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紫琳,彭 梅
(华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逐渐增强。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茶叶染色还是非遗工艺之一。目前,有不少学者对茶染进行了以染色实验为主的研究,着重解决纺织品茶染的着色、固色等技术问题,而有关茶染工艺与纺织品结合的设计应用、茶染产品的品牌化及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为了践行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发展理念,本研究以探究茶染应用以及行业发展为目标:(1)梳理已有的茶染研究文献,概述茶染的历史发展进程;(2)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库来源获取茶染相关文献,并通过可视化方式呈现年度发文量及高频关键词共现情况,对茶染研究的进程、特性、热点、趋势进行定量分析;(3)在倡导绿色健康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以保护我国传统茶染工艺为目的,结合社会发展进步的实际需求,探索未来茶染的研究内容及方向。
我国关于茶叶染色的实例记载最早源于五代时期的《疑狱集》,其第八卷江辨纸裹中就有提到“以茶染纸类远年者”[1],其含义是用茶水染纸,让新纸泛黄显旧;而纺织品茶染技术的记载最早则出现在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2]中,书中专门记载了染砖褐法,可见当时的茶染技术已成熟。后在明朝时期又有《墨娥小录》[3]一书记载,用老茶叶和黑豆壳熬汁,加少量绿矾后染布可得“莲子褐”色。明代的《多能鄙事》则记载了“染砖褐”的方法:“用江茶染,铁浆轧之。”[4]到了清、民国时期,更有不少地方志记录了茶染相关内容。《宝山县再续志》[5]记载了妇女把白棉纺织成纱后用红茶染色以充紫棉,而《抚顺县志略》[6]物产表则记载了茶条,是一种可染出青黑色的野草茶叶子。关于茶条可染色的记载还有《双城县志》[7]《东丰县志》[8]《宁安县志》[9]等。清末民初,随着西方价格低廉的合成染料进入中国市场,传统的茶染技术逐渐被取代,茶染纺织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纺织品茶染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国内外有不少学者以茶染为中心展开的历史溯源、工艺技术、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成效。如赵志军等[10]从工艺技术方面出发,根据古文献的记载进行了传统茶染色彩的复原实验。李维贤[11]从历史溯源方面对古代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古代茶叶染色的用途、色相及原理。唐刚等[12]则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分析了茶染艺术的发展历史,归纳了茶染艺术的应用、价值、特点,探究了其发展模式等。西班牙学者Bonet-Aracil等[13]则探究了茶的种类和提取方法是否会影响棉织物的抗氧化和紫外线防护性能。韩国的Kim[14]研究得出,在绿茶染料中加入壳聚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
综上所述,古代的纺织品茶染相关内容早期均出于民用百科全书及各个地方志的物产表,充分说明茶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文献记录较为零星且内容非常简短,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茶染色技术体系。现代学者对茶染的研究则与科技相结合,色素提取方法、色牢度以及抗氧化和防紫外线等性能成为研究重点。目前,梳理纺织品茶染现状及成果的文献综述极少,茶染研究的发展方向尚不明朗。因此,本研究将对现有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探究茶染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15]。
国内文献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来源,起始时间不限,具体获取数据的步骤如下:(1)使用高级检索功能,以“期刊”和“博硕论文”为数据源,条件是全文为“染色”并含“茶叶”“纺织品”,进行第一次检索,得出2 857个结果;(2)选取关联度较高的前500篇文献,然后剔除与茶染无关或相关论述篇幅少于50字的无效文献,最终得出96个结果。
在这96篇文献中,最早的文献是赵学恒等[15]的《丝绸的天然染料染色》,主要研究多种植物染料在丝绸上的染色应用,茶染占幅较少。到了2000年才有H.T.Deo等[16]以茶叶作为天然染料进行了染棉和黄麻的独立研究。基于此,以下节选了2000—2021年间的文献开展数据分析。
国外文献以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来源,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使用WOS检索功能,以主题“tea”“dyeing”“dyes”及“fabric”为条件进行检索,得出76个结果,剔除无关文献,得出符合要求的文献39篇。
2.2.1 国内外茶染研究年度发文量分析
根据知网和WOS的文献数据,绘制出2000—2021年间的发文量折线图(图1)。由图1可知,中国知网年文献量波动较大,在2011年及2017年分别出现高峰,2009年前的文献较少,未能引起学者重视,研究进程遇冷。2010—2015年,文献量多且波动较大,学者对茶染开始了试探性研究。2016—2021年,文献量多且波动小,研究状态渐入佳境。
图1 知网、WOS纺织品茶染研究发文量的年度分布(2000—2021年)
变化原因如下:早期在追求高效益的大环境驱动下,价格低、色谱全的化工染料是纺织行业的首选,鲜少有人关注植物染乃至茶染这种产能低的传统染色。2009年之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一方面是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则是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也日益加深。茶染在环保、保健方面的价值正好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引起了广泛关注。高新技术的发展也是茶染研究进程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新技术的助力,茶染研究已经进一步深化。
