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赵辉(鄂尔多斯市西北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030)
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指气压101.3 kPa时,沸点在50~250 ℃之间的有机物,主要存在于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而且危害人体健康[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其中VOCs的管理基础较弱,源头控制力度不足[2],主要是由于VOCs在线监测技术不完善,大多采取实验室监测法,需经过采样、预处理、检测、计算等多道工序,方法检测周期长,干扰因素多,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3-4]。近年来出现的便携式VOCs检测设备,虽然较实验室检测方式更加便捷,但是大多重量大于15 kg,携带不方便,检出限较高,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严重[5],多适用于质量抽查、应急检查等情况,不适于企业的实时监控。在线检测仪[6]能够真实、连续反应VOCs含量的动态变化,时间分辨率高,受外界干扰小,是今后VOCs监测的发展方向,目前VOCs在线监测方法主要有色谱法(GC)、质谱法(MS)、光离子化法(PID)和光谱法。
色谱法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应用较广,是目前国内外VOCs在线监测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已具备实际生产监测的要求,早在2019年,天辰公司[7]就将GCFID无组织在线监测装置成功应用到氯碱行业,通过对3套无组织在线监测装置测试阶段的数据收集,真实反应了该企业VOC的排放情况[8]。但是该方法需对监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分析过程较为复杂,耗时较长,运行成本较高,还需研究人员对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和方法进行进一步地改进和研究。
张烈等[9]对GC-FID在线检测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全程高温取样法,使采样及预处理过程均处于120 ℃以上,避免了温度波动带来被测物质的损失,并成功应用于化工企业VOCs在线监测中,通过大量监测数据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8 mg/m3以下,重现性良好,检测数据线性范围广,测量准确性高,满足常规VOCs的在线监测要求。
陈唯等[10]提出GR Tracer浓缩仪预处理法,在GC-FID在线监测设备前端,采用泵吸法将空气吸入,经-45℃低温浓缩,再经350℃热脱附,最后进入气相色谱,以FID检测器进行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326×10-9,精密度在0.18%~2.6%,符合监测要求,通过长期试验,该监测法能够真实反应工业园区VOCs排放情况。
色谱法由于准确性高、运行成本低的特点,是目前国内外较为认可的监测手段,若能够进一步提高样品的预处理效率,缩短处理时间,该方法仍是适于大批量投入的在线监测手段。
质谱法由于其强大的识别功能,在VOCs在线监测中应用广泛。
高清[11]通过在线监测36种VOC气体,对比了GC-FID和GC-MS两种VOCs在线检测方法,结果表明GC-FID法检测准确性较高,但多适用于定量分析,GC-MS法灵敏度、检出限都优于GC-FID法,可做定性分析,但是维护率高。针对两种方法各自的局限性,曹迅等[12]研制了一种多通道连续采样法,采用真空紫外灯单光子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仪,对20种VOC标准气体进行连续监测,并分析了检测过程中的残留影响、信号衰减率变化及误差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低吸附性采样管-储气罐恒定压力进样的采样法可以满足500 m内的监测系统采样,检测结果准确性符合国家要求。
由于各类检测仪器自身的局限性,目前还没有检测较为全面的检测仪出现,对VOCs在线监测的研究逐渐转向仪器连用的方向。
王东方等[13]使用超低温富集采样法、GC-FID/MS (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质谱)在线检测法,针对116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进行连续7天的检测研究,成功将GC-FID/MS检测法应用到在线检测中,其检测精确度和准确性均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通过对监测数据的详细研究表明,检测VOCs成分线性关系符合要求,但是其中13种挥发性有机物检出限较高,主要是因为仪器检测原理的限制,仪器检测器对该几类有机物响应较低。
Yinzhi Huang等[14]以GC-FID/MS法为主体,以直接质谱法(DI-MS)为补充,对23种VOCs标准气体进行检测,对比了两种不同类型的DI-MS法和GCFID/MS法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大多数数据平均相对误差(AREs)为±30%,相对标准偏差(RSD) <20%,两种方法的结合提高了方法的时间分辨率,增加了检测项目类型。
通过仪器连用,不仅扩展了VOCs的检测项目,弥补了气相色谱和质谱的仪器缺陷,而且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VOCs的全项目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新途径,将是今后VOCs在线监测仪的研究重点。
