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
在全球经济日益趋向数字化、服务化的背景下,服务业、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全球化竞争的焦点和关键领域,也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是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及其与传统产业实现深度融合,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对于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产业竞争力等至关重要。然而,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全球经济尤其是服务业受到重创、逆全球化思潮再起、单边主义、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服务贸易发展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贸易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在此背景下,2020 年5 月,国家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双向生长”的变革机遇,主要表现在传统服务贸易向内生长,激活国内经济循环的需求动力;新兴服务贸易向外生长,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融入国际大循环。2020 年9 月4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举措。与此同时,中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28 个地区,全面推进服务贸易改革、开放、创新,突出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全方位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国服务业领域的开放程度前所未有,服务业、服务贸易也将由此迎来新发展格局下的重要机遇。
从学界已有代表性研究来看,大多数成果一般聚焦服务业或者服务贸易单个视角。例如,王颖等(2019)运用TOPSIS分析法对中部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对比评价。俞军等(2016)分析了合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认为合肥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中基本上处于末位状态。还有学者对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效率进行了测度(田俊芳、王菲,2015)。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界更多地关注于服务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杨朝继,2018)、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发展(李秉强,2014)等问题。在服务贸易方面,赵若锦(2021)认为中国服务贸易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较为落后。杨玲(2021)基于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分析,认为要适度增加中西部地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自贸区数量。田俊芳、王菲(2016)从入境旅游视角对中部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比较测度。徐声星等(2013)认为中部地区要采取服务外包与国际投资联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联动、在岸服务外包与离岸服务外包联动的双向联动发展模式。综合来看,关于中部地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的研究并不多见,这也为本文的选题留下了研究空间。
基于此,具体到区域层面,我们从中部地区服务业、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明显发现,作为典型的内陆地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仍较低,货物贸易领域近年来不断取得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突破,但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服务贸易的规模在外贸中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反观中部地区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我们可以发现,服务业在GDP 中占比最高,但服务业发展水平、质量、层次均较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之间协同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服务业出口能力和开放能力的培育成为制约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做大做强的困境之一。因此,本文着重考虑如何充分挖掘中部地区的服务贸易优势和完善的服务业产业体系优势,破解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困境,以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服务贸易实现规模和结构的双提升,将服务贸易打造成为中部地区融入国际大循环的窗口,从而全面提升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助力中部地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基于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拟选取下列指标对中部地区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从规模和结构两个视角出发,本文对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和湖南六个省份的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可以衡量一个地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规模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表1列出的是2020年中国各省(区、市)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在GDP 中的比重,从中可以发现,中国服务业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沿海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普遍较大,其在GDP 中的比重也相对更高,广东、海南、天津等的服务业占比几乎都在60%以上,北京、上海的服务业占比更是超过了70%,均已进入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发展阶段。相比之下,沿边地区和内陆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以中部六省为例,山西、安徽、湖北、湖南的服务业占比刚刚突破50%,江西和河南的服务业占比则不足50%,总体上都处于服务业欠发达状态。
表1 2020年中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沿边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及占GDP对比重
第二,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服务业大致可以划分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他服务业。其他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因此,根据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可以进一步了解服务业的发展结构问题。由表2 可知,中部六省服务业中,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是服务业增长的主要领域,三者总额占GDP 的比重都在20%左右。附加值更高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内,金融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7%左右,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其他服务业大约占比超过20%。对比服务业发达地区,例如北京、上海等,可以明显发现,北京、上海的金融业十分发达,在GDP 中的比重分别高达19.91%、18.52%,其中,北京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为主的其他服务业占比更是高达45.47%,上海这一数值则为28.27%,都远高于全国水平和中部六省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部地区与发达地区以金融业、专业商务服务业、信息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结构存在较大差距,中部六省在高成长性、高附加值服务业领域的差距较大,不具备比较优势。
表2 2020年中国典型地区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服务贸易发展体现的是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开放水平和出口能力。我们从服务贸易额、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等方面对中部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对服务业的产业能力转化为出口能力的效果进行评价。
