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发
(建宁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福建建宁 354500)
建宁县是福建省闽江源头正源,辖区内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新,无工业污染,现有大小山塘水库约28座129hm,长期以来都是采用粗放式养殖,产量不高、经济效益较低,有的甚至没有利润。为提升建宁县山塘水库养殖经济效益,笔者于2021年,在建宁县伊家乡东风水库开展小水库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试验,经一年实施,取得亩产鱼2064.5kg、亩效益5110.7元的良好成效。现将示范试验实施情况总结如下,供同行业者参考。
1.水库概况:建宁县伊家乡东风小水库水面积约118亩,水库平均深度7.6m,属灌溉型水库;水库位于农田上游,无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流入,常年有水质清新小溪水流入,集雨范围大,光照时间长,水质优良。
2.设施设备配备:水库配置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8台,3kW的叶轮式增氧机6台,0.5kW的射流式增氧机4台。捕鱼设施配置一台1.5kW的电机供定置网捕鱼使用,设置一张长20m宽20m高6m网目2.5cm的定置网在投饵范围内,定置网底部设置一个长1m宽1m高1m的鱼通道,定置网上升到与网箱同等高度时,让定置网内的鱼通过鱼通道进入网箱内(长2m宽1.5m高3m),再根据需要的品种和规格进行挑选上市。
3.放养前准备: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对小水库周边环境进行清理。主要包括清除库边杂草,加固堤坝、投饵台,维修进排水系统及电路设施等。
4.鱼种放养:2021年2月放养鱼种,鱼种质量要求鱼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活动力强等。放养时,用高锰酸钾20mg/L浸泡消毒15~20分钟消毒时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若出现不适反应及时放入库中。鱼种放养规格及密度见表1。
表1 鱼种放养规格及密度情况表
5.水位水质管理:养殖前期由于水温较低,水库水位可以降低一些,有利于促使浮游生物尽快繁殖。养殖中期水温较高,鱼的密度较大,水库水位可以根据实际升高一些。养殖后期随着水温的降低,便于捕捞水库水位可以适当降低。春季为了做好防洪防汛在洪水来临前先降低水位腾出库容,减小库容压力,夏秋季可提高水位增加库容,有条件的库区可加大进水量,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增开增氧,提高溶氧,调节水质。冬季水位随着水温降低,减少进水量降低水位有利于水质肥度的调整。
6.施肥:从5月份水温上升后开始施用熟化干鸡粪,施用量根据天气和水色而定适时补肥,一般掌握在200kg/亩以内,保持水质处于“肥、活、嫩、爽”的状态。具体施用方法为把需施用的粪肥堆放在水库浅水区,经发酵后向水体缓慢释放。
7.饵料投喂:4月初份开始投喂鲤鱼配合颗粒饲料,日投喂二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8:30~9:00、下午3:30~4:30,日投喂量占吃食鱼重量的3%~4%。饵料投喂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和定量“四定原则”,并根据水质、摄食和天气情况适时进行调节。
8.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库,做好防偷、防洪、防逃工作,仔细观察鱼类活动情况,若发现严重浮头现象及时解决。定期检查鱼体一次,发现病害及时治疗。同时,认真做好水产品“一品一码”追溯工作、强化“三项记录”。
9.鱼病防治: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重点做好前期预防工作。一是彻底清塘,鱼种消毒;二是对草鱼注射灭活免疫疫苗;三是每15天在水库周边每亩用28kg的生石灰或用0.7kg漂白粉全库泼洒,两种药物交换使用;四是每30天定期使用土霉素、多维、五黄散等配制药饵进行投喂,每次连续使用3-5天,全年未发生重大病害。
10.捕捞:本试验采用吊网捕捞,可解决水库随时要起捕鱼难的问题,该定置网可根据要捕捞商品鱼的品种和规格设置网目捕大留小。2021年10月2日开始起捕草鱼和鲤鱼,一般起捕规格为草鱼 2~2.5kg/尾,鲤鱼 0.6~0.75kg/尾,最大达1kg/尾;11月开始主要起捕上层鱼类鲢鱼和鳙鱼,鲢鱼平均规格1.5kg/尾,鳙鱼平均规格2kg/尾;12月清塘捕捞鲫鱼、鳜鱼等,鲫鱼平均规格 0.3~0.5kg/尾,鳜鱼平均规格1.5kg/尾。
1.试验结果 通过近一年的试验,共收获鲢鱼8850kg,鳙鱼11800kg,鲤 鱼 182162.5kg,草鱼22066kg,鲫 鱼 17936kg,鳜 鱼803kg,合计总产鱼量为243617.5kg,平均亩产2064.5kg。
2.经济效益分析 本示范试验共收入2990038元,其中鲢鱼74340元(8.4元/kg),鳙鱼129800元(11元/kg),鲤鱼2185950元(12元/kg),草鱼 264792元(12元/kg),鲫鱼286976元(16元/kg),鳜鱼48180元(60元/kg)平均亩产值25339元。
总投入238.6974万元,其中库租2万元,鲤鱼颗粒饲料201.2094万元),苗种13.98万元,肥料2.6万元,药品0.708万元,设施设备折旧费用3.5万元,电费1.5万元,工资12万元,其它费用1.2万元。总利润为60.3064万元,每亩利润为0.51107万元,投入产出比1:1.25。
1.本项目实施以前水库每亩产最高只有500kg,本试验每亩产量达到2064.5kg,养殖产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若在我县现有28座小型水库推广本养殖模式,将有效地提高水库鱼类养殖产量和水库经济效益,利于提升我县小型水库效益及促进我县乡村振兴。
2.解决了小型水库等大水面捕鱼难问题,在投饵机投饵的地方安装捕鱼定置网,可解决水库随时要起捕鱼难的问题,该定置网可根据要捕捞商品鱼的品种和规格设置网目捕大留小。这种起捕方法既简单、快捷,省工省时,减少鱼体受伤,节约成本,有效提高养殖产量。
3.多品种立体养殖是水库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模式,以防为主和水质调控是稳产高产的有效保障。
4.混养鳜鱼、鲶鱼不但可清除水库中天然野杂鱼,减少饲料浪费,同时因其经济价值较高,亦能有效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