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保国 陈媛媛
2021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达29710.3亿元,增长率从上一年的8.40%提升至13.54%。中国传媒产业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对互联网与平台经济的治理力度加大,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传媒数字经济在媒介视野不断地扩大下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在元宇宙这一虚拟数字生态中,媒体积极布局新赛道,传媒生态系统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性发展,经济总量超过114万亿元,增速继续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中国经济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传媒产业“十四五”系列规划陆续发布,传媒产业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
根据“传媒蓝皮书”课题组的统计,2021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达29710.3亿元,增长率从上一年的8.40%提升至13.54%,恢复到2019年两位数的增长水平(见图1)。在数据统计上,我们将互联网广告收入和互联网营销服务收入分开计数,以全面展示互联网广告营销发展现状。从细分市场来看,互联网广告、互联网营销服务、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短视频及电商为五个收入超过千亿元的行业,且收入均保持稳定增长。根据中关村互动营销实验室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互联网广告收入为5435亿元,互联网营销服务收入为6173亿元,二者合计达11608亿元,规模稳居传媒产业大盘的核心位置;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640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3%;广播电视广告及报刊行业规模继续收缩,广播电视广告收入持续下降至1000亿元以下。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电影行业收入出现明显反弹,增长率超过100%(见图2)。
图1 2013—2021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与增长率
图2 2020—2021年中国传媒产业主要细分市场收入(单位:亿元)
2020—2021年,图书、期刊、报纸出版总印数没有太大的起伏。电影院数量及电影银幕数量保持增长态势。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较2020年增长33.82%(见表1)。2021年,中国国内市场上可监测到的APP数量为252万款,数量较上一年下降明显,究其原因,一是“净网行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促使不合规APP下架,二是教育行业“双减”、游戏版号新规等政策的出台,使得相关APP上架延缓。
电视方面。根据CSM收视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长为118分钟,较2020年同期减少14分钟,但与2019年相比,仅减少6分钟。在频道竞争格局方面,所有上星频道份额整体稳定,省级和市级地面频道的份额近五年则连续收缩。电视行业广告收入受到整体环境影响较大,省市级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下滑严重。在此现实下,电视媒体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媒体矩阵日趋坚实,规模优势和集群效应开始显现。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主流媒体营收结构也逐渐向新媒体端倾斜。
表1 2016—2021年中国传媒产业各媒介形态数据
电视剧、新闻/时事、综艺和生活服务这四类节目依然是电视节目内容的“四轮驱动”。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河南卫视在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方面表现突出,制作出了《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不少精品内容。一方面,其扩大了河南卫视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短视频化内容通过线上再传播,不但创新表达传统文化,也提升了中国文化海外影响力。
广播方面。CSM 17个连续调查城市数据显示,2021年直播电台广播媒体人均日收听量为54分钟,持平于2020年同期,与2019年相比,减少2分钟。在广播收听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地方电台依托具有地域特色的节目内容而竞争优势明显。在直播电台频率类别方面,新闻综合、交通和音乐类广播竞争力依然名列前茅,其中新闻综合类广播频率的收听份额最高,约占1/3。广播媒体在转型探索中逐步加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融媒体内容制作,以杭州之声为例,该频率通过对节目重新洗牌,推出六大垂类融媒体工作室和多档融媒体节目,旗下中医养生类节目《国医奇谈》以此为依托开发全媒体音视频产品,在喜马拉雅、蜻蜓FM平台收获超600万次的收听量。
报刊方面。广告收入继续下滑,根据CTR媒介智讯报道数据显示,2021年报纸刊例花费下跌了22%,期刊刊例花费下降7.8%。从2011年报业到达巅峰状态到现在,报业广告收入已经走过整整10年的下跌之路,2021年的广告收入约为2011年的1/15(见图3)。报纸这种媒介的广告价值正在逐渐收缩,新收入来源探索动力激增。部分报刊“付费墙”商业模式转型渐入佳境。根据《2021全球数字订阅报告》数据显示,财新作为国内首个全面实施新闻收费的媒体,以70万付费订阅用户入围2021全球新闻付费订阅榜单,位列全球第10位,成为唯一入围榜单的中国媒体。与此同时,政务服务已成为报业媒体重要的营收来源,是报业媒体积极寻求的“非市场空间”,例如政务新媒体托管、新闻宣传服务、智库化转型等。
