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医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2-09-22 12:00:00潘秋予麦陈耀次仁央宗任建委拉巴桑珠刘小艳吴璨李佳颖何玉萍牟华侨胡军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2年5期

潘秋予 麦陈耀 次仁央宗 任建委 拉巴桑珠 刘小艳 吴璨 李佳颖 何玉萍 牟华侨 胡军

专业认同感是职业认同的前置因素,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专业认同感培养也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藏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其医学本科生成为西藏乃至西南边疆地区未来医疗战线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将直接关系到民族边疆地区未来的卫生事业稳定和发展。目前针对民族地区和西南边疆地区医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定量实证性研究较少,为了解西藏医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开展此次研究,拟为促进民族边疆地区医学本科生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获得川北医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查批准号为NSMC伦理论文审[2021]23号,并取得学生知情同意后开展调查。2021年3月—5月,对西藏大学所有在校在读的大学1 ~ 3年级医学本科生、大学4 ~ 5年级在拉萨市实习的全部医学实习生进行调研,共发放纸质版调查问卷1 050份,当场全部回收后,经整理剔除无效问卷53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4.95%。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研。问卷包括2个部分,分别是人口学基础信息问卷和专业认同感量表。专业认同感量表主要参考了齐丙春设计的针对西部地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量表,量表包括专业认知度、专业美誉度、专业喜爱度、专业投入度、专业匹配度等5个维度,各维度条目数分别为3、7、6、10、8个,量表合计34个条目。经统计学检验,量表的Cronbach' s α系数为0.872,问卷可信度较高。在专业认同感量表部分,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法进行测量,“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分别设置5、4、3、2、1分,均为高优指标,各维度得分为相应维度的条目平均分,专业认同感得分为所有条目平均分。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Epidata 3.1双人录入数据,交叉检查核对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独立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各维度与专业认同感的相关性,α=0.05。

2 结果

2.1 西藏医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现状

专业认同感为(3.76±0.43)分,美誉度为(4.04±0.59)分,认知度为(4.02±0.53)分,投入度为(3.71±0.52)分,匹配度为(3.69±0.50)分,喜爱度为(3.44±0.89)分。

2.2 影响西藏医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单因素分析

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显示,根据不同性别、所学习的专业是否为高考第一志愿、身边重要他人是否影响了选择所学专业分组的西藏医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根据不同民族、年级、所学专业、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是否认可所学专业、对所学专业前景充满期待进行分组的西藏医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西藏医学本科生的特点和专业认同感得分(n=997)

2.3 影响西藏医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专业认同感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性别、民族、年级、专业、所学专业是否高考第一志愿、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身边重要他人是否影响选所学专业、是否认可所学专业、对所学专业充满期待等作自变量,设置哑变量后分析数据。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为42.22%,=90.30,<0.01,回归方程有意义;认可所学专业、自主选择所学专业、对所学专业前景充满期待、身边重要他人影响选所学专业等学生专业认同感较高,不认可所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年级为大学2年级和大学年级3的学生与参照组相比,专业认同感较低。见表2。

表2 专业认同感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4 专业认同感与各维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

对多因素分析中呈负向的不认可所学专业的学生、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大学2年级学生、大学3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各个维度和专业认同感进行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专业认同感与各维度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西藏医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基本现状

调研发现西藏医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与西部地区7所高校的在读学生和其他地区在读医学生相比,处于偏上水平,其中,尤以专业美誉度和专业认知度得分较高,分别为(4.04±0.59)分、(4.02±0.53)。这可能与当地医学人才较为宝贵,当地居民更希望子代将来能从事医学相关工作有关;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地卫生资源较为匮乏的客观情况。此外,专业喜爱度和专业匹配度得分相对较低,分别为(3.44±0.89)分、(3.69±0.50)分,这可能与医学生高考时候的专业填报情况有关。

3.2 西藏医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性别的影响

男性医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相对较低(=3.56,<0.01),这可能是性别差异所导致。首先,受传统思想影响,男性多为家中的经济支柱,因而生活压力较大,男生对薪资的要求普遍高于女生,并且要求其应有更高的事业成就,医学相关职业稳定但收入相对不高,这可能会对其专业认同感产生影响。其次,性别与学生情感稳定性有关。女性的情感较为稳定和持久,也更看重职业稳定性,因而更青睐医学工作,与已有研究一致;男性则更向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将来工作憧憬和想法更多。

