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艺姝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杨乔戈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初级工程师 硕士研究生
茶马古道作为我国重要的线性遗产,其保护与利用受到各界关注。茶马贸易在汉藏关系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沿线周围的城镇、村落由于“茶马贸易”的兴起而得以发展。但目前,茶马古道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的建设发展,对原有的茶马古道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其基本功能的丧失,隐秘于山林之中的古道逐渐被森林吞噬。对茶马古道的解读与修复远不及保护之用,而合理地利用茶马古道价值要素,无论对于其本身还是沿线村落,都尤为关键。通过对茶马古道沿线村落的活化策略研究,不但能丰富茶马古道的保护策略,还能对村落更新改造提供借鉴,使得两者互相作用共同生长。
在茶马古道不断演化的历史进程中,古道沿线形成了规模大小不一的聚落,而这些聚落在茶马贸易中扮演着不同的功能角色[1]。同时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古道沿线的民间聚落也越发聚集,发展也不断加速。聚落与茶马古道的距离关系,对于聚落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2](图1)。凤阳邑作为茶马古驿道沿线村落,茶马贸易对其意义深远,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茶马古道在此发挥着交易流通功能,形成了具有相对体量的集市空间。
图1 洱海西侧茶马古道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共同著述的《体验经济》一书,书中指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后的时代所趋[3]。由于近年来旅游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消费者可选择的消费模式越发多样,消费阅历逐渐丰富,消费需求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已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需要获得更多精神上的满足与认同,更加注重在过程中的参与感受。当下,许多以体验为热点的乡村旅游设计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而对于茶马古道沿线村落而言,古道原有交通功能的丧失势必要求我们挖掘更多茶马古道的可利用潜力,通过对于其优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村落自身发展特色,形成村落独特的体验感知氛围,从而有效带动相关服务业以及产品制造业,同时激活村落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以体验经济学为视角,能为茶马古道沿线村落活化问题带来一个新的切入点。
体验是指人在环境中由于感官实践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感觉,但不同于传统体验,体验经济强调体验感受的第一印象(短暂性)、产品消费的附加属性(新奇性)、体验产品的多样化选择(多样性);同时,体验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服务,而是一种与消费者产生互动交流的过程,重点是如何引导建立良好的体验氛围,所以体验经济的核心是对体验过程的引导。
在体验经济中,通过两个维度的层级划分进行体验特性细分。第一维度是从人的参与程度主动性上划分,第二个维度是从参与者与体验之间的关系上进行划分。在两个维度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了体验的四种范围:教育性、娱乐性、审美性以及逃避性,四种范围共同构成交融互通的“甜蜜区域”。
每一个体验维度因其独有的属性特征,在乡村空间环境中对应着其特有的体验设计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相应的目标,也有着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手法。对于娱乐体验而言,重点在于提供感官的体验刺激;对教育体验而言,重点在于提供激发学习的场景;审美体验的核心是提供宜人舒适的环境;激发逃避体验的关键在于提供行为差异的氛围。而与不同维度体验感受相对应的表达方法为:场所组织、空间营造、主题展现、场景构建。
坐落于苍山脚下的凤阳邑村,毗邻G214 国道,交通便利,与太和城遗址相临。凤阳邑村之名取“丹凤朝阳”之意,是大理段茶马古道上遗存的“石头村落”,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便已成型。2013 年,凤阳邑作为典型白族本土原生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4.1.1 村落体验主题的定位
对于村落活化的定位而言,体验主题的选择也是村落环境氛围特色的彰显,主题定位一般分为文化性主题、历史性主题、地域性主题以及其他主题。凤阳邑由于其独特的客观地理环境,结合周边太和城遗址等优质资源要素,通过资源要素的整合利用,有助于主题的明确及开发。同时,由于村落环境中茶马古驿道的空间存在,使得凤阳邑在苍洱环境格局中具有了独特的体验感受,形成以古道文化为主体,大理白族风情为内涵的体验感受,打造多元的村落环境体验氛围,营造良好的民俗村落环境。
4.1.2 强化主题元素表达设计
凤阳邑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要素,这些优质资源要素构成了村落的核心特色。村内保留着观音古井、双子井、晒经石等特色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茶马古驿道的流线串联,将村落环境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太和-凤阳邑”段茶马古道的修复向南加强了凤阳邑村与南诏古都太和城遗址的联系,向北通过步道连接村落本主庙以及法真寺,通过茶马古道流线的内向整合以及外向延展,丰富了旅游体验体系(图2)。