图3 2010—2021年报刊广告及发行收入(单位:亿元)
图书出版方面。2021年图书出版业虽然仍面临疫情反复、市场回暖缓慢等问题,但主题类图书出版市场依然火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史学习等方面的图书受到出版界的高度重视,也为市场带来了活力和机遇。直播售书等新型营销模式逐渐成熟,为图书发行渠道创新开辟了新思路,网络渠道码洋较2020年略有上涨(见图4)。
电影方面。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元(72.36亿美元),同比增长131.46%(见图5),虽然增幅巨大,但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尽管如此,中国电影票房仍蝉联全球之首。据《2021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电影银幕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达到82248块,电影市场终端依然有发展空间。三部中国电影进入全球票房前十,《长津湖》(9.03亿美元)、《你好,李焕英》(8.22亿美元)、《唐人街探案3》(6.86亿美元)分别位列全球票房排行榜第二、第三、第六位。另有27部中国电影进入全球票房排行榜前一百位。主题性献礼影片成为2021年最突出的电影现象。根据《新格局·新生力: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共上映16部主旋律题材影片,累计票房94.4亿元。
图4 2012—2021年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数据来源: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图5 2011—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与电影银幕数量(数据来源:国家电影局)
市场竞争格局方面。据《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数据显示,中影、华夏和上影为代表的一线国有电影公司市场地位稳固。以中影为例,2021年出品电影24部,累计票房239.60亿元,占全国国产电影总票房的60.01%(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99.2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宣传营销资源的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布局电影行业,如字节跳动(抖音)、快手、哔哩哔哩、中国移动咪咕等,其参与制作、出品的影片票房成绩颇为可观,且在电影宣发中势能输出强劲。在制作领域,越来越多的头部公司开始积极尝试虚拟现实制作技术,以缩短制作流程、提高制作效率、降低拍摄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新技术的应用将对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互联网方面。根据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0亿人(见图6),约占世界网民总规模的1/5。10.3亿在线消费者构建起了全球最为庞大的、生机勃勃的数字经济体。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中国互联网商业应用发展一方面顺应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依托本土互联网用户、经济结构、文化基础等特点,在各个细分领域呈特色化发展。近几年兴起的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打通供需之隔,建立产品、服务、消费新通道,更是带动了相关经济领域的高速发展。
图6 2012—2021年中国网民数量及增长率(数据来源:CNNIC)
随着用户流量红利逐渐见顶、内外部经济环境压力增大,互联网公司面临市值缩水、裁员等现实问题。2021年,中概股市值暴跌,中国互联网公司资产缩水严重。据《证券时报》报道,截至2022年3月,约90%的在美上市中资民营股的股价出现下跌。拼多多、贝壳、滴滴出行、爱奇艺累计跌幅均超80%。据估算,2021年高位以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总市值累计缩水超过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受投融资、经营状况等多重因素影响,互联网公司战略收缩,裁员成为普遍选择。2021年开始,阿里巴巴、美团、快手等陆续被曝进行人员优化,其中,受“双减”政策影响的在线教育公司在年中出现规模性裁员,这种趋势延续至2022年上半年。
基于发展现实,从2011年起中国互联网发展开始重视创新突破,国家顶层战略中亦部署网络强国建设方略,其中包括建设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安全和互联网发展协调一致,鼓励自主创新,鼓励突破核心技术难题,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以及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与此同时,互联网用户微资源价值不断聚合,强大的资源聚合优势以及细分市场的多样需求将为下一阶段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网络视听方面。CNNIC数据显示,2021年底,全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人,占网民总体规模90.5%。在用户层面,随着互联网用户人口红利见顶,收获新的流量是各视频平台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CSM的研究报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短视频年轻用户规模触顶,40岁及以上用户群体占比近半,而50岁及以上“银发e族”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占比为27.4%。“十四五”期末,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近3亿人,而短视频接触门槛低、内容丰富的特点又能满足银发人群的娱乐需求,“银发”人群将成为短视频用户新的增量来源。