与国内相比,国外纺织品茶染研究文献量较少,且波动不大,仅在2018年出现一个高峰值。同时,通过对WOS中39篇文献的作者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学者的文献占比最多,可见国外茶染的研究进展缓慢,且国外学者对茶染研究的热度较低。
综上所述,中国学者在纺织品茶染研究上成果最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1)中国作为茶发源地,茶文化历史悠久,为中国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极具价值的文献资料;(2)品种丰富、稳定高产的茶叶产业也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2 国内外茶染研究文献关键词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关键词共现分析法源于文献计量学,是一种基于内容分析的学科结构研究方法,原理是对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文献中两篇或多篇使用同一关键词的现象进行频率统计及多元化分析,可根据关键词之间的疏密关系预测研究的热点与趋势[17]。为了有效呈现关键词的共现结果,理清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VOSviewer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构筑可视化共现网络图。图中某一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在一篇文献中共现的频率越高,那么该节点值越高,说明其在学科研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茶染研究的发展趋势,先对95篇知网文献及39篇WOS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将其按频数从大到小进行排列,以“频数≥2”为条件,分别遴选出60个和23个关键词,最后将数据导入VOSviewer,分别绘制出国内及国外的共现网络图谱。
从中国知网2000—2021年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可看出(图2),“染色”的中心性最高且接近网络的中心位置,因此,染色研究在整个研究系统中占主导地位。与其共现最多的是“天然染料”,其次是“茶叶”和“媒染剂”。从这几个共现关键词节点值大小和联系可看出,当前的染色研究重心在染色材料上,其次与“染色”呈直接共现的有“真丝织物”“棉织物”“羊毛”“麻”等面料词汇,还有“阳离子改性”“茶多酚”“茶色素”“色牢度”“K/S值”等与染色性能相关的词汇。由此可见,研究还侧重于染料的提取及纺织品染色实验。
图2 中国知网2000—2021年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目前,染色实验类的研究占比较高,是当前中国茶染研究的热点内容。另外,图2还有以“茶染”为中心展开的共现,位置偏离中心但节点值高,与之共现的有“茶文化”“服装设计”“应用”等词汇。综合中心及周边几个共现的关键词来看,当前已有针对实际应用展开的研究,同时还延伸到茶染的艺术价值相关内容。
根据WOS 2000—2021年高频关键词共现情况来看,如图3所示,居于网络中心且节点值较高的词为“Natural dyes”“Fastness”“Dyeing”和“Cotton”。国外的研究与中国研究情况相似,都以茶染的性能实验为主,与此同时,其他节点大部分都是“Antibacterial”“Teapigments”“Antioxidant activity”“Chitosan”“catechins”“Extraction”等实验型研究的关键词,没有“工艺”“应用”“服装设计”等关键词共现。另外,纵观WOS的关键词,大多属于材料学、化学等,譬如“Mordant”“UV protection”“Antibacterial”“Cellulose”等,说明国外更侧重研究纺织品茶染的化学性能、抗菌性、防紫外线性能等,在应用方面的延展性较弱。
图3 WOS 2000—2021年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2.2.3 目前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目前,国内外的茶染研究进展顺利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深入研究现代工艺、环保助剂及新技术等影响染色结果的因素,改善了茶染在生产中遇到的上染率不高、色牢度差、色谱少等问题;(2)加强了茶染保健功能方面的研究,将其运用于服饰设计中,提高了纺织品茶染的实用价值;(3)突破了以纺织品染色实验为主的单一研究架构,探索茶染的美学、文化价值等。但在整个研究体系中仍有不足,一些影响茶染发展的问题待解决,包括以下方面:(1)茶染可用的面料种类较少,主要包括棉、麻、丝三大类,有待加强在毛料、皮革等天然面料上的运用研究和新型面料的开发;(2)市面上的茶染产品同质化严重,因受茶叶颜色特性的限制,茶染产品的色彩较为单一,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设计受到了限制;(3)设计应用研究缺乏实践,虽然已有学者展开了茶染面料的应用研究,但大部分只是对茶染的保健功能、艺术效果、文化内涵和环保理念等应用价值进行了理论探索,缺少设计实践;(4)关于茶染产业及市场化的研究甚少,对茶染纺织品产销方面的研究薄弱。
本研究利用VOSviewer对国内外茶染研究发文量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进行了数据可视化呈现,结果显示,当前国内外茶染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综合来看,目前的研究方向及内容还是集中在染色性能实验上,跨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不多。通过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未来的茶染研究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1)加大整理古籍的力度,充分认识茶染的价值,加强茶染的历史文化、艺术美学、药用保健等方面的理论研究;(2)开展跨学科、多学科交融研究,致力于探究茶染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创新结合;(3)基于适应性设计的理念,综合茶染的文化、形式与功能价值,提出新的设计美学,形成一种新的审美消费;(4)挖掘茶染的市场价值,拓展其产品的多样化,譬如茶染在服装、产品包装、室内软装等方面的纺织品设计应用研究,推动茶染技艺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