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雪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作为一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训练组合方式,表演性训练组合能够彰显中国民间舞的风格,有着一定的舞台艺术特点,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表演性组合训练时应该充分分析和研究舞蹈的内涵,思考通过民族风格表现相应民间舞蹈内涵的方法。
在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实际教学活动时,最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概念就是“风格”。风格指的就是不同历史时期、民族或者派别的文艺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艺术主张。绝大多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都体现了其自身特定的“风格”,这也表明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风土人情、历史以及地理和气候环境不同,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也具有千差万别的风格。中国部分学者认为,“风格”是使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作为一种民族性的传统艺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延续性;由民众创作。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并非通过语言或者文字实现延续,而是通过舞蹈动作和表现实现延续,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民众自主延续下来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不仅具备民族性特性,同时也具备地方性特性,一方面,其是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物,另一方面,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自身也在改变。
基于协同论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内在机制,耦合协调发展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由于北京、天津、河北8个城市之间土地综合承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在测算耦合协调程度时,将京津冀城市群分别进行考察。根据构建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来测算北京、天津、河北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度。
综上所述,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每一个训练环节都要对风格问题予以高度关注。无论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组织,还是舞蹈教材,都应该根据训练组合的方式展开和编撰。训练组合是通过艺术性和科学性的构思,并且在音乐背景下,以一定数量的肢体动作组合起来的表演。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展开的训练是单一动作组合,训练的内容是基本的动作元素和动律,当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动作和动律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训练组合中加入风格性训练的内容,使其掌握复杂的动作和技巧,并且学会使用部分舞蹈道具。这种综合性训练组合,能够让课堂教学接近舞台表演,能够提升学生舞台表演的水平,从而为实际演出奠定基础。
(一)风格性浓郁的民族民间技巧训练。这种训练是指热情欢乐和情感丰沛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训练。中国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中都出现了翻身和旋转等动作,而在训练组合中,这些动作的意义在于激起观看者的情绪,除此之外,也表明了少数民族舞蹈同样要求舞者必须掌握基本的舞蹈技巧。
为了控制集成学习模型复杂度,一般采用对分类决策树的属性进行筛选的方法,对不重要、不相关的分支进行裁剪。
微信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以“江小白”为人物原型的微信表情包被多次下载转发,其研发的“小白快跑”,“小白2048”,“摇骰子”,“真心话大冒险”等微信小游戏,借助时下最火的小游戏,融入江小白的元素,打造江小白专属,使酒前饭后人们的娱乐活动都深深打上江小白的烙印,拉近了与潜在消费者的距离,实现了良性互动。
一是建立党员干部结对联系群众机制。实现党员一对一直接联系群众全覆盖,通过党组织共建、部门与教研室、班级共建、党员与教师、学生结对党员帮扶困难师生等形式,建立起党员干部与结对群众之间的稳定联系,有效畅通和拓宽民情民意沟通反映渠道,有效提升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性训练组合中,有四种能够体现其代表性风格的专项训练内容。
(一)表演性训练组合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表演,能够彰显相应民族的舞蹈风格。院校在展开民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时,将舞蹈的基本功、民族舞动风格和剧目表演的训练视作教学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风格性训练组合和表演性训练组合并非彼此隔绝的教学内容,两者与其他教学内容有着很大的联系,同时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地域性鲜明的民族民间道具训练。作为特定少数民族的文化象征,利用一定道具的风格性舞蹈反映了相应少数民族人民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这种道具舞蹈反映了特定少数民族的独特性和文化意涵。有些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和政治或者历史有关,比如朝鲜族的刀舞就受到了朝鲜历史的影响,而有些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则反映了独特的生活习俗和待客之道,比如蒙古族的筷子舞就反映了马背民族热情好客的特点。
(三)动作色彩化处理的民族民间音乐训练。这种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节奏类型。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中国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风格,学生要掌握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乐器音色。有些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会表现出雅致和婉约的气质,这是受舞蹈中使用乐器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时,要了解民族乐器,唯有如此才能更全面地理解相应民间舞蹈的含义。
(一)深挖单一组合的基本动律和动作元素
分布在第Ⅲ含矿带以南250~350m,西部分布于卓山矿区,东部分布于北辛庄南矿区,在石城崮北坡以东被覆盖,断续长10.0km。呈陡倾斜的单斜矿层,其走向与第Ⅰ,Ⅱ含矿带相同,为近EW,倾向S,倾角60°~70°。该矿带绝大部分地段,赋存数层铁矿。矿体一般厚5~20m,最厚达65.55m(其中含1~6层铁矿体,厚3.55~16.30m)。
在现阶段,大部分高等院校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中,针对特定风格的动作元素与动律,往往采用单一组合训练的教学方法。有些高等院校通过组合编排的模式将教学训练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单一类;2.复合类;3.综合类;4.竞技类。有些高等院校则将组合训练分为不同的单元:1.基础训练;2.风格训练;3.综合表演性训练。从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看出,这些高等院校都将单一动作训练和基础训练视作舞蹈教学的首要任务。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应该对局部的动作元素与动律展开进一步探究,从而为学生学习风格性训练组合和表演性训练组合提供有力的保障。
