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
——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为例

2022-09-22 07:46高艳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职业高职

高艳飞,戴 丹

(1.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包装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2.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设计与工艺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00)

引言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飞跃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要求,并决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要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完善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二元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衔接”。技术变革、社会转型及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既能扎根本土融民生所向,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包装可持续发展创新设计人才,成为当今包装职业教育特别关注的重要议题。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丁传安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生态、技术、人才需求等角度阐述了高职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路径,拓宽了高职院校创新环境及创新实践深度,但没有聚焦包装专业建设特色。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其他学者分别探讨了创客空间、“双创”背景与技能竞赛等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其中,包装专业的案例探索较少。也有一些针对教学过程及实验实践过程的学生创新能力探索研究,像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邹心遥就电子类专业从功能设计、布局设计两方面阐述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经验。此外,在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模式方面,南通职业大学的汪锋提出了综合能力本位的“校—企—校”高职协同育人创新模式。国内学者及相关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呈现了个例到模式的实践过渡,但在培养体系建设及创新实践方面还缺乏足够的案例及理论参考。

全国开设包装专业的高职院校共47所,其中29所院校开设了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8所开设了包装艺术设计专业,10所开设了包装工程技术专业,而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是包装专业学科规模最大的一所职业院校。我校地处珠三角腹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的中山市,拥有丰富的制造产业资源,开展了多维度可持续发展的校企、校政包装服务合作。基于丰富的课程实践经验及校企合作经验,根据行业需求现状,我校包装专业一直是国内的领跑者,对包装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保持着极大的改革热情与升级动力。为此,首次提出高阶思维理论(内融外显—内融创新思维,外显创意行为)的培养视角,阐述我校包装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及实践创新思路,为包装职业教育者及相关高职院校的教改探索提供参考。

一、高阶思维理论下的包装高职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1.基于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构建符合艺术人格类型要求的创新人才,解决传统课程难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问题。霍兰德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根据兴趣的不同,人格可分为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实际型(R)等六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六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组合。创新运用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借鉴国内外设计专业的教学经验,通过理论创新构建、教学改革实践、差异化培养等方式,实现学生培养方式的完整流程,即建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产生创新行为,如图1所示。

图1 创意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流程

2.基于“创意大赛+专利项目”的结果导向的评价,解决了学生创新能力难以外显的问题。创新“创意大赛+专利项目”合一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创新主体,实现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在学习过程中的渗透。以创新创意类大赛的赛事标准为参照,以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力为目的,以申请实用专利要求为指引,通过“课程+大赛+专利+项目”为载体外显学生的创新行为。从内化到外显习惯的转变,形成“打破思维定式—产生发散思维—形成思考习惯—提升执行能力—外显创新行为”的学习成长路径。

3.依据高阶思维理论,利用工作室“大师育名徒,实战练技能”,实施分类教学,解决难以满足优秀学生高端发展需求的问题。依托工作室承接的社会服务项目,学生跟着教师、大师完成真实项目,在实践过程中以完成客户要求为目标,以销售业绩为导向,以创新为竞争驱动力,以提升学生岗位适应性为主要培养模式。通过工作室培养,学生在毕业前已具备了岗位素质与职业创新能力。初步探索出一套基于工作室培养拔尖人才的项目制教学运行模式,满足了部分优秀学生求知探索的高端学习需求。

二、高阶思维理论下的包装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一)理论创新:发展了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建立了创新人才培养理论模式

创新性地运用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的艺术型人格类型特点,指导高职包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和“三教”改革。系统化地重构包装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并创新路径,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方式、创新培养载体等,验证培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并推广至其他高职工科类设计专业。

(二)机制创新:构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完整培养机制

培养文化自信与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设计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创意大赛+专利项目”合一的方法,实现渗透式创新赋能育人成效的全面提升。结果导向、赛事激发,以创新思维内化为目的,以专利成果为指引,以“课程+大赛+专利+项目”为载体外显学生的创新行为。从内化到外显执行的转变,形成“打破思维定式—产生发散思维—形成思考习惯—提升执行能力—外显创新行为”的学习成长路径。在探索包装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院致力于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在内涵建设层面,以企业岗位需求及新业态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引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大审美经济时代背景下,建构战略型包装设计人才的知识体系与系统培养模式,制定标准化、体系化的教学路径,培养全面发展,创新主导面向社会转型、国家战略及产业升级的复合型包装创新人才,根植创新意识,使之成为技术、文化、经济、创新的推动者。

