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中文+职业”专业班级人才培养个案研究
——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为例

2022-09-22 08:03赵岩何思雨高欢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老挝考核技能

赵岩,何思雨,高欢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a.国际教育学院b.人文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蓬勃发展,招收国际学生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抓手。据统计,2019年我国有300多所高职院校招收了近1.7万名国际学生[1]。自2017年起,“国际影响力”成为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的重要内容和评价指标,该质量报告基于设置全日制国(境)外留学生人数、非全日制国(境)外人员培训量、在校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指导时间、在国(境)外组织担任职务的专任教师人数、开发国(境)外认可的行业或专业教学标准数和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等7项指标评选出了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进一步推进了高职院校面向国际化的发展。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也带动了中国技术、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和中国产品的“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急需既懂技术又会中文的国际化职业技能人才,这无形中使国际学生“中文+职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内容。

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融合发展成为职业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在2021年12月举办的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周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田学军指出,“坚持以语言教学服务职业发展、促进个人发展为导向,组织实施‘中文+职业教育’,为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拓展了语言学习和职业发展机会”[2]。也就是说,“中文+职业教育”将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给各国带来新的就业增长点,带来新实惠、新效益。在此背景下,探讨成班建制的国际学生“中文+职业”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生临床医学专业班级人才培养概况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铜仁职院)于2011年开始招收国际学生,是贵州省最早招收国际学生的高职院校。截至2019年12月,铜仁职院累计招收了老挝、越南、俄罗斯、美国、哈萨克斯坦、喀麦隆等32个国家的1500多名国际学生,成为贵州省招收国际学生国别数最多和生源规模最大的高职院校。

铜仁职院于2017年开始根据国际学生情况探索了临床医学专业成班建制的国际学生“中文+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了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国际化发展。在该校所有专业中,临床医学专业是国际学生选择人数最多的专业,也是最受国际学生青睐的专业。其中,2017年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国际学生57人,2018年为83人,2019年为42人,近5年共计招收308人。在铜仁职院,选择临床医学专业的国际学生大多数为老挝学生,因此本文在探讨国际学生培养模式时主要以老挝留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调研走访发现,目前老挝医疗水平较低,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大量临床医护技能人才。因此,到铜仁职院学习的老挝学生多数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铜仁职院根据国际学生的基本情况、语言水平及该国医护人才的需求,专门制定了国际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探索了国际学生“中文+临床医学”专业班级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帮助国际学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提升临床实操技能,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二、临床医学专业国际学生“中文+职业”专业班级人才培养探索

(一)明确目标,构建“中文+临床医学”的培养模式

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制定适合国际学生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是提升国际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前提。国际学生在文化习俗、教育背景、汉语水平、学历层次、生源国需求等方面与中国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不能照搬套用中国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需要结合国际学生的特点,客观分析生源国的人才需求,明确国际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国际学生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铜仁职院对国际学生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客观分析和充分论证,构建了“中文+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深入老挝开展调研,积极对接老挝医院,加强交流合作,精准分析老挝临床医学专业岗位人才需求。经过多次论证和研讨,结合临床医学办学特色,明确了国际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医者精神和创新意识,面向生源国卫生行业需求,能够从事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领域服务的知华、友华的国际实用型医学技能人才。二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国际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构建“中文+临床医学”专业班级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中文学习与用中文学习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相结合[3],采用“平台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中文嵌入临床医学教学实践,充分发挥中文在临床医学中的工具与沟通作用。三是加强国际学生的中国文化及医学文化的教育教学,提升国际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学生文化认知规律,探索构建“感知—认知—参与—实践”的中国文化教学路径,加深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中国国情的认知,激发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为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学生奠定情感基础。

在课程设置上,国际学生临床医学专业第1学年主要研修“中文+临床医学”基础课程和医学通用课程,搭建“中文+临床医学”基础课程平台;第2学年主要研修临床医学岗位专业课程、校内实训等课程,搭建“中文+临床医学”岗位课程平台;第3学年主要对接老挝医院和中国医院开展临床实习,强化临床医学技能,搭建“中文+临床医学”实习实训平台。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中文+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因材施教,创建“平台式+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中文+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学生专班培养特点,创建“平台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上大胆改革,探索实施“平台式”课程结构。构建国际学生“中文+临床医学”基础课程平台、基础医学通用课程平台、岗位医学课程平台和实习实践课程平台等4大平台体系。同时在每个平台中设置模块化课程,创建模块化教学内容,促进国际学生临床医学技能提升,形成“平台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具体如图2所示。

