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贤彪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望着窗外盛开的桃花,耳旁犹闻动人的歌声,不觉又回想起40年前在西安政治学校学习的情景。
1982年8月的一天,接到上级安排我到西安政治学校(现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学习的通知,学制半年,内容中国近代史。附带还有一项要求,入学前,就地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史相关人物或事件调查。接到通知后,我即到福州市的林则徐故居收集资料并整理成文字。
9月初,我按时到西安政治学校报到。当晚便收到一份课程安排征求意见表,安排的几十节课中,除学校老师授课外,还请了地方的一些专家学者授课。看过意见表后,我忽然萌发了一个想法:此次参加中国近代史专业学习的,都是全军院校的政治教员和宣传干部,来之前都进行过相关内容的调查,何不安排一些自我教育,让学员们登台讲讲呢?随即我将这一想法写在了意见表上。
谁知这一想法立即有了回音,在开学式上我被点了名,说我的建议很好,还让我带个头,在第一单元老师讲完课后作点评和补充发言。当时压力虽然很大,但又很兴奋,除自己认真准备外,班里的同志也为我搞策划、出主意,一周后在全队开了“第一炮”。这一炮打得响不响,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校方采用这种方法促进了教学相长,形成了浓厚的学习交流、探讨问题的氛围。同时,也让我们这些从基层来的学员,第一次有机会登上院校的讲坛,练了胆识胆量,还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在随后全军开展的中国革命史教育中,这一开放式民主式的教学方法被广泛采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西安政治学校是1978年3月创办的,1986年更名为西安政治学院。当时学校条件较差,综合教学大楼和礼堂正在建设中。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也为了增强学员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校领导提倡和鼓励学员参加义务劳动。我们这个大队虽然学期只有半年,况且学员年龄比其他队学员大一些、职务也高一些,大家并未因此而自恃特殊,而是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学校基建中模范带头、一显身手。
当时,我们队抢来了最重最累的活儿,就是到一里多路以外的地方搬运砖头。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起床,出操跑步到工地,收操回来时搬一摞砖头回来;吃完晚饭后,又自发到工地搬一趟。干了几天后,大家感到很累,有的人手上还打起了泡,效率也低了下来。面对这种情况,大家想了不少办法:有的班买回了竹筐和扁担,有的借来了小推车,我们班的“小诸葛”刘金标特制了几副滑雪板,利用下雪天路面结冰滑行……这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办法,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我们班还获得了义务劳动优胜奖旗。此时,刘金标悄悄地告诉我:“得不得奖旗倒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挑选了12块最好的方砖,把全班每个人的名字刻在了上面,并商议砌墙师傅把这些砖砌在墙基下,这样,我们就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安政校教学大楼的奠基人啰!”你看,大家称刘金标为“小诸葛”没错吧!
其时,西安政治学校以毛主席为抗大题写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校训为校训。不论是学校领导、教职员工还是学员,都来自四面八方,大家都特别珍惜难得在一起的共事、同窗的宝贵机遇,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努力营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氛围。
学校没有设专门的保洁人员,学员们都竞相抢扫把、拖把,把环境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炊事班人手不够,许多学员放弃休息时间,主动到伙房帮厨。我们队离伙房较近,每当汽车从外地拉菜回来,哪怕是晚上就寝了,但只要听到响声,也立马披衣起床,跑到炊事班卸货、码垛。那立于雪地里的白菜、萝卜垛,像一个个威武的勇士,傲立天地间,成为冬日里学校一道别样的风景。学员当中有许多南方人,不习惯吃面食,即使是南方的教员也宁愿多吃面食,把米饭留给学员;每当包饺子时,学员队按班级轮流煮,而教员总是等到最后一锅,盛到碗里的没有一个完整的饺子,全是面皮汤了。
在晨读、上课、参观、自习、休息的轮回中,不觉到了学习末期,按课程每人要提交一篇学习论文。读了几本大书,听了几十节高质量的课,最后总得拿出一点像样的成果吧!因此,每个人都有不小的压力。在写论文的一周里,我一天几次跑学校图书馆查资料,图书管理员小黄不厌其烦;听说我论文的选题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意义》,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的班长刘克敬,结合自己到新疆游历考察的实际,为我绘制了《左宗棠收复新疆路线图》;初稿出来后,马玉卿教授亲自审稿,为我作了多处修改……在后来结业的论文评讲中,我的论文高票获优,这里面凝聚着多少老师和同学的心血啊!
临近结业时,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校园传唱开来,同学戴建成将歌曲抄写在纸上,教全班学唱,并在学校东南边的桃树林里组织排练。大家还相约在那里栽下一棵桃树,期待来年桃枝环抱、桃花盛开。在结业联欢晚会上,我们班感念在西安政治学校的学习收获,在第二遍合唱时,将歌词改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美丽的西安政校,那里是我们求知的乐园,更是我们温暖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