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提升人才培养服务保障能力探索*
——基于成都市“5+5+1”产业和人才紧缺数据

2022-09-20 00:46成都工业学院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办公室李羽佳王乐佳王飞
区域治理 2022年33期
关键词:成都市应用型供给

成都工业学院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办公室 李羽佳,王乐佳,王飞

2016年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基本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以下简称“两个大计”),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和供给的主阵地,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服务范围,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撑势在必行。

一、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提供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责,是间接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当代信息技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增长点。“两个大计”揭示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为新时期推进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根本依据。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以经济供给侧改革为理论依据,以提升有效人才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提高科技服务契合度和成果转化效率、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为核心宗旨,旨在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服务供给,解决新时代人民对高质量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和教育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有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地方高校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普及化新阶段

194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0.26%,在学总规模11.7万人。到2019年,全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突破50%,在学总规模达到4002万人,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跳出教育看教育,不能老强调教育内部规律。

(二)教育部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高校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并明确提出要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等14条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配套了6条政策和推进机制作为保障支撑,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路径。深化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以结构调整促进质量提升,成为地方高校的一致共识。

(三)地方高校差异化发展的自身需求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等教育供给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高校与传统大学差异化错位发展、解决资源不足等老大难问题的自身需要。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社会服务等方面更加突出区域特征,更加侧重为地方经济和行业产业培养特色人才、提供决策咨询,解决制约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三、成都市“5+5+1”产业现状和人才紧缺情况

(一)产业发展数据

受2020年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影响,各产业数据与预期发展有差异,尤其是旅游产业受影响严重,所以本文选择成都市“5+5+1”产业2019年数据结合2020年目标数据分析产业发展现状,详情如表1所示。电子信息产业以23.45%规模占比占据了成都市“5+5+1”现代产业体系绝对主导地位,也是首个产值突破万亿元的产业;先进制造业产值总量累计达64.94%,占成都市产业发展的绝对主体地位。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占比第三(17.59%),增速第一(26.67%),若无受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影响,产值预计逼近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新经济2019年暂未查询到官方数据,2020年有发展目标数据,说明两个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一定规模,且新经济体量预计达到3300万亿元,可想而知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会爆发。

表1 成都市“5+5+1”产业发展情况(单位:万亿元)

(二)产业人才紧缺数据

成都市“5+5+1”产业人才紧缺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电子信息产业岗位紧缺指数排名第一,占比18.97%,与其产业规模的主导地位相匹配;排名前四的均属于先进制造业,岗位紧缺指数累计达到50%。也就是说,先进制造业的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缺口。此外,文旅产业虽然产值规模较大(排名第三),但是从岗位紧缺情况来看,仅排名第六(占比6.03%),且人才数量缺口不明显,也就是说其产业规模与人才规模的正相关性较弱,说明文旅产业属于劳动非密集型产业,且高校对相关人才培养的供给情况相对充足。

从紧缺岗位的学历要求来看,仅“5G+”产业对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需求最高,占比达50%;其余产业对本科学历人才的需求均占据主体地位(≥50%),其中,电子信息等7个产业的岗位最低学历需求为本科及以上,累计岗位数量占比54%;相对来说,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稍微低一些,会较高比例地开放到大专及以上,但是本科学历要求仍然占据主要需求。

从人才紧缺类型占比来看,装备制造等6个产业的人才数量紧缺情况最突出,累计岗位数量占比达43%,具体表现为人才现有数量不足;“5G+”产业的人才供给紧缺情况最突出,累计岗位数量占比3%,表现为人才培养数量不足和招聘困难;电子信息等其余10个产业的人才结构紧缺情况最突出,累计岗位数量占比达62%,表现为人才素质能力与需求有差距。总体来看,三种人才供需矛盾均较为突出,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表现为人才结构紧缺,在三大产业的15个细分领域之中都明显存在,也就是说,地方支柱产业的人才数量供给不足,且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还没有很好的得到满足。

四、对地方高校提升人才培养服务保障能力的启示

(一)瞄准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地的产业分布及变动趋势,动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实现“培养+就业”有机联动、有序衔接

从“表1成都市‘5+5+1’产业发展情况”“表2成都市‘5+5+1’产业人才紧缺情况”可以看出,受国内外环境影响,地方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体系及其中各产业产值规模变动不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效用发挥往往具有滞后性,要提高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度,必须瞄准自身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地的产业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动态构建与产业结构升级和信息技术创新相适应、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的动态应用型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增设相关应用型本科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打通从学校到行业企业就业的“最后一里”。

表2 成都市“5+5+1”产业人才紧缺情况

(二)响应紧缺岗位的高层次学历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

从“表2成都市‘5+5+1’产业人才紧缺情况”中的“学历要求”,栏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岗位学历要求都达到了本科,甚至对研究生需求达到30%以上。因此,地方高校要加快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点的申报,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既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加强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出台相关教职工双身份管理办法,实施学校(企业)教师(职工)同时既是学校教师又是企业职工的双重身份计划,促进校企技术、人才、服务等资源整合与融合,增强教育链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链人才需求侧对接的有效性。

(三)提升产业人才培养匹配度,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助推学生自主搭建符合新工科全周期、综合化培养要求的“能力+素质+知识”整体框架。

从“表2成都市‘5+5+1’产业人才紧缺情况”中的“人才紧缺类型”,栏可以看出,人才“结构性紧缺”矛盾最为突出,表现为人才素质能力与需求有差距。需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一是要快速反应、精准对接产业结构需求,对标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推进学校实践教学改革;二是要持续推进专业的创新和改革,发挥好教学指导委员会、产业专业群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作用,重构以技术逻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三是要变焦学生考评的体制机制,以“工程能力评价”为导向实施项目化学习考评,帮助学生自主搭建符合新工科全周期、综合化培养要求的“能力+素质+知识”整体框架。

(四)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提升学生“双创”意识和思维能力

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建设项目案例库、建设专业特色课程等,将产业技术标准设计融入相关课程标准,将产业共性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专业课程的产业特征,提升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夯实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素养,深化“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相融合”。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设备和生产场地,共同组织技术、管理、生产骨干和专任教师开发基于真实产品的教学模块,组建跨校企、师生共同参与的项目团队,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工作)环境,完成企业项目、科研项目、竞赛项目、毕业设计(论文),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及“教学场所与真实工厂相融合”。

五、结语

本文结合成都市“5+5+1”产业发展情况数据和人才紧缺情况数据,针对产业需求端的突出问题,对地方高校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探索,得出了几点提升人才培养服务保障能力的启示和建议。后续研究可以结合具体项目实践,着力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方要素投入、现实问题及对策、风险防范等方面展开;也可以补充完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相关的供给侧改革探索。

猜你喜欢
成都市应用型供给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