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解剖性肺段切除及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短期预后比较

2022-09-23 03:28成,桂鑫,张伟,张
大医生 2022年18期
关键词:楔形肺叶胸腔镜

张 成,桂 鑫,张 伟,张 昊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江苏徐州 221000)

近年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与广泛应用,孤立性肺小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PCC)临床实践报道,多项大型肺癌筛查试验中,孤立性肺小结节的检出率达8%~51%,其中有1.1%~12%结节经病理证实为恶性[1]。对于孤立性肺小结节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彻底切除病灶、减少复发以改善临床结局[2]。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由于具有切口小、围术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迅速等优点而成为肺部疾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3]。但随着胸腔镜技术不断发展,胸腔镜下局限性肺切除术(如: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可缩小切除范围,且对组织牵拉少,逐渐受到医患关注并应用于临床肺部结节治疗中[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上述三种术式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为探索最佳的肺部小结节术式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研究,根据其术式不同分为三组,各30例。肺叶切除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60±7.04)岁;病位:9例右上叶,11例左上叶,4例右下叶,6例左下叶。肺段切除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8.80±8.43)岁;病位:10例右上叶,9例左上叶,5例右下叶,6例左下叶。肺楔形切除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1.13±6.15)岁;病位:8例右上叶,8例左上叶,7例右下叶,7例左下叶。三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①经肺部CT检查证实肺部存有结节,单病灶,直径≤2.0 cm;②术前怀疑为恶性结节,具有手术切除的指征;③均选择胸腔镜手术治疗;④无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其他肺部疾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胸部手术史、放化疗史;②伴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③伴有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严重躯体性疾病。

1.2 手术方法 三组均行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治疗,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中单肺通气。患者取健侧卧位,充分暴露患侧腋下,采用三孔胸腔镜下切除,主操作孔取腋中线于第4或第5肋间切口(3~5 cm),并在腋中线第7肋间,腋后线第4~6肋间开观察孔与副操作孔。置入胸腔镜(带保护套),结合术前检查记录,探查肺小结节病灶,并观察病灶(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有胸膜粘连及积液)等。

肺叶切除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在胸腔镜指导下将肺结节所在的肺叶充分暴露,游离并应用胸腔镜切割缝合器对相应的肺叶动静脉、支气管进行切断处理,逐步切除结节所在的肺叶,送病理检测。肺段切除组行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在胸腔镜下明确结节位置后,对其相应的肺段进行游离解剖,充分显露肺段的支气管、动静脉。先夹闭段支气管,应用鼓肺瘪肺法确认病变相应的肺段并将段间裂暴露,明确切除肺段的边界,再用胸腔镜切割缝合器处理切除,并在段间残端涂抹生物蛋白胶。肺楔形切除组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结合术前肺部CT检查结果、术中器械触摸确定结节位置,在距离结节边界2 cm处用胸腔镜切割缝合器楔形切除病灶。三组完成切除、止血后,以温生理盐水灌注膨肺,确定是否漏气,并在确定肺复张后放置引流管,与水瓶连接,缝合并做消毒处理。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镇痛,定时检查引流量和漏气情况,及早拔出引流管,鼓励病人术后及早开展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②比较三组术后1、3、5 d疼痛分值的差异。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5]进行评估,分值范围0~10分,分值愈高,疼痛愈剧烈。③比较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如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等。④比较三组病人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检测结果。应用Mater Screen Diffusion肺功能测试仪(康尔福盛德国234公司,型号:CareFusion Germany GmbH)进行检测。⑤术后6个月应用64通道螺旋CT(飞利浦公司,型号:Brilliance CTTM)复查,比较三组结节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多组间对比行方差分析,各组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术后疼痛评分变化采用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肺楔形切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肺叶切除组、肺段切除组,且肺段切除组上述各项围术期指标明显少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

表1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

注:与肺段切除组比较,*P<0.05;与肺楔形切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时间(d) 术后住院时间(d)肺叶切除组 30 142.57±17.75*# 137.17±32.51*# 3.47±0.51*# 10.30±2.45*#肺段切除组 30 130.90±18.57# 107.77±25.57# 2.77±0.50# 7.83±2.07#肺楔形切除组 30 117.77±18.49 91.77±18.54 2.03±0.18 6.07±2.07 F值 13.832 23.229 84.024 27.887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三组患者术后1、3、5 d疼痛分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分, )

