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辉,刘颖,周乾晨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传统粗放型农业经营方式引发了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畜禽粪污与农田残膜不合理处置、地下水超采、地表水污染等一系列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严重威胁了农业农村的产地环境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但从总体上看,农业面源污染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农业生态退化的格局尚未有效缓解。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农业资源透支、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等农业农村重大环境问题的关键选择。亲环境农业技术以其“投入精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产出高效”等显著优势,成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1]。有研究表明,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有助于降低生态扰动、保护资源环境和提升环境质量,对缓解土壤污染、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但由于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正外部性无法得到补偿、技术采纳风险和技术管理能力的硬性制约[3]、农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权衡等,亲环境农业技术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依旧有待提升。因此,探究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对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户是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微观主体,也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农户的个人特征[4]、家庭经济特征[5]、技术属性特征[6]、外部环境[7]和农户认知[8]等是影响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来看,已有文献表明生计资本丰富、自我效能感强、生态认知度高、市场信息敏感、技术感知良好的农户更倾向于主动选择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以寻求新技术应用的整体收益提升和市场需求满足;政府的亲环境技术推广、传统化学投入品的管制、绿色农业技术的补贴等也将提高农户技术认知与环境认知[9-10]、减少高耗费粗放经营行为,提升农户的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意愿。较之于棉花、粮食等农业生产,特色林果具有更强的病虫害易感性与化肥依赖性,加之于农户固化的“高产大果”种植思维,其不可避免地过量使用成本低、见效快的传统农药、抗生素、膨大剂和化学肥料等,进而危及林果质量安全与种植区生态环境。从当前来看,果品质量安全是特色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础,亲环境农业技术应用是提升果品质量安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林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路径。
为提升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广度深度,构建林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亟需理清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内在机制。即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是基于生态认知、意识觉醒和行为偏好的主动选择,还是源于技术推广、环境管制和补贴激励等政府多元介入,抑或是农户主动选择与政府多元介入共同作用的结果,节肥、减药等不同亲环境农业技术的农户采纳是否存在影响因素差异,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因此,本文以新型节肥技术和新型减药技术为代表,利用新疆南疆四地州609份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的林果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率、农户主动性和政府介入水平,运用二元Logit模型,重点考察农户主动选择和政府多元介入对农户采纳不同林果亲环境农业技术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交互效应并进行异质性分析,为构建现代亲环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林果绿色发展保障制度提供经验借鉴与现实依据。
行为经济学理论认为,应考虑心理因素对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以有效分析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农户的判断与决策行为。主动选择是指农户作为具有独立思想的行为个体,根据其技术认知、内在需求、偏好异质性等,在技术采纳阶段中自主地对新技术产生兴趣的主体意识,是行为主体主观能动性的体现[11]。具有主动选择意识的农户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风险抵御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风险偏好水平,更倾向于主动获取亲环境农业技术的相关信息、更倾向于个体的主动认知、独立判断与能动选择、更倾向于调整技术采纳决策以寻求新技术比较优势。然而,农户不可避免地受政府、邻里等外部干预或其他主体介入而被动选择亲环境农业技术,此时农户的主体意识可能被忽视[12],但“小农理性”下固有的价值观念、认知逻辑和行动规范并未转变,并可能在补贴低下、管制不足和宣传不力等外部干预弱化时选择终止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13]。同时被动选择的农户可能由于技术认可不够、技术认知不深和技术操作不当而出现技术管理风险,降低其技术采纳收益,进而影响其亲环境农业技术的持续采纳意愿。据此,本文认为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主要源于农户的主动选择。
