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景,李茹捧
(1.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 普外科,河南 新郑 451100;2.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普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命,但术后形象的改变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影响治疗效果[1]。乳腺癌术中需要对腋窝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导致患侧上肢的淋巴回流发生障碍,易发生患侧上肢水肿、麻木、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因此,术后上肢功能锻炼非常必要。上肢功能锻炼能促进乳腺癌患者上肢肢体功能恢复,减少上肢并发症的发生。但乳腺癌患者心理创伤较重,术后上肢功能锻炼配合较差。传统护理重在改善患者生理应激,对患者情绪状态关注不足,影响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效果[2]。情绪干预是一种新型管理理念,通过灵活运用多种心理干预手段对个体情绪进行合理调控,但其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乳腺癌术后患者,探讨情绪干预在乳腺癌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于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照术后护理方案分为研究组(n=46)与常规组(n=46)。常规组年龄23~64(42.63±6.14)岁;婚姻状态为已婚37例,未婚7例,离异或丧偶2例;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1例,中学23例,高中以上12例。研究组年龄25~65岁(43.59±6.72)岁;婚姻状态为已婚34例,未婚9例,离异或丧偶3例;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9例,中学26例,高中以上11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乳腺癌相关诊断标准[3];经磁共振、超声等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8岁;无认知、沟通障碍;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心功能不全;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严重精神疾病;已接受过放化疗。
1.3 护理方法
1.3.1常规组 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常规护理干预:(1)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2)保持病房干净整洁;(3)口头讲解乳腺癌病因、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术后注意事项等,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4)术后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展开针对性饮食、运动指导;(5)出院当天,再次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作息、运动等健康生活计划;出院后,每月1次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健康生活计划完成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术后上肢功能锻炼:术后24 h内指导患者慢慢将患肢抬高,抬高程度以患者可以忍受为宜;术后1~2 d,指导患者进行伸缩指头、握拳伸拳、曲肘伸肘部等上肢功能锻炼,开始幅度较小,避免牵拉皮瓣;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进行肩部关节、肘部关节活动,活动要适量;术后第4天,积极鼓励患者自己梳头、刷牙、洗脸等,术后第10天,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锻炼上肢的活动,如爬墙、接球、投球等。出院前,教授患者正确的肩关节训练方式,出院后继续进行上肢功能锻炼。连续干预3个月。
1.3.2研究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情绪干预。(1)认知教育。①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借助健康知识手册、思维导图、乳腺癌介绍视频等对患者展开床旁一对一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充分了解乳腺癌,以减轻疾病带来的恐惧感,重树生活信心。②申请“乳腺癌论坛”公众号,组建微信群聊,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加入微信群聊。护理人员每周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更新公众号内容。③邀请专家于院内开展“乳腺癌术后康复”座谈会,讲解乳腺癌术后注意事项、对生活的影响、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的好处等。院内每周举行1次,院外以微信直播形式每月举行1次,每次30 min。(2)放松练习。在专门设置的冥想室,指导患者每天进行1次放松练习,每次20 min。首先吸气双手握成拳头(5 s),呼气缓缓放松(15 s),以相同方法逐渐放松双臂、面部、颈部、肩背部、胸部、腹部、双腿、脚等处肌肉,整个放松过程同呼吸紧密结合。(3)内心意向法。放松练习完成后,在轻柔舒缓的音乐中引导患者展开意向性想象,想象美好的事情,放松身心。每天1次,每次20 min。(4)感恩练习。①每周记录4~6件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事情,并写出对每天生活的整体感受,以及对下周生活的期待。②鼓励患者每天在微信群分享1件美好的事情。(5)家庭支持。①以思维导图形式向患者列举乳腺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产生原因,嘱患者家属多鼓励、安慰、理解、陪伴患者。②护理人员将心理疏导的方式绘制为思维导图,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心理疏导方式的正确运用方式。嘱家属发现患者负向情绪严重时,及时联系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心理干预。(6)同伴支持。每周举行病友交流会,邀请恢复良好的榜样患者分享经验,讲述抗癌心路历程、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心态调节小妙招、康复训练的好处、如何重新回归家庭等。(7)院外支持。每周于微信群以群视频形式开启线上答疑会,鼓励患者倾诉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烦恼,护理人员给予专业耐心的解答。连续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1)上肢肢体功能。干预前后由康复师或主治医师检测患侧肩部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方向活动度,判断患者上肢肢体功能恢复情况。(2)术后上肢相关并发症。(3)焦虑、抑郁情况。干预前后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满分为0~100分,SAS总分<50分,表示无焦虑倾向;SDS总分<53分,表示无抑郁倾向;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4)生活质量。干预前后以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breast cancer 53,QLQ-BR53)评估,总分53~218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2.1 上肢肢体功能干预前,两组肩部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肩部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活动度均好于干预前,且研究组的上肢各项活动度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上肢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研究组上肢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SAS、SDS、QLQ-BR53评分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SAS、SDS、QLQ-BR53评分较低(P<0.05)。见表3。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上肢肢体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术后上肢相关并发症比较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QLQ-BR53评分比较分)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切除病灶后,需要对腋窝的淋巴结进行仔细清扫,清扫过程中会一定程度上破坏腋窝正常的解剖组织,引发淋巴回流受到阻碍,引发患侧上肢发生水肿、肌肉萎缩、关节获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导致上肢功能障碍[4]。术后进行上肢功能锻炼,有利于上肢血液循环,可预防上肢水肿的发生,避免上肢发生痉挛等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5]。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会对女性身份、角色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使患者对自身产生怀疑,陷入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中,消极应对不良事件,不配合治疗、术后不配合康复锻炼,不利于病情恢复[6]。情绪干预可以纠正患者“治疗无用”的错误观念,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增强对抗病魔的信心[7]。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采取情绪干预联合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等措施,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联合医院、家庭、病友共同为患者提供有力的情感支持和情绪干预,使患者感受到不同层面的支持和理解,可有效调节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术后上肢康复训练,达到改善上肢功能和预后的目的。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肩部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活动度均好于干预前,且研究组的上肢各项活动度好于常规组;研究组上肢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表明情绪干预联合术后上肢功能锻炼能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上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本研究基于多种形式的认知教育、放松训练、内心美好意向引导、感恩记录、家庭和同伴支持、院外护理等模式,纠正患者错误思维方式与观念,引导患者消除担忧、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树立抗病的决心,并采取积极、坚定的态度,配合治疗和术后康复训练,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治疗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SAS、SDS、QLQ-BR53评分较低,表明情绪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陈允允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情绪干预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上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