短视频不仅是自媒体创作者们疯狂追逐的赛道,也成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创新传播形态,在媒介生态中的地位日渐稳固。多年来,主流媒体与短视频平台“相互成就”,短视频使主流媒体在表达形式上更加亲民化、传播渠道上更加多元化;对短视频平台来说,主流媒体的入驻,使其在主流价值和内容的带动下,从单纯的娱乐化平台转变为多元化的综合性平台。虽然短视频市场格局基本成型,用户消费习惯逐渐被培养起来,但是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内容同质化现象导致的观众审美疲劳,以带货为目的的短视频直播消耗了用户对优质内容的期待,人机结合的审核机制在速度和精确度上短期内无法完全匹配高密度的内容产出现状等。
长、短视频在竞争中呈现融合发展之势。短视频平台开启会员付费、广告等长视频平台的变现模式。一些长视频平台已经增加了随机播放功能以提高用户留存率,这种竞争性操作也对短视频平台今后的内容结构优化、内容质量提升、内容表现的丰富性提出挑战。2022年3月17日,抖音宣布与搜狐达成二次创作版权合作。抖音、西瓜视频等将获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视作品二次创作相关授权,抖音平台用户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在抖音之后,快手也宣布与乐视视频达成合作。所以,在整个视频发展的下半场,短视频和长视频在创作、营销等层面将在各自领域发展的基础上呈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趋势。
广告方面。2021年,中国广告市场整体呈现“回血”状态,但部分媒体的广告收入仍与疫情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值。从各类型广告份额来看,互联网广告以绝对的优势占领行业第一位置,其中以电商广告及视频广告表现突出。互联网广告规模的不断增长以及传统广告规模的不断收缩,揭示了传统营销向数字营销转型的迫切性。
具有新生力的新品牌的踊跃投放、媒体营销场景的不断丰富、技术的提升等都为广告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源。内容营销、公域与私域营销、社群营销等拓展了广告营销形式,种草、直播带货等通过好物推荐、团购价格优势打造私域流量池,视频植入营销通过内容吸引用户对品牌和产品的注意力。体现传统文化、科技进步、积极生活态度、“银发”关怀的广告进一步拉近了品牌与受众的距离,有助于提升注意力变现效率,逐渐获得青睐。
从可持续性发展角度来看,规范和共治将是数字营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规范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推动了互联网广告环境的净化和革新。在共治方面,打通广告主、平台内部的技术壁垒,使之从认知到流程上实现高效协同,让多方营销数据联动而实现增值是数字营销生态中实现共治的内在要求。另外,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的深度应用有望推动企业实现数据湖仓一体、数智融合、数用一体的数据架构,企业的数据资产将得到有效积累、数据价值将进一步被放大,企业数字营销精准性也将提高。
传媒既是一种政治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技术创新现象,而且是一种全球现象。传媒生态系统是指各种形态的媒介和各种业态的媒体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能够对传媒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技术环境、受众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现代传媒生态系统也将不断演进、变化。从目前发展来看,现代传媒生态系统和网络空间系统重合度比较高,信息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媒体、媒介终端构成传媒生态系统的基础架构。
传媒发展纷繁复杂,对传媒的观察需要用多维、多层、多元的综合性视角。传媒生态研究方法即具这种综合性视角,是一种能够把微观的媒介传播现象和宏观的全球传播现象统筹起来的研究方法。
2021年的传媒生态环境。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百年重要节点上,传媒产业展现了在历史变革中的责任与担当。国家通过顶层设计及治理引导传媒生态向好发展,传媒数字经济在媒介视野不断扩大下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政策环境层面。一方面国家释放出对传媒产业发展的关切,出台整体性规划,宏观指引向“文艺精品创作”和“全媒体传播和数字文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对整个行业发展秩序的监管,促进传媒生态健康发展。2021年,监管部门针对平台垄断以及文娱、直播等重点问题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治理举措,产业发展空间逐渐清朗。
受众环境方面。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一项巨大挑战,党中央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传媒领域面向老年人开发更多的服务场景,针对老年人知识获取、购物、文化旅游、休闲娱乐、金融支持、在线医疗等方面的应用不断丰富,“互联网+养老服务”成为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 的主要切入口,也将成为部分媒体收获第二次人口红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Z世代”用户对游戏、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关联领域的内容生产、消费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经济环境方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韧性逐渐提升,超大规模内需潜力对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投融资领域,国内传媒业资本运作更加注重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针对频发的“灰犀牛”事件保持十足警惕,各参与者从短平快投资思路,转向“高筑墙,广积粮”的长期发展思路。
