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芳,李建民,阮春玉,李春梅,于海霞(通信作者)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0)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看病、就医和养生、保健等成为社会焦点。其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愈来愈受到更多的关注。有研究指出,相较于年轻群体,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1-3]。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医养结合,紧紧围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作为着手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标准包括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确切将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个体健康与否的评估指标。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但和自身生理健康密切相关,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关注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医养结合的大环境背景下,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4]对沿海地区某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将结果与金华等[5]于1986年制定的正常成人常模和方必基等[6]于2016年提供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常模进行比较分析。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且日益密集,该地区流动人口众多,工业、港口、贸易发展迅速,做好地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在降低老年人罹患躯体疾病风险、有效控制医疗成本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研究该地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寻找更有效的方法维护和促进老年群体的心身健康,为有效管理与监控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9—2020年沿海地区某城市居民社区的51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220名,女290名;均为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正常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平均年龄(71.00±3.29)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调查工具
(1)基本资料调查表:该表用于记录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婚姻、学历、职业状态和收入等项目。(2)SCL-90:该量表涵盖9个维度(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计90个小条目,各条目采用1~5级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若阳性条目总数超过43项,或总分超过160分,则需筛选阳性条目,以确保结果准确[7]。
1.2.2 资料收集和质量控制
调查开始前对社区服务人员进行了简短的问卷测试培训,内容为采用统一问卷测试的指导语与方法。在实际调查中,务必要尽可能确保免受外界干扰,以得到最真实的结果。整理数据时,需过滤掉无效量表。本研究共计发放问卷525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10份,有效回收率达97%。
选择SCL-90成人常模[5]与老年人常模[6]为对比标准,分析沿海地区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510名社区老年人以低龄、已婚、不同程度慢性病老年人为主,总体文化水平偏低,见表1。
表1 510名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510名)
510名社区老年人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评分均低于成人常模(P<0.05),躯体化评分高于成人常模(P<0.05),其余项目评分与成人常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强迫症状和焦虑评分低于老年人常模(P<0.05),其余项目评分与老年人常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社区老年人SCL-90与成人常模、老年人常模比较(分,±s)
表2 社区老年人SCL-90与成人常模、老年人常模比较(分,±s)
注: “-”代表无该数据
成人常模(1 388 名)统计指标 社区老年人(510 名)老年人常模(24 630名)与成人常模比较 与老年人常模比较t P t P总分 127.01±10.15 129.96±31.76 - 2.13 <0.05 - -总均分 1.41±0.11 1.44±0.43 - 2.08 <0.05 - -阳性项目数 27.78±23.64 28.93±5.87 - 2.26 <0.05 - -阳性项目均分 2.71±0.92 2.84±0.61 - 4.63 <0.05 - -躯体化 1.42±0.56 1.37±0.48 1.45±0.50 6.02 <0.05 0.42 <0.05强迫症状 1.37±0.64 1.62±0.58 1.47±0.51 1.17 >0.05 3.86 <0.05人际关系敏感 1.35±0.37 1.65±0.51 1.32±0.47 -9.68 <0.05 0.19 >0.05抑郁 1.37±0.52 1.50±0.59 1.40±0.50 -0.54 >0.05 0.72 >0.05焦虑 1.29±0.68 1.39±0.43 1.31±0.51 1.27 >0.05 4.53 <0.05敌对 1.17±0.42 1.48±0.56 1.28±0.44 -4.58 <0.05 -1.96 >0.05恐怖 1.16±0.21 1.23±0.41 1.21±0.41 1.90 <0.05 1.18 >0.05偏执 1.22±0.59 1.43±0.57 1.24±0.44 -2.88 <0.05 0.37 >0.05精神病性 1.14±0.37 1.29±0.42 1.21±0.39 -0.74 >0.05 0.15 >0.05
对不同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慢性病种类、职业状态、婚姻状态的社区老年人的SCL-90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慢性病种类和婚姻状态老年人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人口特征社区老年人的SCL-90评分比较
SCL-90自1984、1986 年引进我国并建立常模以后,在我国精神医学临床和科研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8]。有研究发现,SCL-90非常适合评估我国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9]。但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研究所得出的老年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10]。针对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受生活方式、社会角色、社交领域及生理疾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年群体更易滋生烦躁、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问题[11-13]。但也有学者提出,尽管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老年群体确实可能滋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这并不表示其心理健康水平会低于年轻群体[14]。方必基等[6]凭借长期深入剖析,最终得出:并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年龄、社会角色等存在直接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低龄段和高龄段的社区老年人的SCL-90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傅素芬等[15]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各种疾病慢慢滋生,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情绪。张涵等[16]的研究指出,所患慢性病种类多、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其他老年人,这已在很多研究[17-18]中得到证实。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医养结合政策的大力推进及养老金的显著增加,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逐渐降低,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权去参加社会活动,进而使得其精神生活得到极大丰富[6]。这也很可能是沿海地区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开放程度较高,因而老年人接收的新事物较多。近年来,该地区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多措并举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方面,不断完善社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积极关注社区老年人心理的变化,凭借合适的心理干预、合理的引导,有效改善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本研究认为,沿海地区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与地区政策性支持和重视有关。
本研究是在我国实施医养结合的大环境背景下,采用SCL-90对沿海地区某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不仅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意义,而且还能了解在医养结合大环境下,沿海地区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为社区服务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可以极大地提升社区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因为地域、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影响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的因素也不相同。本研究仅在当地进行,所取的样本数量有限,调查所列资料考虑尚有不周,因此会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