政府介入通过实施环境规制措施调节农户生产行为,是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是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其具有的显著正外部性难以完全收益化,农户经济人理性行为中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阻碍了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的采纳。根据外部性理论[14],政府通过征税和补贴等经济政策引导农户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消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背离,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进而促使农户产生技术采纳行为。同时,政府通过知识性技术传播与市场利益、政策宣传等降低技术采纳的不确定性,提高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积极性[15]。政府的环境管制或行为规制也将有效遏止农药化肥粗放式施用的负外部性影响,促发农户的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据此,本文认为技术推广、补贴和管制等政府多元介入有助于农户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
农户主动选择是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内生动力,政府多元介入是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外部助力[16-17]。在生态理性觉醒、技术有用感知、市场需求认知和个体风险偏好等综合作用下,农户可能选择主动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以谋求农业绿色发展的数量质量效益和生产生态功能。但亲环境农业技术是具有较高科学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新型农业技术,其使用成本相对偏高、应用难度相对较大和采纳效用相对迟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户特别是小农户的主动选择意愿。同时,随着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张,市场溢价机制导致农户在利益感知下主动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以迎合市场需求[18]。但现阶段我国绿色农产品市场发展不完善、信息不对称致使绿色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并难以依靠市场机制解决,也将使农户主动选择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缺乏内在经济利益驱动[19]。政府介入可以通过技术推广培训、补贴奖励等的正向拉力,严格环境管制的正向推力,重塑农业技术利用体系、规范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强化技术的主动选择效用[20]。因此,在小农能力受限、市场失灵等内外部因素作用下,农户自主选择与政府多元介入的共同作用成为构建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据此,本文认为政府多元介入对农户主动选择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具有积极调节作用。
本研究数据源于2020年新疆特色林果业绿色发展问卷调查。研究区位于新疆南疆四地州,是核桃、红枣、巴旦木、杏、香梨、苹果等特色林果主产区。2020年研究区特色林果种植面积2.17万hm2,占新疆特色林果种植总面积62.25%;产量79.31万t,占新疆特色林果种植总产量45.86%。调研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原则,在综合考虑特色林果业发展布局、林果绿色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基础上,选择和田地区于田县和墨玉县、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和拜城县、喀什地区叶城县和巴楚县、克州阿克陶县7个县作为调研地区,在每个县随机选取4个乡镇,由生源地学生随机入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访谈。调查对象为随机选择的特色林果种植农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农户个体特征及其家庭基本情况、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情况等,共计发放调查问卷700份。经问卷整理、数据清理和预分析,共获取有效调查问卷609份,问卷有效利用率87%。受访果农以中老年为主、果农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4年、加入农业合作社果农有157人、采纳新型节肥技术果农有189人、采纳新型减药技术果农有203人。
1)被解释变量。新型节肥技术和新型减药技术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新型绿色技术要素,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与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的重要技术依托。根据《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新型节肥技术涉及水肥一体化精量调控技术、高效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料定量施用技术等;新型减药技术包括农药靶向精准控释技术、天敌昆虫综合利用技术、高抗性新品种等。在农业投入品减量行动有序推进背景下,本研究选取新型节肥技术、新型减药技术,综合考察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行为(表1)。
2)核心解释变量。农户主动选择指农户在非外力推动下的能动参与行为,以农户是否主动选择亲环境农业技术来衡量[16]。政府多元介入分为管制型介入,推广型介入和补贴型介入三种形式[21],分别以政府是否严格管制高毒农药等技术衡量管制型介入,政府是否宣传推广亲环境技术衡量推广型介入,政府是否补贴鼓励农户使用亲环境农业技术衡量补贴型介入(表1)。
表1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3)控制变量。本文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农户个体特质和家庭特征。农户个体特质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和风险偏好[22-23]。家庭特征包括劳动力、土地流入、农田设施、生产资金、农业收入、种植面积、合作社参与、农技人员和邻里互动[24-26]。
变量具体定义及描述性统计见表1。