技术环境方面。人口、监管的红利以及“低风险、高回报”的运营模式难以全面支撑媒体在Web3.0时代的突破发展,高新技术研发及成果应用能力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时期企业的重要竞争资本。面对地缘政治的强势崛起、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以及“逆全球化浪潮”,核心科技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传媒生态发展有其自身演绎准则和方向,但整体上还是依存于整个大环境,在网络空间时代,数字化生态日益活跃,且在国际大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媒体需要“柔性”应对环境变化,以在逐渐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下实现创新发展。
传媒产业是指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相关联的传媒企业集群,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一是内嵌于社会体制的主流媒体体系,二是市场化运行的网络数字媒体体系。这两大体系各自运行又相互交融,都具有产业属性,都参与市场竞争。在这两大体系的基础上再加上全球传播媒体和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媒体,即构成了传媒生态系统版图(见图7)。我们依照媒介形态和媒体业态把传媒划分为20多个大类: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期刊、图书、融媒体、全球媒体、基础设施媒体、网络视频、短视频、直播、音频、智能户外、智能硬件、本地生活、电商、垂类媒体、新闻资讯、社交、搜索等。这20多个大类还可以分为60多个小类。依据市场表现和影响力,我们选取了60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媒体在传媒生态系统图谱中作以展示。
图7 传媒生态系统图谱(2022版)(资料来源:“传媒蓝皮书”课题组、秒针营销科学院、易观联合制作)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国家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媒体融合不仅是要从渠道、内容、技术上广泛融合,还要从组织形态、人才机制、经营模式上深度融合。在政策推动和媒体积极探索下,媒体深度融合有望从“零星破局”迈向“整体跃进”,并通过工作流程优化、组织架构焕新、机制改革加快,积聚起更大的前行力量。
主流媒体通过融合发展逐渐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表达方式和营收模式。根据CTR统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广播电视台位列38家省级以上广电机构网络传播力榜单前三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整合旗下优质的电视、广播、新媒体资源,积极推进传统电视端和新媒体端的多屏联动,针对重点项目推出“融媒体传播服务方案”,“央视频”“云听”“央视文艺”等多款自有APP用户数量增幅超行业均值,在网络传播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新媒体营收迭创新高。2021年9月,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等26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央视融媒体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该基金主投新技术应用、扶持新媒体发展、孵化新业态,是我国首个以媒体融合为主题的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
湖南广播电视台继续推进台网融合,实行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内容联采、联播、联席机制,从策划、运营到管理深度融合,为传统广电带来全新的发展思路。财报显示,芒果超媒2021年总营收达153.5亿元,同比增长近10%,净利润为21.14亿元,同比增长6.66%。在爱奇艺、腾讯、优酷等国内互联网视频网站依然陷入较大亏损状态的情况下,芒果TV很早就实现了盈利,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其优质内容的输出,另一方面得益于渠道合作的强化,会员转化率和用户渗透率大幅提升。
在报刊领域,据《2021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党报在聚合新闻客户端、聚合视频客户端的入驻率近9成,2021年用户量达百万级以上的党报客户端增长到70个。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党报的主流价值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于此同时,对报刊新媒体布局的“消肿精简”也势在必行。
自中央提出媒体融合这一发展策略已近10年,《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一方面强调主流媒体要坚持精品内容的供给,另一方面也提到应保持对新技术的战略主动,智能配置“云、网、边、端、业”要素,提升综合业务承载能力。从长远发展来看,把握新技术趋势,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自主可控的平台依然是主流媒体应该努力的方向。
2021年,监管部门围绕平台垄断、文娱、直播等重点问题领域,重拳出击,在法律法规、行业自律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治理举措,互联网平台迎来强监管时代。
