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居民对地震保险的引致需求研究*

2022-09-19 07:38袁庆禄何伟铭
灾害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门源恐慌意愿

袁庆禄,何伟铭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2022年1月8日01:45,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门源县)(37.77°N,101.26°E)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造成地表破裂约22 km,最高烈度为Ⅸ度,Ⅵ度区及以上面积约23 417 km2,其中青海省Ⅵ度区及以上面积约13 723 km2,甘肃省Ⅵ度区及以上面积约9 694 km2,等震线长轴呈北西西走向,长轴200 km,短轴153 km。此次地震共涉及甘肃省3个市6个区县29个乡镇以及中牧山丹马场、大黄山林场。此外,位于Ⅵ度区之外的部分地区也受到波及,个别老旧房屋出现破坏受损现象。之后,该地区陆续发生3.0级及以上余震12次,最大地震为1月8日02:09的门源5.1级地震。图1为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烈度图[1]。

图1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烈度图[1]

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信息可知,此次地震共造成1 662户5 831人受灾;严重损坏房屋217间,一般损坏房屋3 835间;畜棚倒塌6座、一般损坏145座;供排水管网损坏15 km,供热管网损坏3.96 km;省道损坏3.3 km,乡村道路损坏8 km,桥梁损坏3座,涵洞损坏17处。

门源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管辖,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相邻,距省会西宁150 km,距海北州州府驻地250 km,辖区总面积为6 400 km2,地处祁连山系东端,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根据门源县官网显示,门源县人口数量约13.83万人,人口密度为22人/km2,民族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0%左右,还有汉、藏、土、蒙古、撒拉等民族[2]。

根据资料显示,门源县分别发生过2016年6.4级、2019年4.9级地震,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2022年1月8日的6.9级地震发生在河西走廊南侧的阿尔金地震带,此地震带也是我国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地震带之一[3]。对于地震灾害,居民既是承灾体,也是减灾政策的执行者,他们的减灾行为直接受地震风险感知的影响[4]。购买地震保险作为居民主要的减灾行为之一,会受到居民地震风险感知的影响。为了测定这种影响关系,本文以门源地震为例,选取门源县居民作为人群样本,以此次地震后两周内作为调查时间区间,主要从灾害损失、信息来源、心理感受、地震及保险服务等方面,基于风险感知理论,对居民购买地震保险的意愿展开分析。

1 风险感知理论

风险感知是用来描述人们对于风险态度和直觉判断的概念[5],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6]。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个体特征、风险沟通和知识结构等等[7],而情绪作为风险感知的重要解释变量,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8]。图2反映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即以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为例,构建一个关于居民的地震灾害风险感知模型,用于理解地震灾害对于居民地震保险需求的传导机理。

图2 门源地震居民风险感知模型

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文数据来源于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发生之后14 d内进行的“门源地震居民保险需求”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门源县县域内所有乡镇的居民,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展开线上调研。为了保证调研居民均来自门源县当地,我们采用IP地址定位的方式对调查问卷的填写范围进行控制。共发放调查问卷269份,将回收后问卷进行数据清洗,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30份,问卷有效率约为85.5%。

3 样本描述性统计

3.1 调查样本基本信息

被调查居民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地区、年龄、性别、家庭收入、职业、长期居住面积、房屋结构及房产价值。

(1)居民分布。被调研居民分布区域基本概况如图3所示。从行政区域来看,被调查居民分布主要集中在门源县内西北地带,包括浩门镇、青石嘴镇、皇城蒙古族乡和苏吉滩乡。从地震受影响区域来看,此次门源地震Ⅹ度区面积约157 km2,涉及皇城蒙古族乡、苏吉滩乡等区域,两乡的被调查居民占比约39.6%;Ⅸ度区面积约1 143 km2,主要涉及皇城蒙古族乡、苏吉滩乡、泉口镇等区域,泉口镇居民1人;Ⅷ度区面积约5 133 km2,主要涉及皇城蒙古族乡、苏吉滩乡、泉口镇、浩门镇、青石嘴镇、西滩乡、北山乡、仙米乡等区域,处在浩门镇、青石嘴镇、北山乡的居民分别占比约27.4%、27%、2.2%,西滩乡1人,仙米乡无被调查人员;处在Ⅶ度区及以下的被调查居民仅4人。被调查居民大部分处在受灾地区,本文的调查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图3 被调研居民区域分布(注:基于审图号为GS(2019)3333号的标准地图,底图无修改)

(2)个人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被调查居民年龄最小为17岁,最大为66岁,其中30~50岁居民占比约42.2%;男性及女性分别占总被调查人数的69.6%、30.4%,男性居多;被调查人员为企业职员的偏多,占比为39.1%。

表1 个人基本信息

(3)家庭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家庭总收入,处在5~10万元区间的居民最多,占比约37.4%。家庭长期居住房屋的建筑面积,绝大多数居民居住面积为60~150 m2,其中居住面积在60~100 m2的占50%,居住面积在100~150 m2的占40.9%。当前居住房产的价值,10~20万元偏多,占33.9%;20~50万元次之,占30%。

3.2 调查样本受灾及风险感知

为深入了解情绪对于灾中居民购买地震保险意愿的影响情况,本文主要从灾害损失、信息来源、灾害感知、地震及保险服务等方面,设计本次调查问卷。问题内容和问题选项说明如表3所示。