本文选用二元Logit模型以探讨农户主动选择与政府多元介入对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pi为农户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的概率,(1-pi)为农户未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的概率。K和L分别表示农户主动选择和政府多元介入,X为影响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控制变量向量,β0、β1、β2、β3为待估参数,μ为随机误差项。
为考察政府多元介入对农户主动选择的调节效应,识别了引入“政府多元介入×农户主动选择”变量的模型。表达式为:
式中:KL表示农户主动选择变量K与政府多元介入变量L的交互项。
推进节肥、减药等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是破解特色林果业规模式扩张与内涵式增长的内在矛盾,提升优质绿色林果品有效供给规模与供给效率的重要措施。农户作为亲环境农业技术的直接采纳者,其行为是特色林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统计结果显示,样本农户中新型节肥技术、减药技术采纳率分别为31.0%和33.3%,主动选择技术采纳的农户比率为37.6%(表1),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的农户比例并不高,且农户多处于被动选择状态。农户普遍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资源可持续意识、生态可持续意识,同时由于忽视了农户技术选择的能动性、农业技术需求的主体性、技术信息供给的充分性、新型技术培训指导的精准性、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示范性,当前亲环境农业技术等新型农业技术采纳推广尚未取得显著成效。
样本农户中受政府管制型介入、推广型介入和补贴型介入比例分别为48.3%、86.5%和63.1%(表1)。总体来看,推广型介入实施比例最高,是政府采用的主要介入方式,管制型介入和补贴型介入在政府推进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区通过改革创新、激励约束和政府监管等逐步建立健全特色林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明确林果禁用限用剧毒农药目录,鼓励和支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重点组织选派一批林果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与基层定点科技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进节肥、减药等绿色生产技术。
多重共线性检验表明,变量中VIF最大值为3.06,平均值为1.87,即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行动的影响因素,以农户个体特质和家庭资源禀赋为控制变量,重点考察农户主动选择、政府多元介入等因素对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机制。采用强迫进入法进行回归:将农户主动选择变量、农户个体特质和家庭特征变量纳入回归模型1;将政府多元介入变量、农户个体特质和家庭特征变量纳入回归模型2;将农户主动选择变量、政府多元介入变量、农户个体特质和家庭特征变量纳入回归模型3。因模型3包括了本文重点关注的农户主动选择和政府多元介入指标,拥有更强的解释力,因此主要基于模型3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
农户主动选择变量对新型节肥技术、新型减药技术采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2),节肥减药技术等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源于农户的主动选择。作为理性个体,当农户意识到亲环境农业技术的显著技术优势与生态效益产出,认知到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价值,其将主动获取技术信息、主动调整技术决策、主动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同时,具有主动选择意愿的农户更可能通过主动的信息搜寻调整农户主观态度、自我知觉和行为规范,更可能通过主动的信息获取丰富知识经验、提升技术认知和降低技术不确定性,进而更倾向于采纳节肥减药等亲环境农业技术。
管制、推广和补贴等政府多元介入对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多元介入成为农户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的重要促发机制,且不同介入手段对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呈现效用差异。从管制型介入来看,政府管制对农户采纳新型减药技术在5%水平上正向显著(表2);即政府严格管控传统剧毒农药施用时,农户因规避经济处罚或无处采购剧毒农药,而只得选用生物农药等减药技术,有效提升了农户选择采纳减药技术的行为概率。管制型介入对农户采纳新型节肥技术未呈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可能的原因是生物菌肥技术等节肥技术主要作用在于改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修复提升土壤肥力,当前政府除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之外未出台严格的管制政策,且新型节肥技术不同程度存在施用复杂、成本偏高和见效较慢等问题,使得政府管制尚未有效提升农户选择采纳节肥技术的行为概率,但并不否认有效政府管制对新型节肥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
表2 农户主动选择和政府多元介入对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估计结果Table 2 Estimation results of farmers’ active choice and government multidirectional interventions on the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s
从推广型介入来看,政府推广对农户采纳新型节肥技术在1%水平、对农户采纳新型减药技术在5%水平上正向显著(表2),政府推广成为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信息诱导机制。公共农技推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用与溢出效应,政府通过科技示范、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交流和信息宣传等推广活动,提升农户的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率、扩散率和有效使用率,降低农户对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的不确定性。同时政府的宣传教育也有助于提高农户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农户对亲环境农业技术的认知,从而提升农户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的行为概率。
