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远,李舒雨,刘智宇
(陕西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西安 710062)
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2016 年8 月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同年12 月,中宣部、中央综治办等22 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2030 年的基本目标为“符合国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加大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心理学专业人才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基础和支柱课程之一,是一门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基础。实验心理学课程对学生心理学研究思想的形成、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及将所学知识回报社会等方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一些教师对实验心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例如,有些教师针对传统教育模式单向灌输学习的局限,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了MOOC 等多功能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增强了师生即时交流反馈的互动。罗红格等发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对分课堂”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魏玲、段海军等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利用数据分析和编程等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上,先前一些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侧重于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目前,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评价体系改革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实验心理学授课教师将结果性评价,如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忽视了对学生完整学习过程的评价。高凌飚认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利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反思现有知识的局限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近年来,国内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评价。例如,2018 年8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到“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又进一步指出在教育评价过程中要强化过程评价。这一系列政策的发布足以说明过程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推动心理学本科生知识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根据实验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对授课班级实施了基于过程评价的教学改革。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过程性评价的无缝连接(如图1所示),改革思路如下。
图1 过程性评价改革思路
(1)学生在Blackboard 平台观看课程视频,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另外,阅读平台课程资源中的相关文献,初步了解理论知识的原理和应用,为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报告做准备。
(2)学生在Blackboard 平台完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虚拟仿真实验,通过生动形象的虚拟仿真实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学生在Blackboard 平台的“互动讨论”版块留言,提出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问,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课堂活动。
基于学生在课前对Blackboard 平台中相关任务的完成度,如观看视频时长、文献阅读程度和虚拟仿真实验是否成功完成等,教师对学生在课前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1)教师根据学生在Blackboard 平台“互动讨论”版块的问题留言,开展有针对性的启发式教学活动,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2)学生分组报告课前阅读的文献及小组内商讨的问题解决方案等。
(3)组间对分组报告的内容进行辨析和讨论,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教师最后对辨析和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延伸。
基于学生在小组报告、组间辨析等一系列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1)学生完成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设计,将研究设计发布在Blackboard 平台的“互动讨论”区,引发在线讨论,最终投票评选出最佳研究设计。
(2)学生根据最佳研究设计,利用E-prime 软件编写程序,开展创新性研究实践,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总结和凝练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撰写研究报告。
(3)教师选择经典的应用型科学研究,让学生对研究进行重复,学习严谨的解决问题思路。
基于学生研究设计的投票得分、实验实践活动中研究报告质量和重复性研究活动的完成度等指标,对学生在课后知识应用实践模块的表现进行评价。
最终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60%)和期末考试成绩(4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前过程评价(20%)、课中过程评价(20%)和课后过程评价(20%)的分数决定,以上每项均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分。
选取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160 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 级本科生80 名,以传统教学模式授课,作为对照组;2019 级本科生80 名,授课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作为实验组。
为了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课程满意度和能力提升方面进行测量,在课程结束后对2018 级和2019 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含三个维度,共16 项条目,每项条目均采用李克特(Likert)5 级计分法(1—5),具体如下。
维度一:旨在测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包含运用课程知识进行实践的积极性、与同学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参与课堂小组报告的积极性、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及阅读经典和前沿文献的积极性(1 表示非常不积极,5 表示非常积极)。
维度二:旨在测量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包含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教学材料的满意度、考核方式的满意度、小组合作的满意度及课堂氛围的满意度(1 表示非常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
维度三:旨在测量学生能力的提升程度。包含软件运用能力的提升、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举一反三能力的提升及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1 表示完全没有帮助,5 表示非常有帮助)。
为了探究过程性评价在实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采用SPSS26.0 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每项条目的分数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
1.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结果发现,实验组在运用课程知识进行实践的积极性(t=6.11,p<0.001)、与同学交流合作的积极性(t=5.669,p<0.001)、参与课堂小组报告的积极性(t=6.378,p<0.001)、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t=6.169,p<0.001)及阅读经典和前沿文献的积极性(t=6.356,p<0.001)分数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明过程性评价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参与实验心理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表1 两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比较
2.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结果发现,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t=5.134,p<0.001)、教学材料的满意度(t=4.084,p<0.001)、考核方式的满意度(t=5.827,p<0.001)、小组合作的满意度(t=5.848,p<0.001)和课堂氛围的满意度(t=5.562,p<0.001)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表明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基于过程性评价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更高。
表2 两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比较
3.学生能力的提升程度
结果发现,实验组在软件运用能力的提升(t=5.687,p<0.001)、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t=6.175,p<0.001)、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t=5.877,p<0.001)、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t=5.547,p<0.001)、举一反三能力的提升(t=5.188,p<0.001)及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t=5.906,p<0.001)分数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表明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更有帮助。
表3 两组学生的能力提升比较
过程性评价并不是只聚焦过程不关注结果的评价,而是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其还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诊断、反馈和改进等功能,是一种发展的、动态的评价方法。本文对过程性评价在实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发现过程性评价在实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运用课程知识进行实践、与同学交流合作、参与课堂小组报告、参与课堂讨论及阅读经典和前沿文献等方面的积极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过程中,从实际生活中搜集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报告和组间辨析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体验知识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这种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改革可以对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创新性及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程度进行即时反馈,动态调节课堂内容,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构建“线上平台+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线上线下2 种类型的教学材料相辅相成,实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无缝连接。在线上课程平台,学生完成虚拟仿真实验,有利于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另外,学生在线阅读研究文献,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原理和应用进行初步了解,并为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和辨析做准备。在线下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线上课程的学习反馈情况,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材料、考核方式、小组合作及课堂氛围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学生对此次教学改革较为认可。
本次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对经典和前沿研究进行重复,体验文献阅读、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整个研究过程,完整地锻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一方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国际视野;另一方面,通过客观的实验数据,使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在实验实践部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利用课程中涉及的研究方法揭示问题背后的内在机制,撰写实验报告,实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闭路循环。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软件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现实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等的提升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为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本文旨在探究过程性评价在实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过程性评价改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对课程的满意度和综合能力均有显著提高,表明过程性评价在实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特别地,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认识到解决实际问题是心理学的最终目的之一,进而使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