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黎静 潘欣欣 吴瑞莲 陈祎雯 严建军
1.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宣传部,上海 200135;2.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135;3.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党委办公室,上海 200135
研究报道,20%~30%人群会罹患带状疱疹,且随着年龄增长,罹患风险逐渐升高,尤其是50 岁以上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其患病率逐年上升[1-2]。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持续时间长,疼痛剧烈,可致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4],也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5]。目前带状疱疹神经痛介入、中医、疫苗等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管理等非药物治疗环节产生了相关系列证据,能够为科普转化提供证据基础和方向[6]。通过健康科普提升公众健康知识水平,对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具有重要意义[7]。本研究基于前期居民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健康管理需求分析,整合相关指南、系统评价等证据进行科普转化,探讨借助多种形式进行健康科普实践的实际效果。
采用便利抽样法,准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选取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9 月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医联体内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依据入组顺序分为试验组321 例,对照组317 例,按照性别、年龄、带状疱疹神经痛知识水平、文化程度等进行1∶1 匹配。匹配后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
表1 匹配前两组及匹配后基线资料比较
排除标准:①医联体内社区常住居民(年平均居住时间>6 个月);②年龄≥50 岁;③使用智能手机;④具备完全认知和行为能力,能够独立阅读;⑤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主动退出;②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干预方案,包括①科普讲堂。主要讲解用药误区,日常生活方式管理及注意事项,并发放《带状疱疹神经痛健康管理手册》。②健康咨询服务。每周工作日免费解答公众咨询,干预周期为6 个月。
1.3.2 试验组 采用科普实践研究模式,干预周期为6 个月,内容包括(1)组建科普实践小组。由疼痛科医师、护理、循证、理疗科医师、宣传部、医联体15 名成员构成多学科团队,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专科领域工作10 年以上。其中疼痛科医护负责科普内容整合,视频主题讲授,宣传部负责科普内容转化、公众号建设、社区联络。(2)云科普。①拍摄科普视频。结合居民带状疱疹神经痛预防及管理需求分析和证据内容,明确5 大主题:a.带状疱疹怎么还会痛?知识要点为疼痛概述、带状疱疹发病机制、诊断、急性期处理;b.带状疱疹都会自愈吗?知识要点为带状疱疹神经痛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c.中招带状疱疹怎么破?知识要点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治疗方案;d.皮肤都好了,怎么还疼?知识要点为后遗神经痛表现、高发人群、预防;e.怎么后遗神经痛越治越痛?知识要点为后遗神经痛影响因素、神经修复原理。每集20 min,以案例为切入点,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由公众试看后对难懂内容再修改。②公共网络平台云科普。通过腾讯、优酷、浦东电视台、东方财经·浦东频道等主流媒体播放。③自主科普平台云科普。自主搭建公众号科普平台“蒲公英”,形成“你的痛,我最懂”特色医疗服务品牌,进行科普视频传播更新,定期汇总留言问题并解答。(3)线下科普。①科普讲座。a.实践站点:以“蒲公英·洋泾/金杨”健康科普实体驿站为站点;b.主讲者:疼痛科主任及护士长;c.科普频次:每两个月1 次,共6 次,设定带状疱疹5 大主题,每次60 min,通过医联体和科普平台广泛告知;d.科普形式:通过有声、肢体语言,穿插真实案例,把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②科普长廊。建设带状疱疹神经痛科普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特色治疗。③发放科普漫画手册。a.漫画绘制:整合神经痛预防及管理证据,编制《带状疱疹神经痛》系列科普漫画手册并发放;b.主题及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辅以幽默风趣的漫画插图科普带状疱疹神经痛防治知识。
1.3.1 带状疱疹神经痛预防、管理知识知信行 在回顾文献[8-10]的基础上,邀请7 名副高以上职称、专科领域工作10 年以上的专家小组讨论拟定3 个维度,20 个条目,其中知识维度包括正确服药、健康饮食等10 个条目,采用是非计分法,答对记1 分,答错或不达记0 分;态度维度包括疫苗预防带状疱疹、高危因素管理能够预防神经痛等5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记1~5 分;行为维度包括进行疫苗接种、发现症状及时就医等5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记1~5 分。得分范围为10~60 分,得分越高表示知信行水平越高。经检验该问卷的专家内容效度为0.926,Cronbach’s α 系数为0.826,具有较好信效度。
1.3.2 生活质量 采用SF-36 生活质量量表[11]进行测评,分为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等8 个维度,36 个条目,总分0~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经检验该量表具有较好信效度。
1.3.3 疼痛强度 选取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12]进行疼痛程序评估,总分为10 分,从轻度疼痛(0~3 分),中度疼痛(4~6 分)到重度疼痛(7~10 分)。该评分法在各类疼痛评估中广泛应用,信效度较好。
1.3.4 满意度 采编自制科普满意度问卷进行测评,文献回顾结合专家小组讨论编制[13],包括对科普内容、健康咨询等10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记1~10 分,其中>90 分为非常满意,>80~90 分为满意,≥70 分为一般,<70 分为不满意。该量表信效度较好。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带状疱疹神经痛预防、管理知信行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带状疱疹神经痛预防、管理知信行水平比较(分,)
表2 两组带状疱疹神经痛预防、管理知信行水平比较(分,)
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及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疼痛及生活质量比较(分,)
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科普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公众带状疱疹神经痛预防、管理知信行、疼痛水平、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本研究以多学科团队为主导,以党建联盟为纽带,以科学研究为指导,采用“线上+线下”进行科普实践[14],实现了“医院-社区”上下联动,提高了居民关注度及参与度,有效拓展了受众面[15]。
科普主题方面,综合带状疱疹神经痛相关指南[5-6]内容,确定了神经痛筛查、预防措施、管理工具、生活方式管理等科普内容[16]。通过科普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制订高危因素筛查策略、采取主动性预防措施,能够促进神经痛的科学预防。尤其年龄>50 岁的受众群体做好疫苗接种和抗病毒预防,进行主动干预的一级预防,可以减低带状疱疹的罹患风险[17]。神经痛管理方面,介绍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筛查工具,普及物理、中医、药物治疗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二级预防及注意并发症的三级预防[18-19]。本研究涉及带状疱疹预防及神经痛全程管理环节,通过6 个月的系列干预,有效提升了个体疾病认知和疾病应对科学决策能力,同时提高社会支持水平缓解了负面情绪,尽早开启药物联合非药物的综合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果,减轻个体疼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20]。在提高科普针对性方面,在前期健康知识调查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聚焦公众需求,采用实用通俗的文字、语音及视频进行精准科普[21]。在适用性和可及性方面,在整合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科普作品,适用不同知识受众群体,满足不同偏好[22-23]。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线上+线下”打造了科普多态化的新模式,方便公众提供、获取、分享、转载知识,实现了双向互动[24-25]。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的方式有效满足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知识群体的即时信息需求[26]。通过社区线下科普活动优化公众的参与度和体验度,有利于对受众健康指导,增加趣味性,提升满意度[27-28]。
本次科普实践研究,以“医院-社区”联动为运行机制,以证据为基础的科普作品开发,开展线上视频+线下大讲堂、社区科普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通过6 个月干预,提升了社区居民带状疱疹神经痛的预防管理知信行水平和生活质量,缓解其疼痛水平,受限研究对象数量无法进行全人群干预,仅进行方便抽样并对样本人群匹配,后期拟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其实际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