3.2.2 民族的影响

少数民族学生包括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专业认同感高于汉族学生(=4.39,<0.05),大多数藏族学生经过学校的培训和身边重要他人的引导,自我认知清晰,自我定位准确,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期待,就业和职业发展路径明确,已经做好了将来在西藏等民族边疆地区工作的思想准备。同时也表明,当地医学本科生专业思想稳定,为祖国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扎根边疆民族地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3.2.3 志愿填报的影响

就读专业并非为高考第一志愿的学生专业认同感更低(=6.97,<0.01),这与已有研究及普遍认知一致;此外,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专业调剂的学生专业认同感最低(=34.99,<0.01)。在专业填报过程中,身边重要他人的影响不可忽视,有重要他人影响选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感高于没有他人影响者(=4.12,<0.01),正确和必要的引导、榜样的力量能使学生具有更高的专业认同感。已有研究表明,父母作为学生身边的重要他人,其社会地位、从事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家庭文化背景状况、社会关系等各方面会对学生的专业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3.2.4 专业的影响

首先,不认可所学专业的学生(=-0.34,<0.01)专业认同感较低,并主要体现在投入度(=0.88,<0.01)、美誉度 (=0.82,<0.01)和匹配度 (=0.82,<0.01) 3方面。不认可所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全身心投入,易出现厌学、转专业,甚至退学等情况,其心理和情感状态需要被及时予以关注和干预。其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相对较低 (=-0.15,<0.01),且主要表现在美誉度 (=0.88,0.01)和投入度(=0.84,0.01)两方面。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存在差异,郭敏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的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较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较低,这与已有文献的结论一致,预防医学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其第一志愿低填报率一致,可能与预防医学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不高、学生在意愿上更倾向于临床或护理等传统医学专业有关。

专业投入度是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持续、积极、完满的情感和心理状态,研究表明,当认识到所学专业为其自身带来的价值与实用性时,学生会产生较高的专业投入度,进而提升其专业认同感。同时,投入度不仅会直接影响专业认同感,还对医学生的德育效果有显著影响,不认可所学专业的学生无法产生持续、积极的专业情感。专业美誉度是学生认同专业学习所获得的提升和发展前景,不认可所学专业的学生无法认同专业带来的相应提升程度和发展前景;而对于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社会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和未来发展前景的评价影响了其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进而影响了学生的专业美誉度得分。专业匹配度是在对所学专业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积极的专业学习行为与愿意从事相关专业的倾向,包括内隐情感方面的倾向和外显行为的倾向,如所学专业是否能实现自身价值、自身是否适合该专业、是否在该专业上具备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不认可所学专业的学生专业匹配度受影响较大,可能是因为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无法实现自身价值,自认为不太适合所学专业或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等。

3.2.5 在读年级的影响

年级方面,大学2年级、3年级的学生专业认同感相对较低,从各维度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主要表现在美誉度,大学2年级和3年级学生的专业美誉度均较低,可能与对自身所学专业的预期、外界对所学专业的评价等有关。同时,也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进度安排有一定关系,学生从大学1年级相对容易的通识课程学习转变为大学2年级和3年级的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医学课程相对更复杂,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学习导致学习任务增加,同时授课节奏较快,学习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大学2年级、3年级学业压力和负担加重,学生学习的信心受到一定影响,学生不愿再过多与他人谈起所学专业,从而影响了专业美誉度。

3.3 建议和对策

首先,建议根据性别差异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差异化教育,积极对男性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引导和教育,依据性别特点设置部分课程,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策略。其次,继续实行现有政策和教育教学模式,深度挖掘西藏大学针对民族学生的专业教育模式,升华和固化这种教育模式,并在建立健全指导机构的基础上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同时在加强指导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师资水平,还要结合学校的定位和“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人才培养宗旨,提升和巩固学生“扎根基层,服务边疆”的基层服务意识,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为民族地区医学教育的职业认同和职业稳定奠定基础。

建议从“教”和“学”两方面同时着手,改变以往传统医学教学“填鸭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专业满意度和学习动机的干预,以此提升专业投入度。同时,做好学情分析,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和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同时设置与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相适应的专门课程,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地位,也充分认识民族边疆地区缺医少药的实际情况,深刻领悟“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医学神圣使命,提升其专业美誉度。此外,建议考生在填报专业时,采用大数据、咨询高校和他人等各种方式,综合分析利弊,以帮助学生做好决策;高校从学校办学角度和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教育着手,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踩实人生的第一级台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建立与专业相适应的培养方式,缩短学生的困惑期与迷茫期,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提升专业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