图2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中文+临床医学”课程体系

一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凸显课程的实效性。根据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制定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4]及时调整国际学生课程,增开医学汉语类课程,增加“中文+临床医学”课程课时量,发挥医学汉语桥梁作用。加强各平台课程的衔接,提升课程的实效性。二是加大临床医学教学实践,注重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式、模块化、重实践、强技能”的教学模式。结合老挝学生培养实际,加强学生技能实践训练,实施“两适用、三结合”,即适用临床医学国际学生人才培养、适用生源国医学岗位人才需求,结合国际学生专班特点、结合课程设置科学性原则、结合课程教学实用性原则。三是丰富课程内容,探索“模块化”教学。将老挝国际学生课程培养分为医学理论知识模块(30%)、“中文+临床医学”知识模块(20%)、校内实验实训模块(20%)和临床实习实践模块(30%)等4个模块。强化各模块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将生理、病理和药理有机衔接,推进国际学生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水平的提升。

(三)多元结合,组建“中文+临床医学”师资队伍

构建国际学生“中文+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首先,整合校内外优质的对外汉语和临床医学专业师资,构建多元复合的“中文+临床医学”专班师资队伍,以强大的师资队伍引领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推进多元育人。其次,加强专业教学国际化,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视野。目前个别教师的国际化教学理念较为淡薄,认为学校国际化是国际教育学院或对外交流合作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教学关系不大。专业教学国际化是学校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化专业教师国际化理念是推进国际学生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最后,加强教师团队国际化培训,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教学对象由中国学生转变为国际学生,教师在教学语言、教学方式、交流沟通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一是加强教师语言能力的提升,组织开展校内国际学生任课教师的外语培训。如利用校内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的帮带,提升校内其他非英语教师的英语交际能力;对为老挝学生上课的教师开展老挝语学习培训,提升任课教师的小语种教学能力等。二是及时转变教师上课方式、方法,改变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以医学案例形式开展知识讲解,将循证医学(EBM)融入国际学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同时,增加与国际学生的互动交流时间,调动国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适合国际学生的临床医学课堂教学模式和互动交流模式。三是加强国际学生医学技能实践教学。将国际学生带到实训室、实验室和床位边,开展实训教学、床旁教学、户外教学及电子模拟仿真教学,优化实习实践教学方式。四是在基础医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尽早引入诊断学、内科、外科等岗位医学知识,重视基础医学培养阶段和岗位医学培养阶段的有效衔接,促进医学知识与医学技能的联系与转化。五是加强教师团队国际学生教学教研能力。在教学中及时开展教学探讨,提出国际学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和研究方法,积累国际化课堂教学和管理经验。六是定期选派优秀教师赴老挝开展教学活动,了解老挝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生源国学生提升汉语水平。加强调研,及时掌握对方医院及其对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为对方提供师资培训,实现中国医疗技能标准化的输出转化。

(四)完善机制,强化“中文+临床医学”培养管理

完善国际学生培养机制,提升国际学生人才培养管理水平,是构建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5]。目前高职院校对国际学生的管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多数学校采用的是由国际交流处或国际教育学院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各二级学院(院系)负责学生的教学和培养这种管理模式。要强化“中文+临床医学”的国际学生培养管理,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和制度。一是明确管理归口与培养职责,建立清晰明确的国际学生管理机制。衔接医学院与国际教育学院的培养管理职责,联合制定国际学生“中文+临床医学”培养管理制度。二是加强国际学生“中文+临床医学”教学管理,制定国际学生学籍管理、课堂管理等相关制度,防止出现国际学生教学管理边缘化的问题。三是做好国际学生中文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形成教学衔接机制,提升中文辅助临床医学教学效率,使二者同频共振,形成合力。四是构建国际学生班主任、辅导员、“中文+临床医学”教研团队联合培养管理系统,提升国际学生管理信息化与沟通水平,建立管理微信群,形成具有国际学生管理特色的体系机制。五是提升国际学生管理水平。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既要具有国际化思维,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敬业奉献精神和处理国际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国际学生的管理不同于中国学生的管理,要做到内外有别,尊重国际学生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学生的趋同化管理,让其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管理人员要结合国际学生实际状况和问题,提前做好管理预案,有效应对国际学生的突发状况,在教学中、管理中维护好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好声音。