第一,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现代服务业是服务贸易重要的产业基础。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竞争力不高。从2015 年起,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口额几乎为出口额的两倍以上,这一状态持续至2018年。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服务出口降幅小于进口22.9 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53.9%至6929.3 亿元,同比减少8095.6 亿元。分区域来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2020)》显示,中国省级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指数(该指数主要从服务业规模、结构、地位、产业基础和综合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衡量)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总指数为42.88,远高于中部地区的19.04、西部地区的19.98,中部地区服务贸易总指数水平最低,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16)。这也说明,在国家整体服务贸易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发展特征的背景下,中部地区服务贸易的规模、结构、产业基础、综合环境都比较落后。另外,2020 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将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扩大至28 个省、市(区域),但中部六省中仅有安徽合肥和湖北武汉纳入试点区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先行先试较为滞后。另据表3 可知,中部六省在服务贸易地位、竞争力地位、市场地位、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的全国排名普遍靠后,除山西进入全国前10外,其他5个省份服务贸易发展位列中后位次,且与上海、北京、广东等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从具体规模来看,2019 年湖北、河南、安徽、山西、湖南、江西的服务贸易额分别为775.9亿元、529.4亿元、472.6亿元、382.2亿元、363.2亿元、273.3亿元,均未超过1000亿元,相比上海、北京、广东超万亿元的服务贸易规模还存在较大差距。
表3 2019年中国部分省(市)服务贸易额、地位指数、竞争力地位得分、市场地位得分、国际化水平得分情况
第二,服务外包。服务外包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外包产业的活跃度可以体现出一个地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活力。从国内视角来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和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不协调保持了高度的协同性。从服务外包企业数量来看,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年底,东部地区服务外包企业数量38482 家,占全国服务外包企业数量的70.5%,其中,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是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四个省份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分别为14205 家、5503 家、5378 家、4799 家,合计占全国服务外包企业数量的28.7%。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分别为8401 家、4120家、3545家,占比分别为15.4%、7.6%、6.5%,中部地区服务外包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具体到中部地区省域层面来看,中部六省中设有合肥、武汉、长沙、南昌、郑州5 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而山西没有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据商务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开展的2020 年度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见表4),合肥、武汉、长沙、南昌、郑州的综合得分位列全国第6、8、20、22、31位,除合肥和武汉进入前10 外,其他城市均较为靠后,且郑州作为河南唯一的服务外包试点城市,服务外包排名位列全国末位,这也表明,从评价体系设计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综合创新能力、公共服务水平等维度来看,中部六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都不理想。
表4 2020年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结果
综合来看,中部地区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存在低水平协同发展问题,即服务业比重相比发达地区仍然偏低、服务贸易受重视程度不高、服务业产业能力未能有效转化为出口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服务业竞争力不足和对外开放水平较低的问题。
从国际视角来看,全球发达经济体普遍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60%。从图1 可看出,近20 年来,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维持在70%以上,在西方主要国家中处于领先水平。英国拥有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多年来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都在70%左右。尽管日本以制造和技术立国,但其服务业占比同样达到了接近70%的水平。相比之下,中部六省服务业占比明显偏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5%),也低于发达国家和国际平均水平(65%)。较低的服务业占比使得中部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支撑力较低,因此,服务贸易的规模扩大和结构调整也就无从谈起。中部地区受发展阶段、区位特征的客观限制,服务业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普遍滞后于农业和工业领域,大多数服务业较为封闭、管理落后、竞争力较弱,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都较低,服务业发展和国际发达经济体存在代际差异。
图1 2000—2020年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德国、英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情况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中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大多集中在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领域,附加值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高,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附加值领域的新兴服务业竞争力较低。这从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的分布也可看出。《2019 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显示,全球独角兽企业分布于12 个领域,分别为生活服务、企业服务、智能科技、金融科技、医疗健康、汽车交通、物流服务、文旅传媒、教育科技、材料能源、航空航天和农业科技,其中大多数属于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领域。生活服务、企业服务、智能科技、金融科技成为独角兽企业集中爆发领域。2021 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1 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在全球独角兽榜单中,美国以487家排名第一,比2020年增加254家;中国以301家排名第二,比2020年增加74家。中美两国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的74%。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排名前四的城市依次为:北京(91家)、上海(71家)、深圳(32家)、杭州(22家)。中部地区独角兽企业数量为:河南3家、湖北2家、安徽1家、湖南3家、江西和山西暂无独角兽企业上榜。从中也可看出,中部地区在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方面落后于发达地区。从上榜的9 家企业来看,聚焦消费的有6 家、互联网2 家、金融科技1 家,具体为卫龙、兴盛优选、蜜雪冰城、华兰生物、小药药、老乡鸡、文和友、卷皮网、微牛证券。中部地区大多数独角兽企业集中在生活服务领域,智能科技等高端服务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几乎空白。
2020年,中部六省服务业增加值均超过万亿元(山西接近万亿元),但服务贸易额却不足千亿元,说明中部地区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度较低,这和当前服务贸易占据全球贸易主流的趋势不匹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增速高于货物贸易和GDP增速,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1970 年的9%升至2019 年的24%,2021 年这一数值略微下降至21%,预计到204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50%,如果考虑到货物贸易中服务的增值部分,服务贸易的比重可能会更高。由此也说明,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和对外开放中的重要性日渐上升。随着全球贸易规则的不断重构,制度型开放成为未来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所在。一直以来,中部地区都不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先发地区,对货物贸易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服务贸易,这从数据统计体系也可看出,中部六省服务贸易方面的数据获取难度较大,且数据零散、不系统,各地区尚未建立完备的服务贸易统计监测体系。但进入新时代,制度型开放将更加关注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开放,国际合作和竞争将更加集中于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因此,中部地区要更加重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联动发展。
