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韩祖丽[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学院,院长,副教授]
陈羽玲[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学院,副教授,硕士]
吴春梅[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学院,副教授]
教育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但多数青壮年劳动力不愿意从事建筑施工一线作业,导致建筑业农民工“低文化、老龄化、兼业化”现象十分普遍。农民工文化程度低、受教育程度有限导致就业空间狭小,同时科技发展、建筑业转型升级造成传统就业岗位减少,是造成农民工就业难、就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民工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有保障就业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广西崇左市地处我国西南部,被誉为“南疆国门”,边境线长533千米,有4个县(市)与越南接壤,是中国口岸最多的边境城市和中国通往东盟的陆路门户。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等政策红利,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但如今遇到了建筑农民工“用工荒”这个严峻的形势。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特别强调要从根本上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解决供需关系的结构性矛盾。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广西时强调,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长期以来面向建筑业农民工的培训以粗放型培训为主,导致培训吸引力不强、组织管理难、培训促进就业、助力农民致富成效不明显。
1.筑巢引凤(研究探索阶段:2011—2014年)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从2009年开展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2009年2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09〕5号);2009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出台《关于印发2009年广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金实施细则的通知》(桂劳社发〔2009〕83号);201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18〕29号)。为此,从2009年5月开始,学院相关成果主要完成人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开发培训项目、制订培训方案等,为培训做好准备。
2011年9月起,学院与崇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的返乡农民工建筑工匠培训班开班,在学校、政府、企业等的通力协作下,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
2.引凤筑巢(实践检验阶段:2014—2017年)
在前期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继返乡农民工培训取得显著成效后,2014—2017年,依托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西教育厅、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崇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在学校建立的13个培训基地,构建了“一主多元,三级耦合”的建筑业农民工培养体系;设计了课程体系模块化、培训内容项目化、培训手段信息化、考核评价社会化的“四化并行”培训模式;创新了全程分段、内外并举、虚实结合的培训组织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整体解决方案。
3.总结提炼(推广应用阶段:2017—2021年)
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始终遵循培训需求调研—编制培训方案—开发培训项目、课程—培训准备—培训实施—培训诊断—成果反馈的工作思路,认真办好每一期培训班。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推广、边总结,2017年12月形成了“三级耦合五方协同全程分段”的建筑业农民工培训模式,开发了培训项目、课程、教材、线上学习平台,为大规模开展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
着力解决建筑业农民工培训教育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农民工培训体系不完善,无法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现有农民工培训以工种培训为主,以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目标,知识体系单一。第二,农民工培训与就业脱节,培训后跟踪指导服务不到位。培训、就业分离,没有考量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度,培训机构少有跟踪农民工就业动态。第三,农民工学情差距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农民工群体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1.构建“一主多元,三级耦合”的培训体系
依托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等部门在学校建立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建筑工人培训基地等13个培训基地,组建农民工培训教育学院;在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开设园中校、在大型企业开设企中校共8个培训基地作为农民工培训教育学院分院;在村镇、专业合作社设立农民工教学点28个;以政府为引导、学校为主体、行业企业等社会多元参与,构建“以农民工培训教育学院为总院,以园中校和企中校为分院,各村镇、合作社为教学点”的三级网络体系,覆盖建筑业农民工岗前培训、职业技能提升、鉴定考评、学历提升、继续教育等。基于建筑业农民工职业生涯发展、建筑业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提升的多重需要,将建筑业农民工培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当中,通过三级网络的耦合,使建筑业农民工技能提升的同时,也可推动建筑工匠向施工现场专业人员、项目经理职业岗位递进,通过定向培养、开放培育、专项培训的有机结合,形成校企联动、工学交替、共享开放、终身学习的“一主多元,三级耦合”的培训体系(见图1)。