目前,部分高等院校采用的教材要求学生在舞蹈课堂上训练局部身体动作时要重视对单一动作组合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学习应重点训练动作元素与动律。而这种教学模式和训练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在以心智活动水平评估学生的领悟能力的同时,还应该要求学生充分了解舞蹈的动律和风格元素,这是由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质规律决定的。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少数民族舞蹈风格的含义。其具体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民俗传统之上的,同时反映了民族文化;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起到了发展学生综合智力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底;3.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由舞蹈风格元素展开,然后将舞蹈动作分解、组合,向学生展示其文化发展轨迹和发展方向,从而体现出民族舞蹈的文化规律。
(三)作为一种高级小品,表演性训练组合有着舞台艺术的特性,其风格演绎是学生能够从舞蹈训练过渡到舞台表演的基础。在经过表演性组合的训练之后,学生也能够掌握从课堂表演过渡到舞台表演所需要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新知识和各项技艺,提高自身的综合表演水平。
(二)“基础性组合—风格性组合—表演性组合”循序渐进式发展
(二)表演性训练组合的风格演绎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从基础肢体动作训练到风格组合训练,再到综合性表演组合的训练,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组织表现出由浅入深的特点。在表演性训练组合中运用动作技巧、体现风格意涵和使用舞蹈道具,使学生能够理解民族风格,同时通过情感洋溢、服装搭配和空间调度,能够拉近训练组合和真实舞台表演的距离。全面和集中的表演性组合训练,能够为学生的实际剧目表演提供有效的保障。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出于实际需求而形成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训练组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无论是教材的设计,还是教学的内容,都需要依靠教学组合,同时教学组合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的成效。由此可见,学生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演绎,直接取决于教学组合的训练效果。比如,中央民族大学采用的是“单元式”的训练组合,教学的组织模式是一个学期学习特定的少数民族舞蹈。而教学组合进一步分为不同层级的组合类型,从而使特定少数民族的动作、风格和习俗引入教学内容之中,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动律实现基础性训练组合的教学。而风格性训练组合则是将地区特点和风格要素组织起来,表演性训练组合则是结合技术性和风格性,将具有技术技艺和表演性的舞蹈组织起来。此类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少数民族的风格元素与动律。
(三)把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不同风格属性的传统文化根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由于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不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俗来源于各自的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等各个层面。同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使得中国的少数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趣味则取决于文化和风土人情。少数民族舞蹈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生必须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有所了解,同时全面研究不同民族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方式以及情感生活,才能更好地区分中国不同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和风格。只有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特点,才能更加全面地表现和演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开展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舞蹈的技术技艺和具有特色的风格作为教学和训练组合的内容,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民族舞蹈的文化教育,如此才能实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目标,并且为传播民族文化和精神提供有力的保障。
为了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表现出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格,各大高等院校应该改变目前固化的口头教学模式,将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和自然环境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为了充分利用民族的文化资源,高校还应该将舞蹈教学带入自然环境中,让学生体会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同时,高等院校还应该通过邀请民族舞蹈艺术家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族舞蹈中的情感表达。目前,各大高等院校开始逐渐转变教学的方向,教学内容逐渐侧重于本土民族舞蹈,利用本地区的舞蹈文化资源,实现舞蹈教学的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推动本地区舞蹈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民族舞蹈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延续。除此之外,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让理论与实践融合,从而实现促进本地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目的。对于舞蹈教师而言,可以走进自然,通过实地观察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收集、归纳和利用民族舞蹈的文化资源展开教学活动。高等院校如果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则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和风格。
初中学生学习有效,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课堂,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组合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教学目标是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人员,使其能够满足民族舞蹈表演的标准。通过民族舞蹈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不同少数民族和地区的民间舞蹈。对于舞蹈教师而言,则应该进一步细化目前的教学内容,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教学视作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