2021年,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网信办等对互联网巨头进行反垄断治理,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筑起了一道规范的“高墙”。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宣布将公开禁止“二选一”“流量劫持、恶意不兼容”等不当行为。阿里巴巴和美团因为实行“二选一”行为先后被处以182.28亿元、34.42亿元天价罚款,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反垄断执法将趋于常态化。2021年9月,工信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针对微信、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们互相屏蔽链接的争端,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随后,腾讯、阿里巴巴被迫带头“拆墙”,微信开放一对一场景下外链访问,阿里系多款APP接入微信支付,为打破平台内部垄断、促进平台之间互联互通迈出了第一步。
针对娱乐圈种种乱象,有关部门同样推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严惩明星偷逃税、限制“天价片酬”、抵制违法劣迹艺人、整顿“饭圈”文化等。如2021年8月,中央网信办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提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明星经纪公司、严控未成年人参与、规范应援集资行为等十项措施。这些举措在改善文娱圈风气的同时,也对整个影视娱乐行业发展产生影响,行业重新洗牌成为必然。
直播行业同样在2021年成为整顿治理的重点对象。2021年12月,网红薇娅因偷税逃税被杭州市税务部门追缴并处罚13.41亿元,薇娅相关网络平台账户悉数被封禁。在此之前,已有多位头部主播被罚并“全网下架”。对网络直播行业的整顿,使得头部主播的效应弱化,企业转而开展自播。品牌自播更加自主可控,常态化的直播有利于提高复购率,也为品牌私域流量池打造提供了新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发展如火如荼的在线教育于2021年坍塌熄火。面对“双减”政策,如好未来、新东方在线等在线教育领域巨头上市公司纷纷退市整改,股价直线下降。行业生态治理趋严,作业帮、猿辅导等因虚假宣传和虚构价格均被处以250万元的罚款。在线教育行业变革拐点到来,发力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改道B端可能是在线教育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游戏监管部门密集出台相关法规,引导游戏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日趋完善的监管政策与防范技术,使得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限制游戏版号的规定得到了有效执行,促使众多游戏厂借助游戏自主研发优势,大力拓阔海外市场。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叫停了虎牙与斗鱼两大游戏直播平台的合并计划,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引导我国游戏直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1年,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创新,成为打造媒体核心竞争力、提升内容生产能力的助推器。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媒体运作的各个环节。人民日报“智能创作机器人”,集成5G智能采访、AI辅助创作、新闻信息追踪等智能创作功能。2021年两会期间,央视网依托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等AI技术,推出 “C+真探” 特别节目,由3D超写实数字人——数字虚拟小编“小C”完成多场对全国人大代表的采访直播。人民日报“创作大脑”还将AI技术应用到“采编审播”每一个业务细节,全方位赋能平台化生产。其次,5G技术在传媒行业得到落地应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推进5G媒体实验室、5G+4K/8K超高清制播示范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成功实现我国首次8K超高清内容的5G远程传输等。在技术的研发中,互联网大型平台成为科技研发主力,腾讯 、阿里巴巴等企业加强基础技术研发,同时持续探索前沿科技,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库、操作系统上投入大量研发力量。
随着5G落地,以及视频清晰度、视频传输码率等技术的提高,视频行业还将以在场参赛者的姿态继续高速发展,且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占据互联网流量高地。视频化浪潮的演进下,短视频与社交、娱乐、学习、购物等领域形成合纵连横之势,场景互相渗透,市场还有持续扩大之势。
元宇宙成为2021年传媒科技领域最火爆的概念,各行各业围绕元宇宙的探讨和探索不断。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集成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VR/AR、物联网等技术的虚拟数字新生态。这个通过技术打造出来的虚拟数字生态是对现实世界的映射,是资本为互联网3.0时代打造的新消费场景,也是人类数字文明发展到新时期时的形态表现。元宇宙不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一种存在,而是既超越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相融合的“混合现实”。
