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力仁 范先明 林剑锋 涂建平 梁福律 叶志彬 张明芽 李亚楠 郭昭建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厦门 361100)
上尿路较大结石(2~3 cm)目前主要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需建立通过肾实质的通道,尤其是无明显肾积水的肾结石,要求术者有丰富的手术经验、较高的操作技巧,术中、术后可能发生大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较长[1]。负压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可有效降低肾盂高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2];而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前端可随输尿管镜而被动弯曲,直达各肾盏,有更好的吸引效果,可提高清石的效率,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我院2021年9~11月应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联合F7.5一次性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较大结石16例,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报道如下。
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1~72岁,(43.0±15.6)岁。腰腹部疼痛11例,体检彩超或CT检查发现5例。有经皮肾镜手术史1例,体外碎石史2例。均行CT检查,提示肾结石14例,左肾8例,右肾6例;3例单发肾盂结石,11例多发肾结石(肾盂、中上盏5例,肾盂、下盏3例,上、中、下盏3例),结石大小2.4~3.2 cm,(2.50±3.66)cm。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均为左侧,1例单发,大小2.0 cm,1例为3个结石,最大者2.4 cm。所有结石CT值926±310。13例合并肾积水,轻度9例,中度4例。功能性孤立肾2例。合并高血压3例,糖尿病2例。术前常规行IVU或CTU检查了解输尿管、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infundibulopelvic angle,IPA)等情况。
纳入标准:①输尿管上段、肾结石2~3 cm;②无手术禁忌证。
排除标准:①泌尿系感染未控制;②有明确的患侧输尿管狭窄;③IPA<30°的肾下盏结石。
有下列情况者术前留置双J管:①术前IVU或CTU检查有输尿管狭窄可能,为提高曲负压吸引鞘放置的成功率;②输尿管结石长期滞留管壁有肉芽增生可能;③结石梗阻造成急性肾盂肾炎。本组12例术前留置双J管,1周后手术。
气管插管全麻,膀胱截石位。将F8/9.8输尿管镜(德国Wolf)直视下置入膀胱,如有留置双J管先取出,斑马导丝置入患侧输尿管,在其引导下,输尿管镜直视下进入输尿管,观察输尿管有无狭窄(如输尿管相对狭窄,先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的内鞘扩张),退出输尿管镜。在斑马导丝引导下置入F14可弯曲负压吸引鞘(浙江医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浙械注准20212020030)(图1),再置入F7.5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广东珠海普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212060834),找到结石。如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先用气压弹道或钬激光快速击碎结石并推向肾盂。根据经验如结石硬度小,直接用钬激光粉末化模式(功率2.0 J,频率20~25 Hz);如结石硬度较大,先用钬激光碎块化模式(功率2.0 J,频率20~25 Hz)将结石击碎,再用粉末化模式碎石,控制可弯曲负压吸引鞘的“卜”形负压孔间断负压吸取碎石,同时操作输尿管软镜及可弯曲负压吸引鞘靠近碎石并负压吸引取石,先吸取肾盂内碎石,再吸取肾上盏碎石,最后吸取肾下盏碎石,镜下检查肾下盏无明显结石,肾盂内及其他肾盏的结石<3 mm,放置斑马导丝,留置F5双J管。术后第3天复查CT,了解碎石取石情况。
16例均顺利置入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和输尿管软镜,碎石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70 min,无明显出血。术后3~7天复查CT,14例无结石残留,2例肾下盏残留直径约0.6 cm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1次,术后1个月复查CT结石均排出体外。均无大出血、感染性休克、输尿管石街形成等并发症。5例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CT或泌尿系彩超检查未发现输尿管狭窄、结石复发。
