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破窗效应”,精细管理转变不良行为

2022-09-17 09:05王利霞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破窗效应破坏者隔板

王利霞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案例描述与分析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居家学习两个月。返校后,为保障学生在校用餐的安全、有序,学生在校就餐实行错时、分隔就餐。为此,学校特别在学生餐厅给每张餐桌安装透明隔板,隔板是约1 厘米厚且固定在餐桌上的塑脂板材,非常结实,如非蓄意破坏,一般不会损坏。然而,刚安装好新隔板的第三天,便发现有两处隔板破裂。德育处当即便组织开展全校规模的相关教育,在国旗下讲话时加入疫情防控的相关宣传,以及文明就餐和爱护公物的相关教育;号召各班班主任加强班级教育,引导学生爱护公物、文明就餐等;此外,也对餐厅管理员加强了相关管理。可是,结果却与我们的教育预期相悖,隔板损坏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倒在接下来的两天内,又新增7 处隔板断裂,甚至出现了隔板被拆卸等恶意破坏现象。

在疫情居家学生返校之后,仅仅一周的时间内,新安装的就餐隔板有9 处损坏,从损坏的痕迹及力度来看,大部分是人为损坏。虽然学校层面、班级层面都加强了相关教育,然而我们却发现,这些摆事实、讲道理的“及时教育”似乎并没有起到正向教育的作用,甚至还出现了“破窗效应”的苗头。当然,我们也曾试图寻找“破坏者”,毕竟当初是进行了就餐区域划分的,每个班级都有自己固定的就餐区域。但真正落实到寻找具体人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想要找到“破坏者”是多么困难。

经过多次调查都无法找出“破坏者”,因为我们接到的反馈多是以下两种。第一种,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划定的班级区域就餐,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类:一是自己班级的位置被其他班级的同学占用了,只好到其他班级就餐;二是为了省时方便,打完餐后便就近随意找地方用餐了。第二种,事不关己。当被询问到是否了解自己班级区域的隔板被损坏了时,他们会立马反馈:“我们来的时候就坏了”或者“我们吃饭的时候是好好的,不知道谁弄坏的”。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甚至非常讨厌这些突如其来的隔板,因为居家学习了几个月,好不容易返校后能和同学们相聚在一起,却被隔板硬生生地分隔开来。对疫情的不满、对隔板的不适、对相聚的渴望等多种因素,让很多学生们觉得非常不适和失落。因此,他们对隔板被破坏这件事并不在意,甚至有人觉得隔板被破坏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思考与复盘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的摆事实、讲道理、口头宣传教育等教育方式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的无力感。而且,事态在向着更为消极的方向快速发展着,亟待通过有效的举措或制度来遏制事态发展,如果控制不好,很快就会出现更大面积的破坏。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隔板的必要性?如何加强管理才能有效避免隔板被人为破坏?我们的正面宣传和教育为什么没有效果?制度上如何再精细化,才能有效解决类似的问题呢?

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开始反思和复盘。首先,短时间内消除学生对疫情居家后的心理影响是比较困难的;其次,关于此事进行的大规模教育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破窗效应”的发生,很多学生因为对隔板的讨厌萌生了认同隔板被破坏的意识。另外,我们很难追踪到“破坏者”,因为破坏成本太低,破坏者甚至会收到同学们的认可信号,以至于可能出现一系列破坏事件的迭代效应。

基于此,通过调查、分析和反思,我们发现,隔板被破坏这一现象的加剧出现并开始出现“破窗效应”的端倪,最主要的原因是破坏成本过低,破坏行为发生后也很难追踪到“破坏者”。为避免事态的继续恶化,学校德育处进一步细化了关于学生就餐管理的策略,在原来按照行政班级做就餐区域划分的基础之上,又为每个餐桌的每一个隔间做了专属名签。也就是说,每位学生均有一个自己的专属就餐位置,加上错峰就餐的要求,每餐分三个时段错峰就餐,每个就餐隔间有且仅有3 位学生使用。换言之,这3 位学生便是他们就餐隔板的专有使用者和负责人。需要注意的是,在名签启用之前,所有破损的隔板已经被统一修缮好。同时,各个班级配合做好宣传和通知,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到,目前完好的隔板是他们专属的隔板,而他们也是隔板专属的守护者,一旦自己的专属隔板出现损坏,那么他们便是第一责任人。至此,隔板的使用开始采用专人专责的原则。

加强智慧管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就餐实行“专人、专时、专座、专责”的管理策略,有效改善了隔板被破坏的现象,学生不再有“事不关己”的心理,取而代之的是责任意识和归属意识。每位学生是隔板专属使用者的同时,也是隔板的专属守护者。这样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学生对隔板被破坏这一现象事不关己的状态,增加了隔板破坏的成本,一旦隔板发生损坏,那么隔板的使用者和守护者便是对应的负责人。如此,隔板被破坏的两个主要原因便得以解决。而结果也非常可喜,施行此项管理策略以来,几乎没有再出现人为故意损坏隔板的现象。