目前来看,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元宇宙领域,具有入场及布局赛道实力的依然是具有技术和人才资本的互联网巨头。但其他大多数企业,基于新风口市场的占位心态,通过既有的产品、技术、内容在赛场周边“热身”准备,或利用VR、AR等技术,对现有业务领域进行升级。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爆,非同质化代币NFT(Non-Fungible Token)率先入场实现了商业变现。根据区块链数据库NonFungible.com统计,2021年全年约有1450万个NFT产品共售出了138亿美元。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网易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和资本均已进入该领域,尽管相关产品在中国境内的交易前景尚不明朗,但在技术方面,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没有放慢脚步。
各个领域和行业都试图抓住元宇宙这一新的机遇,但整个市场还存在相当大的泡沫。第一,市场尚在培育期,绝大部分受众对元宇宙的理解还处于初期阶段。第二,相关技术基础建设还不足以支撑元宇宙大厦的建立,部分打着元宇宙旗号的企业其实并不具备元宇宙技术积累。第三,元宇宙数字经济的活跃还有赖于支持货币和确权等层面许多问题的解决,新的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开发。第四,与国外一些科技企业的发展轨迹不同,国内互联网平台在前期的技术基础研究和架构上往往不愿投入过长的时间和资源,而是通过营销等方式快速获得商业利益。在元宇宙生态里最根本的是各种技术架构,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平台仍需继续投入研发力量以支持核心技术的发展,从而争取在元宇宙的主导权。
普华永道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传媒产业产值预计达到2.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5%。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1年全球GDP增长率为5.9%。全球传媒产业增长态势将恢复到全球GDP增速以上水平,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从整体发展上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传媒产业部分领域的影响还未消退。例如,传统新闻业广告收入继续下行,现场音乐及电影产业虽有恢复但规模较疫情前还有较大差距。各区域发展还存在不平衡性,例如数字内容消费和会员资格等新的商业模式的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在经济发达、福利程度更高的国家和地区会更快得到普及和接受。在移动社交和数字娱乐等传统领域的“蛋糕”已经瓜分殆尽的背景下,具有全球实力的老牌巨头在拓展新的市场和商业增长点方面依然具有行业引领作用。另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地方媒体机构和有更强资本实力的大型主流媒体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地方新闻业缺乏通过融资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实力。
从细分领域来看:纸媒方面,广告主继续缩减对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预算,继而转投数字媒体,迫使传统媒体极力在数字内容领域寻求流量突破以吸引广告主。许多新闻机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地将业务重心转向数字化。广播电视方面,电视仍然是主流媒体,延期一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让一些体育电视频道成为2021年收视数据的最大赢家。音频产业在内容多样性和范围广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音频文章、简报和音频消息的受众增多,社交音频等逐渐普及。电影方面,随着疫情的反复,观众影院观影的习惯受到影响,流媒体平台在电影产业链条中的重要性持续提升,电影消费也正在走向影院与流媒体平台并驾齐驱的模式。
在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短视频和流媒体获得了难能可贵的增长机遇。2021年,以TikTok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发展迅速,2021年7月,TikTok全球累计下载量突破30亿次。短视频推动竖屏化进一步占据视频媒体市场的主流。在短视频内容方面,迷你剧的发展为疫情冲击下的影视行业转型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可能性,同时也拓展了短视频的生产创作空间。2021年,全球社交媒体活跃用户达42亿人,占活跃互联网用户总量的90%。作为较早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应用,用户数量及用户参与度还处于逐年稳定增长的状态,也基于创作者经济的兴起,社交媒体的盈利能力逐渐提升。消费者对内容创作者的支持将大力推动社交媒体应用变现。
在技术研发及应用领域,全球许多国家都给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高度的关注,且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元宇宙。在元宇宙中,创新性内容产品、更具沉浸感的体验、新的销售和交易方式等将为传媒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以下一代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空间成为各种主权力量角逐的主战场。超级网络平台的崛起已经引发全球各国关注,也亟需全球治理的深度协作。互联网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激励创新和促进发展,依据经济逻辑、政治逻辑和社会逻辑构建具有效率、公平、安全、自由等基本价值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