从补贴型介入来看,政府补贴对农户采纳新型节肥技术在1%水平、对农户采纳新型减药技术在5%水平上正向显著(表2)。政府补贴是一种有效的政策激励,将有效地降低节肥减药等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技术风险与成本增加,对农户额外成本支出和技术采纳正外部性进行经济补偿,以有效提高农户的新技术采纳收益预期,充分调动农户的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积极性[27]。
基于模型3的综合结果,年龄显著负向影响减药技术采纳,年轻农户对于新技术的理解、接受和应用能力通常更强。受教育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减药技术采纳,接受教育有助于培养农户信息能力、学习应用技能和生态认知水平等,随着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农户接受技术可能性得到提高。劳动力是否充足对农户节肥技术采纳有负向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纳新型节肥技术以追求生产效率提高、土壤肥力长期保全。土地流入对农户减药技术采纳有负向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是,流入土地的农户更倾向于充分挖掘转入农地的经济价值、使用低成本高效用的传统农资,短期获益动机挤占了节肥减药等亲环境技术采纳的生态情感。农业生产资金是否充足对农户节肥技术采纳有负向显著影响,相较于“稳劳”的节肥技术,拥有更高资本禀赋的农户更偏好于以资本替代劳动的“节劳”技术[28]。农业收入显著正向影响节肥技术采纳,较好的经济收入将有效提升农户采纳新型技术的支付能力与风险承受能力。家中是否有农技人员、是否与邻居经常交流对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有正向显著影响,与农技人员、邻居频繁深入接触更易于获取新型农业技术技术资源,同时对亲戚、邻居的信任降低了技术的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加入合作社对节肥技术采纳呈现负向显著影响,这可能源于研究区部分合作社为追逐短期内更大利润空间的投机行为,导致农户生产行为偏离绿色目标;随着合作社农业生产的规范化与绿色化,这种目标偏离将被纠正、合作社绿色技术示范辐射效用将开始显现。
农户主动选择是基于价值认同、技术认知、风险感知、收益权衡和个体特质的能动行为,是亲环境动机向亲环境技术采纳意愿转化,并显化为亲环境技术采纳行为的主体性过程,也是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内在驱动力。政府多元介入是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外在推动力,其将通过严格的生态管制、积极的政策激励和技术推广等,增进农户技术采纳的内在动力,进而影响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基于相关变量的中心化处理,回归分析了政府多元介入对农户主动选择与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之间的调节效应(表3)。同时,使用Probit模型、OLS模型替换Log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主要变量影响未发生显著变化,基准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管制型介入与农户主动选择的交叉项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方向与农户主动选择系数方向一致(表3)。即当政府加大生态管制时,将加快农户生态理性觉醒、提升生态认知水平、提高技术感知深度,倒逼农户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并强化农户主动选择对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效用。从短期来看,管制型介入也将成为诱使农户制定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决策,形成亲环境农业技术使用惯性的有效干预手段。
表3 政府多元介入在农户主动选择与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检验Table 3 Test on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government’s multidirectional intervent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ers’active selection and pro-environment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
推广型介入与农户主动选择的交互项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政府推广在农户主动选择与节肥减药等亲环境技术采纳之间未起到调节作用。可能的原因是,农户主动选择是基于价值观念、市场认知、风险偏好等主动搜寻、获取和判别技术信息,并制定技术采纳个体决策的过程。技术信息是农户主动选择亲环境农业技术的先决条件,政府推广的信息诱导效用可能因其时滞性、不充分性和不对称性而作用有限,难以增强农户主动选择与技术采纳之间的正向关系。
补贴型介入与农户主动选择减药技术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政府补贴通过经济激励有效削弱农户采纳新型减药技术的技术风险与成本增加,提升农户的新型减药技术采纳主体性,增强农户主动选择与新型减药技术采纳的正向关系。但政府补贴与农户主动选择的交互项对新型节肥技术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的原因是,根据《2021年自治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研究区政府针对林果种植的相关补贴集中于苹果种植,政府对新型节肥技术补贴力度、补贴方式等不足无法强化农户主动性。
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户的生态保护意识、技术认知水平、技术接受能力和政策认可能力的重要因素,也将通过影响农户主动选择与政府介入感知等进而产生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概率差异。新型减药技术通过针对不同作物病虫害使用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利用自然天敌、应用理化诱控等推进绿色统防统治,相较于多为施用新技术肥料的新型节肥技术易用性较低,对农户受教育程度的要求更高。因此,本研究将进一步分析不同受教育程度下政府实施介入和农户主动选择对新型节肥技术、新型减药技术采纳的边际效应,以探究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差异性。