光离子化检测器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器。该方法利用紫外灯(UV)将有机物离子化,使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流,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出物质浓度,检测完毕后,离子重新复合成为原来的气体[15]。
早在2013年,李兴华等[16]就基于PID检测器研发了一种新型的VOCs在线监测系统,并对比了实验室气相色谱法分析数据、在线气相色谱分析数据,发现该监测系统运行稳定,监测数据准确,五种挥发性有机物气体成分检测结果数据相对偏差为6.12%,符合检测要求,通过了中国计量院的检测,但未正式投入生产。刘畅[17]、刘若愚[18]先后针对现有PID检测器的缺陷自主设计了一种安装简单,易于拆除的PID检测器,并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类型的紫外灯和电离室结构,改进传感器、改变电路设计,提高了检测器的性能,其响应时间可短至20 ms内,灵敏度为300 mV·mg/mL,且测量稳定,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为PID在线监测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近年,张建海等[19]选用PID检测器,针对厂矿企业设计了一种价格低廉,运行可靠,可远程操作的VOC在线监测系统,对检测单元、数据处理控制单元、电路单元、通讯单元、显示单元、监测软件等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设计规划,并将监测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不仅能够将实时监测数据及时上传到监管部门,而且实现了企业对VOCs排放的远程遥控控制。
虽然这种检测方式方便简单,但是使用寿命短,选择性较差,不能区分有机物的具体类型。2021年,Wei Xu等[20]分别在实验室和企业现场,对17个PID检测设备的VOCs检测数据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估,结果表明,实验室检测数据线性相关性为0.93,在线监测线性相关性仅为0.5~0.8,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大幅度下降,说明该类检测器在在线使用中存在弊端,检测结果受环境影响严重,并不适用于在线长期监测中的使用,PID检测法的应用方向仍是便携式检测仪。
VOCs的光谱在线监测法研究较多的有红外光谱法(FTIR)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LIBS)。红外光谱法研究较早,2015年,翟崇治等[21]就利用FTIR技术对重庆某工业园区VOCs排放情况进行在线监测。该方法较为全面的反应了工业园区VOCs的污染状况,但是红外监测技术借助太阳跟踪器,需将太阳光引入光谱仪,所以受环境影响较大,在阴雨天气不能真实反应园区VOCs的排放情况。
LIBS是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的元素分析技术[22],由于该技术无需预处理样品、响应速度快、检测准确的特点,在VOC的检测中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2016年,付洪波[23]研究了不使用标准样品标定曲线的无标LIBS分析方法,利用标准参考线的方法,精确校正不同波长处发射谱线的强度后,在保证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稳定的前提下,其检测数据准确可靠,但是实现等离子体的稳定极为困难,限制了该方法的发展。2019年,杨文斌[24]针对LIBS在气体定量分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通过改进光谱信号、优化拟合算法降低了LIBS的背景噪音,提高了对气体的响应。
何亚雄等[25]综述了LIBS技术在气体分析中的应用情况,详细总结了LIBS技术的检测原理、应用现状和研究方向,表明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谱信号的增强上,通过对LIBS技术改进与优化,其稳定性与检测精度得到了极大提升,为该技术成功应用于VOCs在线监测系统奠定理论基础。
陈庚胤等[26]将LIBS与自制的拉曼光谱仪(Raman)相结合,从原子发射光谱及分子结构信息的角度对VOC进行了分析,根据谱线识别,结合检测结果,通过计算拟合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光谱的信号响应强度,可对特定种类的VOC进行识别,为VOC在线监测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十分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VOCs在线监测方法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VOCs在线监测方法对比表
色谱法检测准确,但是样品处理复杂,干扰因素较多,且在定性分析上存在缺陷;质谱法大多与色谱法连用,补充了色谱法在定性分析上的不足,并且时间分辨率较高;光离子化法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但是寿命较短,分辨率不高,长期使用成本昂贵;光谱法检测范围较广,对有机物均有响应,大多用在实验室检测中,对在线监测方面的应用仍停留在试验阶段。所以,操作简单、时间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价格低廉的VOCs在线监测法的研究与开发,仍是近年来研究人员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