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晶 郜赵伟 郭文涛 董 轲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3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中青年女性常见自身免疫病之一,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免疫失调既是SLE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SLE患者免疫失调表现多样,包括B细胞[1-2]、T细胞[3]、单核-巨噬细胞[4]等多种免疫细胞异常。其中B细胞免疫异常是SLE研究热点之一。SLE治疗药物Belimumab通过靶向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抑制B细胞生存及其向浆细胞分化,缓解病情[5]。因此,B细胞异常在SLE发生发展中作用关键。本研究筛选SLE患者B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为探讨SLE发病机制和筛选潜在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GSE4588数据集包括7例SLE患者和9例健康者B细胞转录组信息;GSE10325数据集包括14例SLE患者和9例健康者B细胞转录组信息;GSE30153数据集包括17例SLE患者和9例健康者B细胞转录组信息。
利用GEO2R分析工具筛选各数据集中SLE患者B细胞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s),对照为健康者B细胞。DEGs筛选条件:|Log2FC|≥1且P< 0.01,FC:Fold change。通过对3组DEGs取交集得到共有DEGs。
利用DAVID分析工具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R软件制作气泡图对GO和KEGG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
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对DEGs编码蛋白进行PPI构建,筛选联合评分> 0.4的中置信度互作节点数据。
DEGs利用t检验的P值和差异倍数进行筛选,筛选标准:|Log2FC|≥1及P< 0.01。对DEGs进行GO及KEGG分析,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根据DEGs筛选标准,分别在GSE4588、GSE30153及GSE10325数据集中筛选到1608(621上调,987下调)、62(56上调,6下调)和366(190上调,176下调)个DEGs(图1A)。取交集后,共筛选到9个 共 有DEGs:USP18、RRM2、OAS3、MAN1A1、IFITM1、IFI44L、IFI44、CD38及CD1C(图1B)。其中,8个基因表达上调,CD1C表达下调(图1C)。
图1 SLE患者B细胞DEGs筛选
上述DEGs参与的生物学过程(GO_BP)包括:对病毒的响应、病毒防御、病毒基因组复制负调控、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s参与造血细胞谱系(图2)。
图2 SLE患者B细胞DEGs的GO和KEGG分析结果
在9个DEGs编码蛋白中:RRM2及MAN1A1与其他7个DEGs无互作关系;CD1C和CD38之间存在互作,与其他7个DEGs无互作;IFI44、OAS3、IFI44L、IFITM1及USP18彼此之间存在互作关系(图3)。
图3 SLE患者B细胞DEGs编码蛋白PPI分析
SLE患者出现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表明B细胞免疫反应的异常[6-8]。因此,鉴定SLE患者B细胞异常表达基因,对SLE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研发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共筛选到8个表达上调基因(USP18、RRM2、OAS3、MAN1A1、IFITM1、IFI44L、IFI44及CD38)及1个表达下调基因(CD1C)。其中,IFI44、OAS3、IFI44L、IFITM1及USP18彼此间存在蛋白互作,为核心DEGs。功能分析表明DEGs主要与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响应相关。
USP18是一种干扰素信号通路抑制分子,可以特异性地将ISG15从其底物蛋白上切割,从而保护蛋白不受降解。USP18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易感性相关[9]。Yang等[10]研究显示USP18缺失可以上调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的细胞分化。由于多项研究表明SLE体内Treg水平显著下调[11-13],因此,USP18上调可能对SLE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B细胞USP18上调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RRM2在DNA复制、细胞周期调节中起到关键作用。RRM2在SLE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SLE患者B细胞RRM2表达上调,可能与B细胞的异常增殖活化相关,还需深入研究。
干扰素信号通路在SLE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筛选的DEGs:OAS3、IFITM1、IFI44L及IFI44均为干扰素诱导蛋白。OAS3可以降解病毒RNA,文献研究[8,14]结果显示,长链非编码RNA—MALAT1可通过上调OAS2、OAS3及OASL促进SLE病情进展,表明OAS3在SLE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文献研究[15-16]表明IFI44L甲基化水平在伴有肾损伤SLE患者中显著低于无肾损伤SLE患者,在康复期SLE患者中显著高于活动期SLE患者,表明IFI44L甲基化水平降低可能促进SLE病情进展。由于甲基化水平往往与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提示IFI44L表达升高可能促进SLE发展。此外,Shen等[17]报道IFI44可能是狼疮性肾炎(LN)的关键基因,对该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Lood等[18]发现SLE患者血小板中IFITM1表达显著上调,并促进血管系统受累,提示IFITM1在促进SLE病情进展中作用关键。
CD38参与核苷酸代谢,目前已有多项治疗肿瘤的CD38靶向药物上市或处于临床试验中[19-20]。研究显示CD38缺失小鼠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水平显著降低,提示CD38可作为控制自身免疫反应的治疗靶点[21]。Cole等[22]研究结果显示,达雷妥尤单抗是一种CD38单抗药物,在体外能够耗尽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浆细胞,提示CD38靶向治疗对SLE患者有潜在价值。
CD1C属于非多态性抗原呈递蛋白家族分子,表达于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Yuan等[23]研究发现,与健康者相比,SLE和狼疮性肾炎患者体内CD1C+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通过增加CD1C+树突状细胞数量,缓解病情。然而,CD1C+B细胞在SLE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各类疾病的转录组数据愈加丰富,已成为筛选疾病关键基因和潜在治疗靶点的重要资源。SLE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目前的治疗手段和靶点仍然较少,筛选更多新型治疗靶点对SLE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利用SLE患者B细胞转录组数据,筛选出9个差异表达基因,为SLE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下一步需要对其中多个基因的功能,尤其是对B细胞免疫的调控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潜在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