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标应用推进中职物理教学质量提升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指导方案》编制撷要

2022-09-23 14:10李先知
江苏教育 2022年60期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物理

李先知 丁 蕾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更好地发挥新课标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深化物理教学改革,江苏省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和新课标落实情况专项调研工作。调研发现,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对新课标内涵理解不够深入、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缺少思路和方法、教学评价方式比较传统、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为了促进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破除新课标落实中的阻碍,更好地推进物理课程改革,江苏省启动了中职物理教学实施指导方案研制工作。《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是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是落实新课标和开展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指导方案》符合江苏省中职校特点,科学实用,能促进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标,指导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中职物理学科建设和物理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对新课标的理解

(一)重视课程地位,明确课程任务

《指导方案》剖析了物理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分析了物理课程对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已将中职物理从原来的限定选修课程调整为必修课程。《指导方案》强调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课程任务也从以前的三维目标转变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服务学生职业需求和终身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指导方案》分析了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15个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新课标的创新点之一是提炼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核心素养在物理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生通过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职物理课程目标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中职学生身上的具体表现。课程总目标旨在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生产、生活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认识模块化课程结构

《指导方案》引导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重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整合。物理实施模块化课程结构以“主题”和“专题”的形式呈现,打破了传统学科知识本位的观念,从强调知识的深度向重视知识的广度转变,更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更适应中职学生发展需求。基础模块为学生奠定宽基础,灵活的拓展模块一、拓展模块二分别满足了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需求。模块化课程结构优化了教学内容,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学习模块,不仅有效缓解了授课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还有利于学分制的实施。

(四)转变教学理念,凸显职教特色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在课程目标上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高全体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宽基础、活模块”,体现课程的灵活性。在课程内容上,精选学生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在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物理知识在最新科技成果中的应用,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重视情境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自主学习和教学方式多样化,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在学业水平评价上,突破单一的试卷评价,采用目标多维、主体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方式,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况。总之,教学理念应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从单纯关注学科成绩转向整体关注立德树人、职业发展、终身发展,从关注物理知识转向关注科学方法。

(五)强化课程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物理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弘扬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课程育人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是教师。教师要加强课程育人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挖掘课程育人元素,提高课程育人的实施能力。教师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教育融入中职物理教学中。

二、促成新课标的落地

(一)素养化的学习目标制定

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犹如指路明灯,为学习之路指明方向。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目标生成之源与归宿。因此,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指导方案》给出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制定思路。

1.明确新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新课标是制定学习目标的基础。学习目标制定过程中要坚持“标准导向”,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物理课程目标整体要求,明确新课标中“内容要求”与“学业质量水平”的内容,然后借助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解读具体教学内容要求,细化学习目标。新课标为不同课程内容设计了不同的层次要求。以“运动的描述”为例,“内容要求”指出了解质点的概念、理解运动的相对性、知道质点是一种物理模型、能测量运动物理的速度等。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广度应覆盖新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要求,深度应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

2.明晰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学科活动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新课标各主题给出的“活动示例”和“教学提示”明晰了活动途径和相应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运动与力”主题为例,“活动示例”指出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汽车导航系统的定位、测速等功能,理解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发展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技术运用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提示”指出要注重在机械运动情境下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建构时间、时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发展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出通过什么活动,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达到哪些学科核心素养。

3.把握学生已有素养水平

学生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主体。因此,教师备课时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素养水平,找准学习起点,明确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教师可通过课前测验、回答问题、展示汇报和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为学生确定真实的学习起点,将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自身的特殊性,个体之间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可通过题目测试、问题回答、作业批改以及学生在分组实验、探究实验中的表现等多种途径精准把握学生共性与个性。

4.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积极寻找生活生产中鲜活的、具有时代性的典型案例,充分挖掘本模块(或主题)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拓展课程的广度、挖掘课程的深度,发挥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比如,在制定“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时,可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历法和计时法增强爱国情怀。在制定“重力、弹力、摩擦力”学习目标时,可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墨家对力学、郑玄对弹力的研究成果,增强科技传承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5.综合拟定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和学生已有素养水平,结合新课标提出的活动示例、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水平,以及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实训场地等校本资源,综合拟定学习目标。以“运动的描述”为例,科学地表述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运动的描述”的学习目标

(二)情境化的学习体验设计

新课标指出,物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情境教学在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和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也是强化物理知识实际应用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学指导方案列举了生活化教学情境、实验教学情境和专业教学情境的创设思路。

1.生活化教学情境

借助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不仅能有效降低中职生学习物理的枯燥感和对物理知识的距离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直观认识。比如以蹦蹦床、弹吉他、射箭和发条玩具等作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或操作来发现物理的原理。这不仅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实验教学情境

借助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能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互动性和趣味性,能更好地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分组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观察、操作技能、技术运用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探究性实验有助于发展学生探究设计、科学论证、合作交流、工匠精神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3.专业教学情境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创设如风车发电、激光测距、红外成像等专业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际情形与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将实际问题情境转化成解决问题的物理情境,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能提高学生解释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介绍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传统科技成果和现代科技成就,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物理知识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不仅能提高教学有效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科技传承、社会责任感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选择