从农户主动选择来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农户主动选择对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概率的影响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图1)。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越容易意识到农田生态系统退化的威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价值、亲环境农业技术的优势、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优势,越倾向于主动采纳节肥减药等亲环境农业技术[30]。然而,农户主动选择对新型节肥技术采纳概率的影响随着受教育程度的继续提升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受教育程度超过一定水平后农户非农就业机会增加,降低了农户对需要相对较多劳动力投入的节肥技术选择的主动意愿。农户主动选择对新型节肥技术采纳的边际效应总体高于新型减药技术,这可能是由于新型节肥技术较于减药技术易用程度更高、投入成本更低,农户主动选择向采纳行为转化的阻碍更少。
从政府多元介入来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农户对新型减药技术的生态管制、技术推广和技术补贴等认知度与认可度越高,其在政府介入下采纳新型减药技术的概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且受教育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新型减药技术的边际效应水平普遍高于新型节肥技术(图2),这可能是由于在政府介入过程中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农户减少对易用性较低的减药技术的风险感知水平,从而提高了新型减药技术的边际效应。
对于新型节肥技术,当农户受教育程度小于10年时,政府介入对农户采纳新型节肥技术的边际效应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当受教育程度大于10年时,政府介入对农户采纳新型节肥技术的边际效应快速上升(图2),这可能源于受教育程度受限的农户偏好短期盈利,而节肥技术肥效较慢等特征使农户对政府介入的服从性降低,而受教育水平高于一定水平时,其政策认可度、信息处理能力和生态价值认知更高,更倾向于服从政府管制、理解政府推广、接受政府补贴而采纳新型节肥技术。
研究表明,农户主动选择是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内生动力,有助于提升农户的技术信息获取积极性与信息内化率,从而促进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政府多元介入是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外部助力,其通过管制型介入规制农业生产行为、限制传统化学要素投入,通过补贴型介入补偿新技术采纳外部性与成本付出,通过推广型介入唤醒农户生态情感、提升农户技术认知、降低绿色技术采纳的不确定性,并有助于强化农户自主选择对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效用,进而提升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概率。同时,政府介入方式对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方式及影响效果存在差异,科学的政府介入组合是推进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重要保证。
进一步对政府介入调节作用的分析表明,不同亲环境农业技术具有迥异的技术属性与政策组合,加之农户的技术需求约束,农户将通过综合比较农业亲环境技术的可得性、可操作性、生产效益、政府管制强度、补贴力度和推广效度等,形成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决策。受教育程度等农户个体特质是影响农户自主选择、技术认知和政府介入感知的固有因素,农户个体特质和家庭资源禀赋的异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差异性。
本文验证了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是技术属性、采纳群体特征和外部环境约束共同作用的结果,揭示了农户主动选择、政府多元介入对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机理,对培育农户技术采纳主体性、制定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策略具有重要现实参考。本研究当前仅从线性思维出发探讨了农户主动选择和政府多元介入对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作用关系,未来可进一步从组态视角识别出促进技术采纳的多重路径。
1)着力培育农户技术选择的内生动力。重视亲环境农业技术研发的适用性、技术推广应用的针对性、技术培训指导的普遍性,推动新型农业技术供给与农户实际技术需求的有效匹配,提升农户采纳亲环境农业技术的主动性;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快推进农户生态意识觉醒,将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等外化为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现实实践;重点培养农户使用手机、电脑等多元化渠道获取信息的习惯,不断提升农户信息认知、使用和获取能力,利用信息化带动农户绿色生产主动性。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农户加入专业化服务组织,以弥补农户技术采纳劣势并帮助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衔接。
2)强化政府多元介入的外部推力。应充分发挥政府管制型介入的控制作用、推广型介入的引导作用和补贴型介入的激励作用,全面提升亲环境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与应用效果。在技术推广初期,应形成以推广型介入为主要环节,管制型、补贴型介入为辅助支持的政策组合,通过政策组合内部的系统性和动态性减少单一政策的执行成本,充分发挥政策间的叠加效应。
3)精准开展亲环境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引导建立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资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根据技术差异与农户异质性,建立亲环境农业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应用服务清单,精准开展亲环境农业技术推广;充分依托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信息优势,为农户提供全天候、跨时空、高效率和定制化农技服务,全面提升亲环境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