中国服务贸易的逆差领域主要集中在旅行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运输服务、保险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等。其中,知识产权服务、保险服务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该领域大规模的服务进口也说明中国在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的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等亟待提升。旅行服务、运输服务以及文化娱乐服务领域大多属于传统的服务贸易领域。在旅行和文化等产业领域,中部地区并不缺乏资源优势。例如,从地理空间来看,中国幅员辽阔,横跨热带季风气候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温带季风气候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带、高山高原气候带等多个气候带,形成了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自然风光,同时,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孕育了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这些都是提升中部地区旅行服务出口的优势资源。制约中部地区传统服务“走出去”的重要原因在于服务供给水平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这使得服务业无法充分融入和支撑国际大循环。尤其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着力提升传统服务贸易的品质和高端服务的供给占比,统一国内国际服务品质和标准,联动内循环和外循环,将是助力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实现规模提升的关键。
总体来看,中部地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都处于较低水平和欠发达状态,其中,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以及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可能更加滞后。未来,推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将是中部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从开放腹地走向开放前沿的重要举措。
从总体规模和结构来看,世界发达经济体普遍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中国服务经济也快速发展,但是中部地区服务经济仍存在较大差距。综合来看,与国内平均水平以及国际发达经济体70%的服务业占比相比,中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已经基本确定,未来规模扩张不再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但现代服务业急需快速发展,且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是服务贸易重要的产业基础。现代服务业越发达,服务贸易越活跃,意味着更优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和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随着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快速推进,全国各地都更加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服务业发展规划为例,截至2022 年4 月底,31 个省(区、市)中有20 个省份发布了服务业或现代服务业“十四五”规划,另外11个省份虽然没有发布具体的服务业发展规划,但也出台了相应的服务业细分领域或行业的发展规划。例如,河北出台了“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重庆围绕商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改革、现代物流业、民政事业等分别出台了相应的“十四五”规划,福建发布了“十四五”药品安全及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新疆发布了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区域发展越来越关注现代服务业的谋划和布局,区域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附加值更高、产业链更高端的现代服务业领域。中部地区要紧抓此轮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借助良好的区位优势,重点聚焦“三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领域,谋划布局物流、金融、文旅、跨境电商、信息传输等产业,尤其是河南、湖南要深挖跨境电商发展领先优势,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发达经济体在现代服务业领域长期处于顺差地位,中国服务业逆差额在持续扩大。从全国范围来看,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和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呈现出起步晚、发展慢的特征。服务贸易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极大地拓展了服务业的可贸易范围,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要紧抓新技术变革以及RCEP 政策机遇,快速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能力。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最终将实现零关税。RCEP 覆盖全世界约一半的人口,成员国年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RCEP生效后,研发、技术、资讯、人才、设计、专利等与生产相关的服务需求,仓储、运输、金融、保险等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需求,以及旅游、养老、教育等与要素流动相关的服务需求,均会出现明显上升。中部地区服务业企业要紧抓机遇,把握RCEP 生效实施带来的超大规模市场空间,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高水平开放。同时,积极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试点地区等的招商引资作用,依托这些先行先试区实行更高水平的服务业开放,鼓励其在金融、教育、知识产权和数字贸易等关键领域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统筹开放与安全积累经验,探索建设有利于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新平台。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服务外包通过在岸服务外包和离岸服务外包两种方式可以成功接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外包产业“一线接单、二三线交付”的分工模式开始形成,在岸服务外包业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占服务外包总额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这将为中部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因此,中部地区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山西要加大力度申请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同时支持中部地区申请设立更多的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激发服务业发展潜力,提升就业吸纳能力。充分借鉴服务外包发展较好的国家的经验,例如印度在IT 服务、业务流程管理、软件产品和工程研发服务、硬件等四个领域的服务外包始终占据主导优势,为构建中部地区完善的服务外包产业体系提供了参考。同时,把握好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积极推动中部地区在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方面实现快速增长。
服务贸易统计是国家制定服务贸易政策以及科学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但一直以来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的标准化和统一化都是制约服务贸易发展的一大难题。中部地区各省份也普遍存在服务贸易数据统计监测体系不够完善、数据发布不及时和数据缺失严重等问题,这可能跟服务贸易在总体经济规模中占比较小的现实有关。未来,建议中部地区一是要统筹建立统一的服务业、服务贸易数据统计平台和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加强对服务业、服务贸易的结构变化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定期对外公开发布数据信息和研究报告。打通服务贸易省际、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构建横向联动机制,为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的构建营造更加透明、更加开放的软环境。二是要重视和提升服务贸易管理水平。服务贸易不同于货物贸易,服务业具有价值波动大、市场定价难、合理统计难、不确定性大等特征,因此更加需要深刻把握全球经济服务化、产业结构轻型化的趋势,充分了解服务贸易领域、监管范围、贸易规则的复杂性,完善服务贸易治理体系,提升服务贸易管理能力和水平。充分考虑服务业的轻资产特征,以及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在贸易对象、贸易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显著不同,突出政策支持的适配性和针对性,避免出现适用政策一刀切,从而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保障和平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