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重量

2022-09-22 13:54:04☉铁
读者 2022年19期
关键词:卑下符码朵夫

☉铁 凝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式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然而,我觉得用“符码”代替对“物质”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上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向卑下的情操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儿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感和力气。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中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我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遇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若 子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铁凝散文》一书,本刊节选)

猜你喜欢
卑下符码朵夫
每个人,都曾是年轻时的他
北方人(B版)(2024年4期)2024-05-28 12:28:37
如果感到迷茫,不妨看看《约翰·克利斯朵夫》
意林(2024年3期)2024-04-03 09:52:40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的电影符码解读
君 子 之 交
宠辱若惊
李斯特与贝森朵夫
钢琴艺术(2021年3期)2021-05-07 04:04:08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宠辱若惊
读者(2021年1期)2020-12-10 03:54:34
符码的游戏艺术
现代装饰(2019年9期)2019-10-12 08:47:48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