在物理课堂中根据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学情选择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教学有效性。“了解”和“知道”要求层次的内容可以采用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和撰写科技调查小报告等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和信息素养的提升。“理解”“掌握”和“运用”要求层次的内容,可采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科学小制作等学习方式。通过直观生动的演示实验,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逐渐形成了崇尚科学、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设计分组实验,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实验中体验和享受合作成果,培养认真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操作技能、技术运用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水火箭”“简易弹簧秤”“自制潜望镜”和“简易电动机模型”等科学小制作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完成任务,从而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四)科学化的学习评价实施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具有导向、激励、诊断、调控等作用。开展目的明确、全面深入、可信有效的学习评价,可以从以下4点入手。

1.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建立多维评价目标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要扭转过去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观,树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观。遵循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一致性原则,从物理观念及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实践与技能、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建立多维度的评价目标。

2.立足教学内容和过程,制定评价指标

学习评价应贯穿学习或教学全过程,覆盖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学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既贴近学生经验又能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问题情境,可通过全面考查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来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可以更全面地考查学生将实际情境转化为物理过程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磁场、磁感强度”时,设计了模拟磁场的磁感线分组实验。评价指标可以细化为:了解建构磁感线物理模型的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绘制出磁感线;提高实验观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技术运用、探究设计等素养;了解我国强磁场研究,提高科技传承等学科核心素养等。评价指标应涵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积累与形成的全过程。

3.依据新课标要求,确定评价标准

新课标规定了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设计评价标准时要与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保持一致,能有效落实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磁场”教学内容为例,依据课标要求,可将评价标准确定为:了解古今中外科学家对磁现象的研究过程;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在磁学方面取得的成就;知道磁现象对航海产生的深远影响;知道磁场的物质性;理解场物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能列举磁在当今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感知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和飞速发展的科技进步,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4.结合教学内容,选择评价方式

除了课堂问答、书面测试等评价方式外,《指导方案》结合教学内容引入调查报告、物理小制作、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展示汇报等多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科学论证、质疑创新、技术运用、探究设计、工匠精神、科技传承和社会责任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弱化纯记忆性知识的考核,注重课堂问答、交流汇报、方案设计等日常学习评价,不仅可以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交流电及安全用电”教学为例,可采取如下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表2所示)。

表2 “交流电及安全用电”的学习评价表

三、促生中职物理教学改革

(一)教学团队方面

1.教师数量配备更加充足

物理课程已成为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其他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选修课程。物理课程的地位有所巩固,物理课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为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新课标,学校首先要提高对物理课程的重视程度,配备充足的物理教师,规范物理课程开设。

2.教学实施能力更加专业精湛

贯彻新课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等对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与省、市、校级物理教研活动,切实加强物理教师学科培训、新课标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应强化自学意识,积极自学进修,不断更新知识,扩大专业知识面,努力改善专业知识结构,巩固专业技能基础。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教师们相互听课评课,共同研讨,逐步提升专业教学实践能力;以教学活动为引领,以赛促研、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高教师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物理教学课题研究,以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资源方面

1.物理实验室配备从无到有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验室及其实验器材的配备必不可少。新课标是中职物理课程教学实施和教学改革开展的纲领性文件,为物理实验室建设提供了依据。学校应重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尽快配足、配齐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器材。

2.信息化资源从有到精

教学资源建设是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环境、激发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构建知识体系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和课改的深入,信息化资源类型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为深化中职物理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模式方面

1.课堂教学更加精准有效

突出物理学科育人功能、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实现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物理新课标的重要价值取向。教学目标由以前的三维教学目标转化成4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物理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让物理课堂教学目标更加精准,教学实施更加有效。

2.课程思政更加自然有效

物理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物理教学,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全过程,使课程育人自然有效、润物无声。物理教学要引入我国科技成果,培育爱国情怀。比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时,巧妙引入我国高速铁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青藏铁路等建设成就,使学生理解运动、位移、时间和速度等概念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培育爱国情怀。教师要借助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科学小制作等实践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实操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科学态度和工匠精神。物理教学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墨经》中有固体传声和声音共鸣在军事上的运用,有关于小孔成像和飞鸟影子的研究,有关于力的定义和力矩的概念。东汉经济学家和教育家郑玄提出“施于弓的外力与弓的形变位移呈线性关系”的思想比英国力学家胡克发现的胡克定律早了约1500年。古诗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描述了声音传播中的衍射现象。“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阐述了平面镜成像和光的折射现象。“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包含了惯性的知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引用中国古代科技和传统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教学评价更加科学有效

中职物理课程的考核评价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评价应强化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考核,采用目标多维、主体多元、方法多样的方式,从关注学生“学会”到关注学生“会学”,从强调知识的深度到强调知识的广度;弱化纯记忆性知识的考核,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掌握通过实践验证理论、解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核心素养养成的达成度,强调过程性评价。

猜你喜欢
新课标核心物理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留言板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