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娇, 刘洪, 王立升
(广西大学 医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健康、医疗、保健方面的意识在不断提高,对药物的需求及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药物发展史中,合成类化学药因其疗效迅速、效果显著而被广泛使用,但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治标不治本、毒副作用明显、容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不得不让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传统的天然药物。
菥蓂(ThlaspiarvenseL.)是双子叶植物十字花科菥蓂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大荠、遏蓝菜、苏败酱、苦芥子等,不仅可以食用而且具有药用价值。藏医常用来清肺热、肾热、健胃,据民间记载菥蓂还具有清肝、明目、利尿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和肾炎。
菥蓂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而黄酮类化合物又具有抗炎[1-3]、抗氧化[4]、降血糖血脂[5]、保护心脑血管[6-7]及抗癌[8]等活性。国内对菥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上。庞赛等[9]发现并鉴定出了菥蓂中的异牡荆苷;潘正等[10]在菥蓂全草中分离出香叶木素、新橙皮苷、异牡荆苷、蒙花苷、2,5-二羟基吲哚、棕榈酸、十三酸等11种化合物;程丽媛等[11]通过RP-HPLC同时测定了菥蓂药材中的7种黄酮苷的含量;成日青等[12]先用石油醚将菥蓂脱脂,后加入体积分数为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测得总黄酮含量为5.26 mg/g;除此之外,菥蓂中还有少部分微量元素,涂杰等[13]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形态分析流程研究了菥蓂籽中的31种微量元素,其中Fe的含量最为丰富。在国外的报道中,主要是将菥蓂作为一种冬季油料作物,因其可以在常规商品作物之间的淡季种植,对土地的应性良好并且菥蓂籽的产量十分可观,籽粒含油量较高,菥蓂籽在欧洲和美国已经成为较有吸引力的非食用油料种子作物[14],但是菥蓂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还有待提高[15]。
本研究旨在对菥蓂进行全草提取,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模型考察菥蓂水提浸膏、70%乙醇提取浸膏、水提醇沉浸膏的抗炎活性,初步筛选菥蓂有效抗炎部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给药剂量与抗炎活性的量效关系。
菥蓂干燥地上全草(广西花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无水乙醇(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醋酸地塞米松(浙江仙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对二甲苯(郑州阿尔法化工有限公司);角叉菜胶(Sigma公司)。
SPF级昆明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 g,由长沙市天勤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动物适用许可证:SCXK(湘)2014-0011;动物饲料由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提供。
FA1104B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ZK-82B型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HH-S2型数显恒温水浴锅(金坛市医疗仪器厂);RE-2000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将菥蓂植物的全草研磨成粉末,分别准确称取500 g菥蓂粉,根据料液比为1∶10,加入提取溶剂(去离子水或体积分数为70%乙醇),置于水浴锅中加热回流提取3 h。提取完毕后,经纱布、硅藻土和滤纸过滤,保留滤液,将滤渣重新放回圆底烧瓶并重复提取2次。后2次提取料液比为1∶8,加热回流提取2 h。合并3次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100 mL后置于水浴锅上加热除去溶剂,分别得到水提取浸膏62.3 g,体积分数为70%乙醇提取浸膏59.6 g;取32.8 g水提取浸膏,加入适量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充分溶解,置于4 ℃下静置24 h后,过滤浓缩,置于水浴锅上除去溶剂得到水提醇沉浸膏25.6 g。
取体质量为18~22 g昆明小鼠,每组10只,雌雄各半。组别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阿司匹林组、各受试药组。适应性喂养7 d后开始灌胃给药, 空白对照组给予10 mL/kg去离子水,其余各组按表1所示给药剂量,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1 h后脱颈椎处死,用9 mm打孔器在左右耳相同部位打下耳片,精确称重。计算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16]。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同2.2,末次给药1 h之后,在小鼠右足足趾皮下注射50 μL质量分数为1%角叉菜胶,3 h后脱颈椎处死,沿小鼠双足踝关节相同部位剪下双足,精确称重。计算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16]。
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给药组的耳廓肿胀度及抑制率、足趾肿胀度及抑制率见表1。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阿司匹林促进了小鼠耳廓肿胀度,地塞米松、水提取浸膏、醇提取浸膏和水提醇沉浸膏则显著地抑制小鼠的耳廓肿胀的程度(P<0.05或P<0.01),对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情况从强到弱依次为地塞米松、水提取浸膏、醇提取浸膏、水提醇沉浸膏;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菥蓂的乙醇提取浸膏和水提醇沉浸膏则无明显抑制足肿胀的作用,地塞米松、阿司匹林和水提取浸膏对抑制足肿胀均有效果(P<0.05或P<0.01),但是水提取浸膏对足肿胀的抑制程度小于地塞米松和阿司匹林。
表1 3种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
为了确定菥蓂水提取浸膏给药剂量与耳肿胀抑制率的关系,实验重复2次,结果见表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菥蓂水提取浸膏给药剂量为400 mg/kg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效果最佳,平均耳廓肿胀抑制率为55%。
表2 不同受试药及剂量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炎症是一种十分常见又复杂的病理过程,它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具体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及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模型是常见的急性炎症模型,常用于评价天然产物抗炎活性[17],主要表现为诱发组胺、激肽等炎症介质释放,引起皮肤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症细胞浸润,组织肿胀,造成耳廓及足跖急性渗出性炎症水肿,并具有成本低、时间短和分级客观的特点[18-20]。本研究通过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及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模型,研究了菥蓂对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确定了菥蓂水提浸膏为抗炎有效部位,并且当给药浓度为400 mg/kg时,对小鼠耳肿胀抑制效果最佳,为菥蓂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