2.在教学法层面,引领学生将“守正与创新”“科技与艺术”“需求与审美”“民生与发展”相融合。深刻地理解、挖掘不同产业和社会需求中的设计问题与知识,改变传统认知及技能制造模式,运用创新思维,成为大审美经济时代下创新包装的践行者与推动者。

3.在实践创新方面,围绕“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从可持续服务与链接的珠三角产业资源到施展能力和技术的支撑平台、系统培养模式的组织形式和项目课程的内容进阶逻辑等不同角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使他们既能服务区域发展,也能登上国际舞台。

(三)实践创新:基于高阶思维理念,创立拔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师育名徒”的工作室模式

1.立德树人,培育多校联盟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从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以及大师队伍和培育优良的学风开始,以“大师育名徒”的思路开设工作室。从2010年起,每年引进知名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硕士1~2名,企业设计师3名,全国包装设计大师1名,建立一个开放式、流动式的学习空间,遴选70%左右的优质学生作为培养对象,通过分批次、传帮带等定向培养。工作室以学生创新创造高水平发展为本位,科学系统地开展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施。教师队伍多次组织参与国际高水准行业大赛,成绩较为显著,包装专业团队多次组织国内高水平专家研讨会,多名教师多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及国际设计大奖。

2.政校企合作开发,重塑核心能力与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主动适应社会与产业需求的能力。我院根据专业特征,创建特色包装工作室,引进先进设备和大湾区项目,通过持续有效的建设,探讨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拔尖人才培养的项目制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和推动,解决了“守正与创新”“科技与艺术”“需求与审美”“民生与发展”的融合问题,提高了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协同创新能力,拓宽了教师认知的内涵与外延,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思想与艺术感受”,发展了学生群体的“设计思维与综合表达”:从以形象思维为主到包含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数据分析与整理、流程与推理、信息可视化、策划与设计、总结与整合的表达能力,为我院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夯实了基础。

三、高阶思维理论下的包装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分析

(一)专业(群)实践效果

该培养体系建设项目在我校包装专业实践了5年多,效果颇为显著。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有所增强,创新思维更加开阔,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增加,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行为较为明显。近5年来,包装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在99%以上,专业对口率97%,用人单位的满意度100%。通过研究和实践,我校包装专业成为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国家骨干专业、国家高水平专业群的核心专业,顺利推进学校入围“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以创意成果为导向,以创新思维为指导,在多年的包装课程实践中,依据高职学生的智能类型,不断地论证与持续创新,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共计60余篇,相关课题立项30余项,教师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团队、授课竞赛、专业奖项、论文评比等奖项30余项,获得包装设计外观专利30余项。此外,千名包装专业的学生受益,在创新设计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IF产品设计奖、IDEA奖(美国工业设计优秀奖)、“世界之星”包装奖、“红点至尊奖”、中国之星设计奖暨包装设计奖的“优秀组织单位&指导教师奖”,同时,学生包装设计作品获得专项奖300多件。

(二)校内外推广应用情况

教改项目形成的培养体系应用于校内专业群内的多个专业,校外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中的包装专业采用,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意能力提升明显,获奖数量增长。基于该培养体系开发后形成的课程体系细化为赛事要求,我校组织了2016年、2017年全国包装职业技能大赛,为31所参赛院校推广创意包装设计能力核心理论,普遍反映使用效果良好。成果开发的课程改革体系,随着支援西部专业建设,在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援建3年,累计培养学生102人。此外,与广州亿珍莱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达成课程共建,企业已采用的学生包装设计方案达百余件,其中被广州亿珍莱玻璃制品有限公司采用的包装设计达90%,全部投产进入市场,市场反应良好。学生的商业设计思维有了大幅度提升,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社会影响

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援藏、扶贫工作:为西藏工布江达县的农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项目;完成肇庆市大良村黑皮鸡枞菌的包装设计项目。学生毕业后在包装产业链中从事设计岗位的比例增加,设计的创新型包装市场反响好。师生获得的国际奖项多次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专题报道。师生获得的“红点至尊奖”经南方日报社报道后,超过20家兄弟院校前来“取经”学习。学生参加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参与的多项专利项目完成转化,助力企业创新实践。

结语

高职院校的包装专业培养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合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较高的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高阶思维理论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及创新实践路径。从当前的实践成果来看,包装专业学生的创意外显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也促进了包装教育者的创新提升,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包装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国内相关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改革思路及教改参考。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职业高职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