表2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分, )

注:F组间=2.801,P组间=0.063;F时间=155.141,P时间<0.001;F交互=0.250,P交互=0.910。

组别 例数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5 d肺叶切除组 30 4.03±0.81 2.33±0.71 1.30±0.54肺段切除组 30 3.93±0.98 2.20±0.81 1.13±0.35肺楔形切除组 30 3.83±1.15 1.93±0.79 1.10±0.31

2.3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2.4 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肺功能指标对比 术后3、6个月肺段切除组、肺楔形切除组患者术后FEV1、FVC均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肺段切除组、肺楔形切除组的FEV1、FVC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肺功能指标对比(%, )

表4 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肺功能指标对比(%, )

注:与肺段切除组比较,*P<0.05;与肺楔形切除组比较,#P<0.05。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

FVC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肺叶切除组 30 97.27±7.83 79.97±6.63*# 81.86±5.53*# 95.42±8.16 78.83±6.42*# 81.95±5.14*#肺段切除组 30 96.28±8.47 85.40±6.36 89.33±5.64 95.36±8.27 86.18±5.82 90.55±4.81肺楔形切除组 30 94.54±8.53 83.03±5.67 88.99±4.97 97.38±7.31 87.91±5.11 90.47±5.58 F值 0.835 5.722 18.407 0.632 20.690 27.266 P值 0.437 0.005 <0.001 0.534 <0.001 <0.001组别 例数 FEV1

2.5 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结节复发率对比 术后6个月随访,肺叶切除组无结节复发,肺段切除组有4例复发,肺楔形切除组复发6例。肺叶切除组的结节复发率为0.00%,低于肺段切除组的13.33%(4/30)、肺楔形切除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0,P=0.043)。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胸腔镜下肺小结节切除术式有肺叶切除术、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其中肺叶切除术最为常见,可准确有效切除完整的病灶,但其切除范围较广,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且会切除较多正常肺组织,使患者肺功能下降。随着胸腔镜的广泛应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均可较为准确地切除病灶,但也有临床实践指出,对于肺部恶性小结节,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极易出现结节切除不干净、淋巴结残留等现象,引起结节复发,需二次手术[6]。

本研究比较上述三种术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发现,三种术式术后疼痛分值、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提示三种术式切除肺小结节均有较好的安全性。但肺楔形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肺叶切除组、肺段切除组,且肺段切除组上述各项围术期指标少于肺叶切除组,提示与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相比,肺楔形切除术对病人的创伤影响相对更少,这主要是因为肺楔形切除术对肺组织牵拉小,切除范围也少,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渗出物,利于促进机体快速恢复[7]。

在预后方面,本研究发现术后3、6个月肺段切除组、肺楔形切除组的术后FEV1、FVC均优于肺叶切除组。这主要是由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肺楔形切除均能够精细区分开病灶组织与肺部正常组织,故在切除病灶使减少了对正常肺组织的上唇,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的肺功能,利于改善患者短期预后[8]。但本研究还显示,肺叶切除组的结节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肺段切除组、肺楔形切除组,肺段切除组的复发率略低于肺楔形切除组,尽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肺叶切除术更好地清除病灶及周边可能残留的淋巴结,故有助于减少复发。由此可见,三种术式各有优缺点,故在实际临床中临床医师应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手术适应证,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在常规情况可优先考虑肺段切除术以在有效清除病灶的同时,保留较多正常肺组织,加速术后恢复进程;而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结节且患者机体耐受性较好,可选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以完整干净清除病灶,减少复发;但若患者高龄或其心肺功能较差的,建议予以肺楔形切除术[9]。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解剖性肺段切除及肺楔形切除术均可有效切除肺部小结节,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创伤更少,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更利于患者恢复,肺叶切除术创伤相对较大但其复发率更低,故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身体状况选择最优的手术方案。

猜你喜欢
楔形肺叶胸腔镜
楔形接头在HS875HD钢丝绳抓斗上的应用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体位护理对胸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
History of the Alphabet
雪后
Eight Surprising Foods You’er Never Tried to Grill Before
幽灵
趋势攻略之形态学(18):多重性的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