患者在环境、情绪、感受、行为4个项目下出现的不良情绪。如在哪个地方、与谁在一起、做什么事情;在想什么,如担心治疗时无法忍受不良反应、害怕骨穿等;指导患者表述“思维”中的严重程度;在出现不良情绪时做了什么,如哭泣、玩手机等。2)第2周,ABC思维转换练习,A表示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表示对事件的信念、看法(beliefs),C表示对事件的行为、处理结果(consequence)。护理人员阅读患者第1周的情绪日记,帮助其进行梳理、转换,告知患者B在由A至C中的作用,改变错误想法。如“对于疾病,我们还可以拥有这样的看法”,帮助其向正确思维转变,正确地认知、对待疾病等。3)第3周,认知重构。在安静的室内播放《你的答案》《隐形的翅膀》《Before Dawn》《少年》《我相信》《同一首歌》《光明》等积极向上的歌曲,引导患者在上述环境下静坐,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表述自身错误想法、负性思维,并嘱咐、告诫自己纠正。护理人员还在空白面板上张贴“血癌”“绝症”等标签,鼓励患者撕掉标签,通过现实行为来树立内心信心;同时对其进行感恩教育,引导患者回想身边发生的感动事迹或者在网络上看到的感人视频,并通过文字书写等途径记录感受到关怀,可包括家庭、朋友、社会人员等,从而减少、摆脱既往脆弱、错误的想法。4)第4周,行为放松。记录患者基础心率,指导家属或患者进行行为放松,包括但不限于肌肉按摩、运动(散步、打太极、床上蹬车等)等,但在此过程中患者需佩戴腕式心率表,以在患者耐受的运动强度下进行。医护人员指导、嘱咐并监督患者独立完成服药、检查等行为,过程中可适当给予鼓励。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于干预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临界值50分)[6]、抑郁自评量表(SDS,临界值53分)[7]评估2组心理状态,SAS和SD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心理状态越差。

2)不良反应:比较2组干预期间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口腔溃疡、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度:使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总分19~95分)评估,分为非常不满意(19~37分)、非常满意(95分)、不满意(38~56分)、满意(76~94分)、一般(57~75分)。将非常满意、满意纳入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干预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分

2.2 不良反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口腔溃疡和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见表2。

2.3 护理干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见表3。

3 讨论

ALL以白血病细胞增生、浸润为主要表现,化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其也会带来多种不良反应,加之患者因疾病发展迅速、预后差等影响,可产生恐惧、抑郁、焦虑等情绪,使得临床治疗过程中配合度、依从性较差,影响整体疗效。

相关研究[8]发现,在诊断前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以恐惧、焦虑为主,而在诱导治疗阶段,则以压力、抑郁等为主,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还可导致患者降低对检查、治疗等的依从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诱导化疗期的不良情绪不仅与疾病有关,也与其认知扭曲等密切相关,如患者通过了解非专业信息源,如白血病病死情况、不良反应等,可导致其产生错误认知,从而出现不良情绪[9]。本研究结果显示,CBT疗法干预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提示CBT疗法应用于ALL患者,能有效调节患者心理状态。CBT疗法通过记录患者不良情绪发生情况,能使护理人员、患者了解其发生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后期干预;同时,ABC思维转换练习能帮助患者转变对疾病、治疗的看法、信念,有效减少、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且在认知重构训练过程中配合音乐、腹式呼吸法进行,能在患者冥想过程中减少负向自动思维、错误认知,同时撕标签干预也能帮助患者增强对疾病、治疗的理性认知,从而减少不良情绪;另外,感恩教育能帮助患者获取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支持,有助于摆脱消极思想,积极面对疾病威胁、逆境,从而减少不良情绪[10-12]。

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口腔溃疡、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均较低,提示CBT疗法应用于ALL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其主要原因可能为:对患者实施CBT疗法后,能有效消除疾病、化疗对其造成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进而减小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故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度(84.62%)较对照组(60.53%)高,表明CBT疗法应用于ALL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助力临床医患关系改善。

综上,CBT疗法应用于ALL患者,可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危型白血病疗法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阅读理解Ⅰ
白血病·患儿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