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言峰, 王泽平, 廖 超, 涂 枫, 王学敏, 赵为民, 程金花, 任守文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江苏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阜宁推广示范基地/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农业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4)
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农村局统计,2020年底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0 65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2 749万头;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量52 704万头,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为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养猪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提高生猪的产仔数、生长速度、瘦肉率等性能。种猪是生猪生产“金字塔”塔尖,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这就更需要我们加强对种猪的选种、选育。
在种猪选育中,料质量比(饲料报酬)、日增质量和日采食量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育种性状,这3个性状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30、0.34、0.38。其中,饲料报酬和日增质量也是目前评价商品猪生长发育和猪场饲养管理水平常用的2个指标。及时筛选到具有优良采食特性和生长发育性状的种猪,能快速提高整个生猪体系的生产效率,实现更高的生猪养殖效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肉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针对优质种猪开展上述生长育肥性状的相关研究,为猪场的引种、生猪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苏紫猪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猪育种与生产创新团队正在培育的快长节粮型优质猪新品种,含苏钟猪、淮猪和巴克夏猪血统。苏紫猪全身被毛黑色,生产性能优异、肉质风味独特,除了含有人体生理活动所需的优质蛋白质和脂肪主成分外,还富含矿物质(钙、磷、铁)、维生素、肌苷酸、肌苷、氨基酸和各种脂溶性的风味物质,加工后肉质鲜、香、嫩、口感好,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为进一步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优化饲料报酬,本试验测定了含25%巴克夏猪血统苏紫猪的采食和生长育肥性能,旨在科学评估这些苏紫猪的生长拐点,为种猪生长育肥性状选育和采食调控机制解析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试验动物为苏紫猪,杂交导入巴克夏血统后,含25%巴克夏血统。试验时间为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试验地点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基地试验猪场。选取产仔在1个月之内的数窝苏紫猪,每窝3~5头,经断奶和保育后,将50头(81.64±0.74)日龄试验猪转移至种猪测定站,此时平均体质量为(26.96±0.76) kg。按性别、出生年月、体质量分成7栏饲养,试验猪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猪分组情况(平均数+标准误)
试验猪饲养规程与场方生产管理保持一致,自由采食不同阶段的配合饲料,自由饮水。试验猪出生后即打耳缺,断奶转群时加打耳标,上测定站前加打相应的电子耳牌,以便进测定站时可自动识别。进行育肥试验前,研究人员先对测定舍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和环境非洲猪瘟检测,全部正常后再进猪。试验期间饲粮及营养水平见表2。
7套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英文全称:Feed Intake Recording Equipment,简称:FIRE),购于美国奥饲本(OSBORNE),本系统包括:电子料槽、电子体重秤、护栏、控制主机、配套电脑和Win FIRE软件。其中,电子料槽可根据前期打入的电子耳牌自动记录猪采食量,电子体重秤记录猪采食前后体质量变化,护栏对进行测定站的猪进行保护,Win FIRE软件进行收集和初步整理采食和体质量数据。
表2 试验猪用配合饲料营养水平
选择约3月龄生长发育正常的健康苏紫仔猪共50头进入7个栏位,每栏位7~8头猪,自由采食和饮水,每个栏位配置1套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正式试验前,进行为期3~5 d预试验,预试验前先统一对所有测定站的电子体重秤和电子料槽进行校正后上猪。根据试验猪大小调整体重秤护栏大小,保证每次仅1头猪在测定站上进食。根据每次进食量多少,调整最合适的电子料槽翻转次数,根据电子耳标接收的强弱调整测定站接收器的频率。待每栏试验猪采食量和体质量记录数据正常后,开始正式试验,记录体质量和进食数据直至测定试验结束。
在研究人员的维护、调拭下,测定系统24 h实时准确记录下每头猪每次电子耳标号、采食开始时间、采食结束时间、采食开始时体质量、采食结束时体质量、采食开始时料槽质量和采食结束时料槽质量。同时,研究人员在试验期间定期打扫卫生和添加饲料,保持圈舍和测定系统清洁、干燥。另研究人员每隔3~5 d将所有测定站数据上传至配套电脑终端,同时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及时利用系统软件获得初步分析数据,对异常数据及时进行核查,及时处理异常采食事件。
试验结束后,将测得原始数据导出后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采用 Office 2021版中的 Excel模块进行初步筛选,后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统计结果以“最小二乘均值±标准误”表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为=0.05,本试验用到的作图软件为Graph Pad Prism 8.0。