2020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指南[3]及2019年《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4]对输尿管软镜用于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共识:①用于治疗小于2 cm的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②用于PCNL术后残余结石的治疗;③联合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④作为大于2 cm肾结石的替代性治疗方式;⑤用于治疗同期小于1.5 cm的双肾结石;⑥用于特殊类型肾结石的治疗,如肾下盏结石、肾盏室内结石、马蹄肾合并肾结石、多囊肾合并肾结石、孤立肾较大结石、尿流改道后的输尿管结石、小儿上尿路结石、肥胖患者的肾结石及脊柱畸形患者的肾结石。随着对微创手术危险性及并发症的认识,患者对手术风险性和创伤性要求的提高,临床上经常有合并肾脏解剖异常的2~3 cm肾结石(如孤立肾、过度肥胖等)拒绝PCNL,选择分期输尿管软镜手术[1,5]。随着器械研发及应用,以及术者手术经验的积累,输尿管软镜已经是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方式[6]。高小峰等[7]应用输尿管软镜治疗2~4 cm肾结石99例,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76.8%(76/99),最终结石清除率94.9%(94/99),无严重并发症。相对于肾结石的其他治疗方式,输尿管软镜手术也存在瓶颈:①肾盂内高压,在碎石过程中,为了保持视野清晰,会加大灌注量,致肾盂内高压,使含细菌或(和)内毒素的冲洗液大量吸收,导致术后发热,甚至引起尿源性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8]。肾盂内安全压力是<30 mm Hg,压力>30 mm Hg,时间超过45 s,可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9,10]。②结石负荷大,手术时间较长,碎石过程中碎石形成的“暴风雪”覆盖住结石[11],导致结石残留,同时术后较多碎石排出过程中易造成输尿管石街[12]。③较小的镜鞘比:Fang等[13]测量不同直径输尿管软镜与输尿管输送鞘组合灌注压为50~500 cm H2O时的肾盂内压,当镜鞘比≤0.75时,能够保持较低的肾盂内压。大功率钬激光、铥激光的应用明显提高碎石和结石粉末化的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搭配直径小的输尿管软镜(F7.5)达到理想的镜鞘比(F7.5/F12=0.625)。负压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能够较好克服这些瓶颈,但负压吸引鞘需放置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肾盂内空间较大,柔软的肾盂壁抵消部分负压吸引的效果,应用负压吸引鞘还需要特殊的手术体位(如健侧的奔跑体位)才能有好的吸引效果。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可直达各肾盏,在较窄空间的肾盏中有更好的吸引效果,可弯曲负压吸引鞘无需特殊体位,术中显示常见的解剖结构,初学者进镜和碎石时不易“迷路”,术中也无需利用重力及外力拍打肾区促使结石掉入肾盂后再被吸走。应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碎石的同时持续负压吸引,降低肾盂内压,并可直接深入各个肾盏中,边碎边吸较小的碎石,缩短取石时间,主动取石避免石街形成,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二次手术的几率。
结合文献及我们的经验,我们的体会:①输尿管上段结石先将其推入肾盂内再碎石,可增加操作空间,避免因输尿管迂曲等原因导致操作困难;②对较硬的结石,激光用碎块化模式将其击碎后,用粉末化模式将结石粉末化,再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取石,提高碎石取石的效率,缩短手术时间[14]。③取石的顺序,先吸取肾盂内大部分结石,保留较大的肾盂内空间,再吸取肾上盏结石,最后吸取肾下盏结石,可避免术中灌注使碎石再次进入肾下盏;④术中无需取尽所有结石,取出大部分结石,使肾内结石负荷减少,保证术后不形成石街即可,但尽可能取尽肾下盏结石,以提高结石清除率;⑤手术时间控制在70 min以内,减少感染、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⑥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进入肾盏时,保持输尿管软镜与鞘的前端齐平,借助输尿管软镜前端较强弯曲力量可增加可弯曲鞘的弯曲度;⑦在处理肾下盏结石时,因IPA角较小,弯曲鞘下不能进入肾下盏内,可将鞘置于肾下盏盏颈处,再伸出软镜,高压灌注液冲洗,将结石冲出肾下盏;⑧对于较大角度的肾盏,更换F9.2输尿管软镜以增加可弯曲负压吸引鞘的弯曲度,处理大部分结石后,再更换F7.5输尿管软镜,以减少肾盂内压力;⑨建议早期开展此手术时先选择2 cm以下结石,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后,再处理较大结石,提高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