表2 家庭基本信息

表3 灾区居民损失及保险服务认知情况调查

(1)灾害损失与灾害感知。整体来看,门源县有91.3%的居民表示感受到了地震;地震对于当地居民造成损失呈现一个左偏的正态分布,损失为0.5~1万元占比达30.9%,1~5万元的占比29.1%(图4)。根据门源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2021年门源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0 572元,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相对较为严重。地震发生后,仅有16.5%的居民情绪比较平稳,83.5%的居民对于地震流露出恐慌心理,其中32.2%表现出非常恐慌(图5),这说明当地政府在地震过后对于居民的心理疏导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图4 居民损失程度分布

图5 居民恐慌程度分布

(2)地震和保险服务。地震发生时,有77.8%的居民接到过预警预报信息,仍有22.2%的人未接到当地政府的预报预警信息,当地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民众的预警预报;“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购买过何种保险”均为多项选择题,结果显示,微信等网络媒体是进行传播灾害信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达到了70.9%,随着自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型媒体进行灾害宣传,可能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关于保险购买,仅8.7%的居民没有购买过保险,大部分人更为关注健康和财产保险,占比分别达到58.7%和45.7%,反映出我国保险业的宣传仍集中在安全和财产等传统保险方面。

就地震保险而言,74.8%的居民知道当地有地震保险,同时绝大多数居民都愿意购买地震保险,占比达88.7%。然而,根据以往调查研究发现,民众对于地震保险的购买并非持积极态度,反而地震保险意识还十分薄弱[9-10]。因此本文认为,地震本身加剧了人们的内心恐慌程度,提升了地震风险感知水平和地震保险意识,购买地震保险的意愿随之变得强烈。

4 地震保险购买意愿分析

本文假定:被解释变量“是否有意向购买地震保险产品”中的选项“不愿意”为0,“愿意”为1;解释变量“恐慌程度”中的选项“没有感到害怕和无助”为0,“感到害怕和无助”为1,“非常害怕和无助”为2;“造成损失”中的选项“0.1万元以下”为1,“0.1~0.5万元”为2,“0.5~1万元”为3,“1~5万元”为4,“5万元及以上”为5;“地震感知”中的选项“未感受到”为0,“感受到”为1;“是否知道当地有地震保险产品(地震保险知晓水平)”中的选项“不知道”为0,“知道”为1。

4.1 单因素方差分析

首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揭示居民因地震产生的恐慌程度对地震保险购买意愿形成的单向影响。在单因素方差分解分析前,对恐慌程度、造成损失、地震感知、地震保险知晓水平等变量进行方差齐次检验,检验结果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05,通过齐次性检验;对以上四类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恐慌程度、造成损失、地震保险知晓水平对居民的购买意愿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恐慌程度中未恐慌、恐慌、非常恐慌的均值分别为0.79、0.93和0.94,表明恐慌的居民对于地震保险购买意愿明显高于不恐慌的居民,当居民的恐慌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购买地震保险;当居民遭受损失程度越高,地震保险的购买意愿越强烈;知晓当地有地震保险产品的居民,其购买意愿更为强烈。

表4 各因素对地震保险购买意愿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5 恐慌程度和造成损失对购买意愿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4.2 双因素方差分析

通过分析得知,除地震感知以外,其他几类因素分别会对居民的购买意愿产生显著性影响。为了检验恐慌程度和其余三类因素共同作用是否会产生显著性影响,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测试恐慌程度和其余三个因素的交叉项对居民购买意愿的效果[11]。结果如表5所示,在其中一类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恐慌程度、造成损失、地震保险知晓水平三类解释变量的主效应成分对于地震保险的购买意愿均显著;恐慌程度和造成损失、恐慌程度和地震保险知晓水平的交叉项对于居民地震保险的购买意愿结果同样显著,交叉项的显著性水平分别是0.000和0.009。然而地震感知本身对于居民的购买意愿没有显著性影响,可能由于居民的风险感知水平与自身是否感受到地震没有较大关系,进而不会影响居民的购买意愿。一般地震发生后所引发的担心、焦虑等会对居民的恐慌心理产生强化作用[12],导致居民的恐慌程度往往表现为震后高于震前,此时居民对地震保险的接受程度较以往更高,推广地震保险较之前的常规措施更有效果。

4.3 逻辑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采用传统的OLS模型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形成结果(1);随后用Logit模型对以上解释变量进行非线性逻辑回归[13],形成结果(2);以结果(2)为基础,计算各个解释变量对于地震保险购买意愿的边际效应,形成结果(3)的统计结果。从表6反映的结果来看,OLS模型和Logit模型的统计结果均为:恐慌程度对地震保险需求的影响显著为正。结果(3)显示当恐慌程度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居民地震保险购买意愿的概率便会增加6.8%。上述与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的估计结果相吻合,进一步增强了估计结果的可靠性。

表6 逻辑回归结果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门源灾后居民的地震保险引致需求的调查分析发现:破坏性地震会对居民产生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心理创伤等一系列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地震发生后的两周内给居民带来的恐惧和伤害是非常强烈的,部分居民短时间内无法自愈,需要来自外部的心理援助。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保险部门应当及时参与到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去。保险公司既要对已经购买地震保险的居民做到快速定损、及时理赔,又要对未购买地震保险的居民进行道义救助,彰显保险行业的社会责任。实际上,大多数居民并不了解当地保险公司是否推出地震保险产品,而居民的恐慌程度与地震保险购买意愿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保险公司可以在应急救助过程中,适时宣传地震保险产品的作用和政策,激发居民购买地震保险的积极性,有效减少人民财产损失。这样救助加宣传的地震保险推广方式,比灾前进行巨灾保险宣传和巨灾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再启动推广,更有人情温度,更体现社会担当,也会更有成效。

猜你喜欢
门源恐慌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青海门源地区克克赛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前景
Cartoons
“本领恐慌”与“看家本领”
大通河风光(青海门源)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西部放歌八之六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