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劲松
生逢伟大的新时代,广大新闻编辑记者肩负着传播党的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的光荣使命。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唯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新挑战、防范新风险、破解新难题,从而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负伟大时代。
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讲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选题策划有政治,稿件内容有政治,报道方式有政治,版面设计有政治,标题字号有政治,摄影书画有政治。可以说,新闻舆论工作事事连政治。讲政治,既是态度,也是能力。只有政治上成熟的编辑记者,才能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那么,编辑记者如何做到“讲政治”呢?
新闻舆论工作位于意识形态阵地的最前沿,面对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政治理念的交流、交融、交锋,广大编辑记者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练就明辨是非、廓清迷雾的政治慧眼和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
1.要清醒认识到没有抽象的和绝对的“新闻自由”,任何新闻舆论都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新闻自由”一直是西方反华势力攻击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器”。他们标榜西方媒体是“社会公器”“无冕之王”“第四权力”。然而世界各国的人们透过一次次新闻事件,越来越看清了西方政治集团和资本势力操弄舆论的种种套路。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和俄乌冲突,全方位展示了西方舆论霸权的策略与手段。在西方话语霸权加持下,海量新闻资讯伴随非理性的狂热情绪席卷全球,裹挟、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和认知。西方媒体并非以传播事实和真相为己任,而是沦为政治操弄、党同伐异的工具,甚至没有了起码的职业底线,所谓“不党不私”“客观中立”“社会公器”只是“伪圣假面”。对与西方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西方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紧密配合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在新闻报道时罔顾事实采取“双标”取向,将街头抗议事件甚至暴力恐怖活动,渲染为争取“民主”“自由”“人权”“反抗暴政”的行动,成为攻击他国政权和制度的舆论武器。
2.要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益隐蔽化、尖锐化、常态化,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是阶级意志的思想表达,决定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方向与道路。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意识形态、两种制度的较量始终未曾停歇。西方反华势力把中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制度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威胁与挑战,大肆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共产主义理想虚无缥缈”“历史终结论”,试图唱衰中国、抹黑中国、妖魔化中国、孤立中国。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败在意识形态战场。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启动改革初期,用西欧“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替换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借口“公开性”“多元化”鼓励人们“重评历史”,颁布《苏联报刊及其他大众新闻媒介法》,全面放开新闻和思想文化的监管,重用自由化代表人物主管苏共意识形态工作,一步步把意识形态阵地拱手让给西方和西方代言人,最终思想搞乱了、人心搞散了、政权瓦解了。苏共丧失意识形态阵地成为苏联解体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3.要牢牢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问题面前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政治判断力,就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当前,我党正带领全国人民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世界前所未有大变局中时刻面临着冲突与互鉴、进攻与防守、演变与反演变、颠覆与反颠覆的较量,能否打赢新闻舆论争夺战,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广大编辑记者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西方“普世价值”的特定内涵和政治用意,看清西方打着“普世价值”旗号大搞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只许自己好、不许别人也好的自私虚伪本质。要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对挑战我国政治底线的错误观点理直气壮地进行辨析和批驳,帮助人们认清本质危害,自觉抵制西方“宪政民主”“三权鼎立”“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要坚决回击抹黑党和政府、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决不发表同党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决不传播政治谣言,决不允许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决不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和传播平台。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就是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呼声有机结合,做到既对党负责又对人民负责。党性来源于人民性,党性引领人民性。
1.党性和人民性问题是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针对片面理解党性和人民性,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的危险错误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正本清源作出深刻论述,阐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不能简单从某级党组织、某个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地从某部分群体、某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广大编辑记者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武装,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刻领悟“讲政治”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讲政治”内化为“为党为民、贵耳重目”。
2.坚持党的领导,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宣传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坚决做到爱党、护党、为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主张为主张,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管媒体不仅包括传统主流媒体,还包括各级各类都市媒体、行业媒体、新媒体,包括一切能够提供信息传播和舆论表达平台的商业网站、社交媒体。新闻舆论阵地延伸到哪里,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就落实到哪里。所有媒体的编辑记者都要坚守不能触碰的“政治红线”和不能逾越的“道德底线”,决不允许存在“特殊成员”,决不允许出现“舆论特区”和“舆论飞地”。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作为工作理念和追求,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始终坚持体现人民的“主人地位”“主体地位”和“主角地位”。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坚守人民情怀,反映人民心声,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怀,不断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人民才会更加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更加自觉地为国家建设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人民作为新闻事业的“主人”,把人民作为新闻工作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角”,将新闻之树深深扎根于人民实践的土壤之中,以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工作的“第一标准”,以人民的呼声作为推进工作的“第一信号”,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切实体会到存在感、参与感、获得感,从而增强对党的领导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要大兴“开门办报”之风,搭建更多开放平台,整合更多可用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新闻信息生产传播,发展壮大全媒体时代群众通讯员队伍,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要融汇党心民意,凝聚社会共识,大力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好阐释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成效,大力宣传好阐释好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作为新风貌,形成党和人民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的舆论生态,放大党和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共振效应,不断巩固和壮大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确保我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阔步前进、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回应时代关切,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重新定位新闻舆论工作性质地位;系统归纳新闻舆论工作方针原则;全面概括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深入论述新闻改革发展要求;深刻阐释网上舆论工作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目标;详细阐述新闻舆论队伍建设要求;深刻解读全党动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内涵。广大编辑记者要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努力践行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舆论工作者。
1.要导向正确,守土尽责。新闻舆论通过信息传递影响人,通过价值判断引导人。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舆论是左右人心向背的风向标。好的舆论是发展的“推进器”、社会的“黏合剂”;不好的舆论,是社会的“分离器”、动乱的“催化剂”。这个风向标必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掌握在忠诚于党和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者手中。一条新闻报什么、不报什么、怎么报,都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有利于”作为首要评价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是否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以底线思维定边界,在“三审三校”中首先把好政治关。政治导向要符合宪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不得损害党和国家荣誉、利益;符合国家相关宗教政策;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字差错尚可补救,政治错误危害巨大,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要把政治导向正确作为底线思维,落实到策、采、编、审、发每个环节,做到人人有责、层层把关、守土尽责。
2.要服务大局,“站在天安门上看中国”。编辑记者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倡导“国家至上”大情怀,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要以战略思维洞观全局,以辩证思维俯瞰全面。当一个新闻事件出现在眼前时,应当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审视,不仅要准确报道事实,还要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物全貌,正确认识主流和支流、成绩和问题、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避免主观片面、以偏概全。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多做反映诉求、排忧解难的工作,而非混淆视听;多做释疑解惑、理顺情绪的工作,而非片面曲解;多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而非火上浇油;多做凝心聚力、鼓舞干劲的工作,而非雪上加霜。
3.要把握好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辩证关系。舆论监督是媒体的社会责任,目的是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开展舆论监督时,要坚持尽职不包办、干预不越位、果断不武断、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做到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批评报道要多方面摆事实、讲道理,不能偏听偏信,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炒作,避免“信源陷阱”“流量陷阱”。要把舆论监督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放在澄清事实、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上,多开展建设性监督,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多报道,不利于解决问题的不报道,做到实事求是、理性客观、有理有据、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