各月龄试验猪体质量统计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试验猪在6月龄体质量已达约100 kg,生长速度较快。各个月份及育肥全期公、母猪间日增质量均无显著差异。总体观察,各阶段试验猪个体日增质量有一定规律,即随着年龄增长,日增质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母猪日增质量在4月龄时达最大,然后开始缓慢下降至6月龄,即6月龄猪日增质量显著低于前几个月龄(<0.05)。公猪各个月龄间无显著差异,在6月龄日增质量依旧在增加,总体来看,生猪在6月龄的日增质量开始显著降低(<0.05)。各组体质量增幅中,最大增幅是在母猪的 3~4月龄(达161.99%),最小增幅是母猪 5~6月龄(仅124.07%),全期日增质量4月龄最大,为(685±15.0) g/d,与5月龄日增质量(676±13.8) g/d差异不显著,与6月龄日增质量(632±20.5) g/d相比差异显著(<0.05)。
由表3可知,公猪、母猪试验全期日增质量差异不显著(=0.804),母猪全期日增质量为(663.7±14.00) g/d,公猪试验全期日增质量为(669.9±21.46) g/d,总体试验全期日增质量为(666.4±12.15) g/d,早期生长速度最快,随着月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公母猪在35~100 kg生长育肥阶段的饲料报酬差异较显著,母猪饲料报酬为3.21±0.04,显著低于公猪的饲料报酬(3.37±0.05),35~100 kg 育肥期总体饲料报酬为3.28±0.03。
表3 试验期增质量统计表
为研究试验猪生长速度,研究人员以每10 kg体质量为一个阶段,分析了试验猪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每增质量10 kg所需要的生长天数变化见表4。由表4可知,试验猪共分为8个阶段: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100~110 kg。由图1可知,90~100 kg体质量阶段的猪,增质量10 kg所需天数(饲养时间)最多,为(15.90±0.772) d,提示试验猪在90 kg以上时生长速度减慢,每生长10 kg体质量的时间也显著增长。100~110 kg体质量阶段的猪,增质量10 kg所需天数(14.23±1.127) d,标准误最高,表现为箱形较长,原因可能是由于试验猪群体较小但生长后期个体差异越来越大引起的;30~40、40~50、50~60、60~70、70~80 kg体质量阶段的箱形较短,提示 30~80 kg 体质量阶段苏紫猪具备快速增质量能力,其生长性能比较接近,群体一致性较好。
饲料报酬(亦称料质量比)是评价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阶段饲料报酬折线及箱线见图2和表4。由图2和表4可知,按照从饲料报酬中位数分析,随着苏紫猪育肥体质量增加,30~100 kg 期间饲料报酬在不断增加。其中,在90~100 kg 期间出现最高峰,100~110 kg时略有下降,提示苏紫猪体质量 90~100 kg是一个分水岭,并结合生长速度(每增质量10 kg所需天数)分析,苏紫猪最佳出栏体质量为90 kg,此时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均为最佳。由图2可知,100~110 kg期间的箱形最长,显著高于 30~100 kg(<0.05),这与“每增质量10 kg所需天数”的箱形结论一致。
表4 不同体质量阶段的育肥性能分析
采食量、日增质量及饲料报酬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也直接决定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中,含试验苏紫猪30~110 kg平均每增长10 kg的饲养时间为(14.83±0.167) d。其中,90~100 kg饲养时间显著高于30~40、40~50、80~90 kg这3个阶段(<0.05),其余各阶段差异不显著,提示 90~100 kg日增质量显著低于其他时间段,90 kg很可能是含25%巴克夏血统苏紫猪的体质量拐点。有研究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梅山猪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梅山猪母猪最大体质量理论值为92.65 kg,其生长拐点发生在46.33 kg 体质量时,生长拐点日龄是166.53 d,最大日增质量为416.94 g/d。而苏紫猪中就含有梅山猪血统(苏钟猪的梅山和二花脸猪血统占50%),2种猪的生长育肥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
而苏紫猪在30~110 kg阶段中,随着体质量的增长,相同的增质量阶段中,除80~90、90~100 kg这2个阶段外,平均每头每天采食量也极显著增加(<0.001)。有研究表明,杜洛克公猪在体质量 90~110 kg阶段时平均日采食量最多,且显著性高于体质量30~110、40~110、50~110 kg阶段(<0.05),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同时,本研究分别对比了公母猪在不同体质量阶段的采食差异,结果显示,公猪在50~60、60~70、100~110 kg采食量显著高于母猪采食量(<0.01);而从平均每头每天采食次数来看,苏紫猪在50~60、60~70 kg采食次数显著增加,而到了90 kg以上时,苏紫猪采食次数明显减少。分析不同阶段平均每头猪每天采食时长,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苏紫猪平均每头猪每天采食时长先增后减。笔者所在团队前期研究发现,体质量最高栏的猪次采食量也最高,体质量最低的猪次采食量也最低,不同性别、品种和类型猪(阉割公猪、母猪)之间的采食性状均差异显著,苏紫猪的所有采食性状均显著高于苏山猪。
苏紫猪是在苏钟猪的基础上通过与淮猪杂交,又导入巴克夏猪选育出来的优质黑猪,具有繁殖力好、肉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作为苏紫猪血统来源之一的苏钟猪,是以太湖猪和外来良种为亲本杂交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瘦肉猪,苏钟猪全身被毛白色,达90 kg日增质量619~635 g/d,料质量比为3.22 ∶1.00。作为苏紫猪血统来源之一的定远猪(淮猪的重要分支),是我国地方品种猪,其全身被毛黑色较稀、头部较小、体型中等、体质细致,饲料报酬4.30,瘦肉率45.79%,屠宰率73.98%。
作为苏紫猪血统来源之一的巴克夏猪为外种猪,其体躯长而宽、胸深臀宽、被毛总体黑色带几处白斑,瘦肉率60%,屠宰率74.63%,胴体肌内脂肪含量较高、肉质优良、生长速度快,在我国生猪遗传改良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如巴克夏猪与金华猪、六白猪、长白猪的杂交效果研究,巴克夏猪与成华猪、雅南猪、青峪猪等的杂交效果研究。本次试验中,杂交导入巴克夏血统苏紫猪(含25%巴克夏血统)的仔猪初生质量及在90 d 育肥期间的日增质量和饲料报酬均明显优于纯种淮猪,提高幅度为150%,这批试验苏紫猪191日龄体质量已达100 kg,提示导入巴克夏猪血统,可显著提高苏紫猪的生长发育性能。
综上所述,本试验分析了50头出生日期和初生质量相近的苏紫猪的生长发育数据,测定日龄从3月龄直至6月龄,就体质量生长发育规律而言,生猪的最佳出栏时间应该在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都出现拐点的地方,这样可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报酬。而苏紫猪的2个拐点均出现在90 kg体质量时,故此时出栏可达最大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