(五)“医教”融合,强化“中文+临床医学”特色实践

实践环节是提升专业岗位操作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学生临床实践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校内临床实训和医院临床实习。在校内实训阶段,为提升国际学生校内临床实践技能,学校要进一步整合专业岗位课程和校内实训课程,开展强化模拟实训,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开展“中文+临床医学”的小组强化训练教学。学校在校内医学实训中心和见习医院开展床边教学和临床患者模拟训练,训练国际学生用中文开展临床诊断、患者病史采集、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和体格检查等项目。通过边实践边学习的形式,培养国际学生的中文医患沟通能力、临床诊断思维和临床沟通技能等。在校外医院实习环节,要强调“医教”融合,提升国际学生的临床实操技能。“医教”融合就是加强医院与学校教学实践联系,建立实习带教老师沟通机制,组建实习生、校内教师和医院带教老师“一对一”的学习教学互助组,共同参与指导国际学生临床实习,开展医院科室跟教实习、患者查房、病历撰写、病历诊断讨论、临床诊治等教学实习项目。根据国际学生生源国实际需求和医院见习需要,铜仁职院与老挝多家医院和中资驻老医院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习项目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联系,建立老挝临床医学实践实习基地,为国际学生回生源国实习和就业提供平台便利。

(六)能力导向,创建“特色化+过程化”考核体系

随着教学对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变化,国际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也要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改革。在考核评价体系及考核方式上都应该有所突破,不能一味照搬中国学生固有的考核方式。“中文+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主要考核学生操作技能。因此,评价体系重点考核国际学生的中文应用能力、临床医学技能及职业综合素质。铜仁职院在“中文+临床医学”国际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实践了“特色化+过程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强化了国际学生教学管理特色,突出了国际学生人才培养的过程化管理,提升了学生培养质量。

国际学生“特色化”考核评价是在原有考核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更多适合国际学生的考核手段,制定出合理准确的国际学生评价方式,凸显国际化特色。例如对国际学生更加注重临床技能的实操考核和语言讲述的考核,弱化文本和读写知识的考核。在考核手段上,除了传统的笔纸考试,还要注重丰富国际学生的视频考核、技能操作考核、面试考核等手段,在新冠肺炎疫情阶段探索出符合国际学生的线上考核办法。国际学生“过程化”考核评价就是要注重平时学习情况考核,加强国际学生过程化考核管理,防止国际学生“落单”“掉队”,使国际学生在知识学习环节、技能实操环节等都能得到有效管理和考核评价。国际学生“过程化”考核以平时项目考核为抓手,通过项目考核,促进国际学生各项技能的提升。同时,弱化国际学生期末考试考核,避免各科目考试扎堆开展。在科目考试分值比重分配上也要体现“过程化”,增加平时项目考核的分值比重,适当减少期末考试的分值比例,进而形成国际学生过程化、全面化考核的评价体系,推动国际学生“过程化”考核改革。

三、国际学生“中文+临床医学”专业班级人才培养成效评价

铜仁职院在“中文+临床医学”专业班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实践了国际学生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在“中文+临床医学”课程体系构建、教师团队组成、管理制度探索、实习实践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新进展。在5年的临床医学国际学生培养实践中,毕业生的汉语能力水平、临床医学实习效果和就业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汉语能力水平上,国际学生经过一年的“中文+临床医学”强化训练,汉语水平考试HSK3级的通过率为100%,HSK4级考试平均通过率达95.20%,各级别考试通过的时间周期明显缩短,HSK5级考试的通过率也明显增加。近5年来,国际学生毕业生综合成绩及格率为96.32%,优秀率达19.24%,国际学生毕业生成绩显著提升。从临床实习效果来看,实习医院对国际学生的满意度达100%;国际学生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医患交流、临床动手操作、体格检查、诊疗文书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均在90%以上,医院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满意度也在90%以上;国际学生实操技能也明显提升。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回国毕业生就业率达96.35%,有89.83%的学生进入老挝医疗系统工作,其中有53.27%学生进入老挝的琅南塔省人民医院、琅勃拉邦省人民医院、波乔省人民医院、老挝东方医院、万象103医院等医院及卫生系统工作,还有36.56%的学生进入华人在老挝开设的同济医院、琅南塔龙盛医院等医院就业,且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当地的医技骨干。

结 语

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中文+职业”的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具有重要意义。铜仁职院在实践“中文+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程,开展了“平台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尝试,在课程设置上针对国际学生实际和专班培养进行了大胆改革,充分体现了中文的工具和桥梁作用,让“职业属性”在高职国际教育中成为特色。“中文+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从课程体系上进行改革,还需要在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实习实践、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出符合国际人才培养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大批“中文+职业技能”人才[6],做好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人才培养,促进各国经济建设发展和沿线人民民心相通,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仍然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老挝考核技能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画唇技能轻松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