破窗效应 所谓“破窗效应”,是指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窗户。本案例中,从发现两处隔板破损到又新增7 处隔板破损,破坏行为发生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隔板被破坏的数量激增,有了“破窗效应”的苗头。“破窗效应”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一扇破的窗户,一块被损坏的隔板,或者是脏乱的环境,容易对大家造成消极暗示——从表象来看即便做了不好的、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也不会有事,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干。相比而言,完整的玻璃,完好的隔板,或者有序整洁的环境,会带给人们更加积极的影响。这些现象本身给人们一种无言的暗示——不能、不方便、不应该在这里做坏事,至少目前还没有人这么做。“破窗效应”揭示着“破窗”现象背后的大众心理——只要有一扇窗户破了,如果没有及时修好,很快便会引发第二扇、第三扇窗户遭到破坏,让事态朝向更加恶劣的趋势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案例中在启动“专人、专时、专座、专责”的管理策略时,先要把损坏的隔板修好,才能让该政策起到积极作用的原因。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破窗效应”。例如,当一位老师连续多次没有关注学生上交作业的情况或者没有及时批改作业之后,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按时上交作业。再如,一旦班级里出现一次随意丢粉笔头的现象,如果没有及时矫正这一行为,那粉笔头很快便会遍布满地。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类现象,表现优秀的学生或者整体出色的班级总是能够保持着优秀的状态,而行为不佳的学生或者纪律散漫的班级,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他们的表现会越来越糟糕,相应的也就越来越难转变,甚至失控。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中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侧重于对完成目标的过程管理,每一个细节做好了结果就是好的。他要求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中学时代正是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是非意识还不是特别清晰,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与此同时他们有着敏锐的视角、旺盛的好奇心、较强的学习能力,可塑性强,缺乏独立的辨识能力,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中学的德育工作难度和强度较大,在“三全”教育的格局体系下,学校教育越来越关注长远育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工作,如何预防、处理、杜绝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关键内容。学生生活在集体中,非常容易发生“破窗效应”。在德育管理中,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机制,能够在教育全过程中有效转变学生的不良行为,防止在学生群体中形成“破窗效应”。

德育管理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国运兴衰,势在教育。中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教育刻不容缓。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学校德育责任重大。德育教育需要提高站位,以知促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切实增强三全教育,长远育人。在中学生是非观不够清晰、易受不良因素影响的背景下,通过得当的措施谨防“破窗效应”,可以有效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做好“破窗效应”的预防,学校德育管理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一是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抓好中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也是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所谓“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因此,德育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清楚地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够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洞察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发展趋向,敏锐地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禁于未发之谓豫”。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育工作者应善于总结规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有预见性,及时纠正学生偶然突发的不良行为,及时引导、教育、干预,将不良势头遏止在萌芽状态。否则,一旦形成了不良风气,再纠正起来就非常困难,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费时费力也未必能取得好的成效。

二是注重教育的及时性。一捧土就可以堵住一股细流,如果泛滥成洪水便可以冲毁一方田野;一勺水就可以浇灭星星之火,如果形成燎原之势便可烧毁整座山林。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论著《学记》中就提出了“学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可见在教育教学中及时施教的重要性。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发生都有着其对应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学生身心的成长有着一定的规律性,但不良现象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偶然性,如果没有及时纠正这些行为或思想上的恶习,就无言地在学生中传递着“这么做可以,这么做没什么”之类的信息,假以时日,便会有更多的人效仿不良行为,沾染上不良风气,也就会有“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破,没有把握住教育时机及时施教,不良风气一旦形成,时过境迁,就会形成“勤苦而难成”的局面。

三是渗透精细化管理。中学阶段正值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三全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学校德育管理要全面、精细,制度建设要考虑周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而“破窗效应”主要是缘于环境对人的暗示和影响,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景、一人、一事都可以成为无声的语言发挥育人作用,对学生的行为养成、品德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精细化的制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正向的思考问题,精细化的管理能促使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规范自身言行,有效预防“破窗效应”的发生。

中学生已经逐渐脱离家庭,逐步步入群体生活,在此过程中,他们会接触到更多新奇的思想,自身的理念也会受到一些影响,这一阶段是学生观念养成的重要阶段,恰当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同时,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能够与学生相适应,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在教育中落实精细化管理,从学生的思想深处入手,转变学生不良行为,有效解决教育难题。

猜你喜欢
破窗效应破坏者隔板
让破坏者变成修复者——雄安检察机关办理首起刑事附带民事污染环境案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隔板工艺支撑技术研究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守护者还是破坏者
压力容器隔板的一种设计方法
横隔板参数对装配式箱梁宽桥受力的影响
双频带隔板极化器
破窗效应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炸弹之母——狂暴的破坏者
论“破窗理论”及其在环境犯罪防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