图1 “一主多元,三级耦合”的培训体系
2.形成“五方协同,全程跟踪”的培训机制
学院与市(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村委、建筑业企业五方协同,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诊断与分析,形成设计培训方案,在培训对象选送、培训模式、培训项目设置、课程设计、教材开发、培训时间、培训管理、后勤保障、就业创业等方面精准施策,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县)主管部门负责核发培训指标,学院负责招生、培训、训后跟踪服务,乡(镇)、村委负责选送学员和后勤服务,建筑业企业负责对培训鉴定合格取得职业(工种)证书的学员进行公司化管理和劳务派遣。
学院组建一支由学校教师、全国技术能手、建筑企业专家、致富建筑工匠、创业成功校友组成的“善培训、精技术、懂管理”的培训服务团队,通过现场走访、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训后跟踪回访,在职业技能、政策咨询、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学历提升、生产经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3.形成“四化并行”的培训教学资源体系
根据区域城镇化建设和建筑业产业发展情况、农民文化水平,结合农民的创业意向,构建了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手段信息化、考核评价社会化的“四化并行”培训教学资源体系。开发砌筑工等培训项目20个,“安全生产知识”等课程模块28个,编写钢筋工等建筑工种培训讲义20本。培训项目实用性、针对性强,与建筑业产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紧密吻合;课程模块可根据培训对象灵活组合;讲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与时俱进,学员看得懂、学得进、用得上。开发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领域人才教育培训平台,涵盖钢筋工、砌筑工、抹灰工、砌筑工等7个工种,以及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等13个现场专业人员的教学视频及相关资源,方便学员自主学习(见图2)。
图2 “四化并行”培训教学资源体系示意图
4.创建“全程分段,内外并举,虚实结合”的培训模式
根据建筑业农民工农闲务工、农忙务农的特点,采取“一乡一岗一班”“一村一岗一班”“一屯一岗一班”的组织方式,坚持“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运用“工地课堂”“田园课堂”“校园课堂”等线下面授和“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等授课形式,将培训过程分成若干段进行,务工时在园中校、企中校业余培训班学习,农忙时送教到乡(镇)、村屯、田间地头,避免工学矛盾,学习与生产两不误。
“校园课堂”是指学员集中在学校、实训基地进行通用类课程教学、职业技能鉴定;“工地课堂”是指在工地开展现场集中教学,使工地化身课堂,以实操为主,学员边学边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提出整改方案,提升技术技能;“田园课堂”是指在农忙时教师深入乡(镇)、村屯教学点培训,送教上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网络学习平台”是指利用手机、电脑登录在线教学平台自主学习(见图3)。
图3 建筑业农民工培育模式图
根据南疆国门边境地区建筑业发展现状、建筑风格、施工要求,结合学员在各职业阶段对职业生涯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提升的需求,构建“以农民工培训教育学院为总院,以园中校和企中校为分院,各村镇、合作社为教学点”的三级网络体系,三级网络相互耦合,相辅相成,实现建筑工匠、施工现场专业人员、项目经理职业岗位的递进,形成终身开放、能力递进的建筑业农民工培训体系。创新培训项目、培训课程、培训资源、训后帮扶指导创业等环节,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其价值在于通过分类培育和终生继续教育,实现不同培养对象、培育路径及其职业岗位的相互转化融通,既考虑到现有建筑工匠和施工现场专业人员的培养,又解决当前及未来“谁来建房子”和“如何与时俱进建好房子”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建筑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是解决建筑业农民工培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探索。
根据建筑业农民工“农闲务工、农忙务农”特点,采取“一乡一岗一班”“一村一岗一班”“一屯一岗一班”“校内与校外”“集中与分散”、全程分段的培训组织方式,务工时组织学员在园中校、企中校业余培训班学习,农忙时送教到乡(镇)、村屯,避免工学矛盾,学习与生产两不误。其价值在于培训办班灵活,培训内容针对性强,为农民工提供“家门口”“点单”式便捷的技能提升方式,有效解决了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培训与农忙冲突、学员组织难、过程管理难、培训内容对接难等建筑业培训突出问题。
学校与市(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村委、建筑专业企业五方协同,形成合力,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构建培训—就业推荐—训后跟踪的闭环式服务,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融入党的稳边固边兴边富边方略中。坚持教育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聚焦建筑业农民工“用工荒”,紧紧围绕边境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致力于培养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的新型建筑业农民工,并在训后帮扶指导参训农民工发展成为带头人增加收入,相当部分学员成为建筑农民工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形成了培训带动就业、就业依托产业、产业发展助力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实现桂西南建筑业发展提质增效,彰显职业教育在“稳边固边兴边富边”,以及“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提振作用。
本文提出了建筑业农民工培育的新模式;构建了“以农民工培训教育学院为总院,以园中校和企中校为分院,各村镇、合作社为教学点”的三级终身培训体系;形成了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实施方案;开发了特色培训资源和线上学习平台。自改革实践以来,开发培训项目20个、课程模块28个,讲义20册;开发建设领域人才教育培训平台1个,包含7个工种、13个现场专业人员的教学视频,累计5万人次使用;累计培训建筑业农民工2.1万余人次,助力5个县成功脱贫摘帽。本文所提出的具体做法,可为乡村振兴工匠培训,八桂建工劳务品牌挖掘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