图2 凤阳邑茶马古道要素串联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村落的活化更新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茶马古驿道历史资源,针对不同古驿道类型,制定相应的修缮改造策略。对于村镇型古驿道可选用当地的河卵石、块石及板石。河卵石及块石粒径较小且颗粒较为统一,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明沟或暗沟组织排水。对于平原型古道,多为当地开采的块石或砂石,路面宽约为1 米,路基与路面齐平,两侧多为农田,多作为田埂路使用。而山地型古道主要分为台阶型与坡道型,台阶型多选用块径较大的板石或条石,搭接时对搭、错搭、缝搭穿插使用;坡道型多为砂石路及块石路,坡道两侧或单侧布置排水沟,以自然排水或土沟排水为主。
对于村落的形象特征的展现,入口广场的设计是凸显村落主题的关键要素,在入口广场处配备相应的基础服务设施,在提升旅游服务的同时也满足了村民的活动需求。在村落环境当中,充分利用村落周围资源环境优势,合理布置观景台,实现休憩与观景功能兼容,并通过视线廊道的延展实现与苍洱生态格局的互动。同时,通过对村落环境中开敞空间的改造修缮,提升村落环境对多元活动的包容度。
4.2.1 延续村落肌理及文脉
村落风貌的和谐统一,是体现整体印象、传承村落文化的重要前提。现状村落环境中保留着大量风貌较好的民居建筑,与茶马古驿道流线相辅相成,并与周围的生态景观融为一体。生长的街巷、广场等传统肌理,以及本主庙、白族民居等风貌建筑,都具有较高的保留和修复价值。
凤阳邑的更新活化不是“一刀切”式的改造,而是从建筑风貌、层数以及质量多方因素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的损耗程度确定相应管控策略(图3)。对于当地村民而言,管控的核心在于为村民营造更为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提供便利与舒适;而对外来的游客而言,管控有助于提升游客在村落环境中的整体体验。
图3 凤阳邑建筑管控体系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2.2 顺应村落传统街巷尺度
从体验的角度来看,村落的街巷空间除了具有日常交通属性外,还兼具场景构成的特征属性。并且,街巷空间的线性特征也加强了场景的动态性。凤阳邑传统村落街巷由多种组合形式构成,空间丰富多彩,宽度为2 ~6 米不等。活化过程要在满足消防的基础上,保持原有村落的风貌特征,控制建筑单体、院落围墙的高度,对于局部存在高差的街巷应注重竖向空间的景观营造。同时要充分运用院落与街巷空间、不规则开敞空间街巷相交的手法,营造宜人舒适的街巷空间。
4.3.1 合理设计宜人流线空间形态
根据留存古驿道的特征进行相适应的规划设计,能更直接有效地展现凤阳邑的特色。现存的茶马古道沿线保留着完好的村落风貌,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古驿道原有基底的前提下,营造具有“停留感”的街巷空间环境,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深层次地展示村落个性。在村落中应避免长直线型街巷,可牺牲部分实体,适当增加街巷的驻足空间,并增加景观小品辅助休息空间营造。
4.3.2 多元村落主题活动
基于凤阳邑优质旅游资源要素条件基础,进行多元旅游活动的组织构建,形成以滨水休闲、田园观光、山地探秘为主题的旅游线路。
村落产业的合理规划有助于主题活动的策划。通过古驿道的线性串联,扩大村落产业链覆盖维度,以村落环境体验及茶马文化体验为吸引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衍生出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从而有效丰富村落旅游产业体验层次。同时通过“庭院菜地+农事体验”的方式,强化农耕文化表达,突出农耕地域特色,从而丰富整体体验维度。基于凤阳邑的产业发展条件,有效地利用一二三产业的相互渗透特性,组织建构产业联动经济产品,最终实现农旅合一的产业良性发展模式(表1)。
表1 凤阳邑产业培育与组合(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4.4.1 挖掘审美基底
审美体验触发的基础是建立乡村建构样式库。在村落环境中,自发性是乡村建设活动的重要特性,而自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呈现出不可控的一面,影响共识的同时也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界面感受。
针对这样基于共识的自发性建设,要做出相应的建筑导则以对村民自宅的建设进行管控、引导,从而协调整体村落的风貌。导则要以可持续性、地域性为原则设立,关注村落界面的容纳性,以激发外来游客的浸入式体验为目标,深层次活化乡村体验感受。通过对凤阳邑村落建成环境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及建筑元素进行测量归档,提取乡村文化基因,形成直观可行的基因库。
4.4.2 多层次场景构建
村景一色,彰显特色。在建筑风貌与环境相契合的前提下,丰富小空间院落的特色环境营造,实现村落大环境和小景观的互促互融,彰显活力。对于新建民居而言,在建筑构成要素与空间要素上,可结合实际情况对组合方式适度创新,建立村民对地域文化的自豪感,通过建筑单元的适当搭配组合,形成错落有致的街巷空间,延续凤阳邑村落空间肌理特性,保障了乡村体验的完整性及系统性,唤起村民乡愁记忆也是营造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空间氛围的关键。
4.4.3 小品及标识系统设计
在景观小品设计方面,注重文化要素的提取,运用传统元素结合现代手法演绎,避免一味地仿古。作为乡村的名片,村落标识系统及设施系统设计,能使外来者快速了解到当地特色。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志图形系统、标识系统及设施系统,构建一个融于乡村、功能完备的标识系统,凸显村落的个性气质(图4)。
图4 凤阳邑线状空间设计引导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对凤阳邑的体验营造策略进行梳理后,将四种体验维度进行排序,从前至后依次为:逃避体验、教育体验、娱乐体验和审美体验。村落的更新活化是为了构建更为美好的人居环境。美好人居环境的评定要从空间环境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关心使用者的切实感受。因此乡村的更新活化离不开体验感知氛围的营造,同时以使用者感受为核心的体验思维是有效提高乡村活化效率的基础。在村落活化过程中,并不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激发出指定单一的体验感受,而是需要将体验的四个维度相互兼容,在活化影响下形成“甜蜜”互联,实现村落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