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雪
(河南大学 材料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迈入经济新常态,我国经济结构加速转化,经济增速逐步换挡,经济驱动高速轮换,要想在复杂的宏微观局势中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强化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创新能力。高校作为国家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肩负着培育创新人才、指引创新方向、强化创新效率等职能与责任,强调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是高校实践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基本保障与必要举措。在经济转型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想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高度注重大学生这一创新群体的创新能力培育,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地发挥大学生群体的创新价值与作用。在此背景下,立足高质量的发展视域,重点探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关键环节,并结合现有的研究文献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实践,提出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落实举措,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把握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创新能力培育的核心要素进行。为强化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高校应把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聚焦“强基”目标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素养、围绕“固本”路径培训大学生的创新实践、坚持“培元”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聚焦“强基”目标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素养,是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首要环节。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来说同样如此。目前,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整体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高校教育教学压力日趋增加,这就给高校的学科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带来了隐性不良因素。具体表现在:第一,由于师资质量不高,教师整体素养参差不齐,教师自身的素养制约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由于师资数量不足,教师带的学生较多,难以有效覆盖所有学生的学科教学,这也影响了实际的教学实效;第三,高校配套教学资源不足,难以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教学支持。在此情况下,学生的自身禀赋、自律性、自主性也会影响自身的学习情况。从目前调研和相关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的最显著短板就是对专业学科的不熟不精不通,不仅无法吃透自身学科的相关问题,对于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更是难以应对,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提升。若要显著地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聚焦大学生的学科基础培育,也就是必须“强基”,为“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围绕“固本”路径培训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是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核心环节。所谓“固本”,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来说,就是要强化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得大学生能借助自身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创新问题或实际问题。当前,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开展实践活动、组织“三下乡”实践、举办各类学科实践竞赛都是典型的案例,也确实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有着非常关键的价值与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例如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挑战杯竞赛、开展全国学科竞赛活动等,这些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毫无疑问,当前我国教育系统采取的各项举措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确实有帮助,但是也存在显著的弊端。第一,这类措施的覆盖面较小,也就是对一部分学生群体的创新实践能力有所帮助,但是无法实现整个学生群体的覆盖,毕竟参见比赛和活动的人数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比极小;第二,各类比赛或活动都是断点式的形式出现,因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缺乏体系化、系统化、可持续化;第三,针对这些活动,教师们的态度与重视程度也差异极大,活动本身的创新培育效果也参差不齐。鉴于此,在高质量发展的视域下,要强化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育,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育的系统性规划,真正实现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效培育。
围绕“固本”路径培训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是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重要环节。思想是创新的灵魂,缺乏好的思想是难以形成真正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要坚持“培元”,也就是要强化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不可否认,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虽然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在我国高校也在广泛推广与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视野还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从人才创新能力培育的规律来看,要打开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让大学生能接触到前沿的创新动态、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及创新案例,但从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育的内容中,支持大学生接触创新信息的部分相对比较薄弱,这也是长期制约我国大学生创新思维扩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当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对国外高质量数据库的关注与引入,学生难以阅览国际前沿文献,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科研信息和文献。更令人诧异的是,许多国内的科研数据库网站,大学生获取前沿科研信息也需要付费且存在各种隐性门槛,不利于大学生拓展自身的学科创新视野,也使其无法发现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的创新方向,这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快速形成,从长远看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要求及客观环境下,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关键环节和要素,本文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落实举措必须以夯实学科专业能力为前提、以落实创新培育实践为支撑、以做实创新前沿交流为保障,打牢大学生的创新基础、完善大学生的创新环境、拓展大学生的创新视野,三管齐下,多措并举,最终为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固、稳健、高效的智力支撑。
以夯实学科专业能力为前提是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基础性落实举措,其核心目标是打牢大学生的创新基础。首先,为了培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人才,高校在学科资源分配上要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要从整体上把握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向,高校能培育出优质的创新人才,这是首要举措。其次,要从创新的维度来选聘、要求、评价现有的师资队伍,要更加注重对学科专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对于不符合创新培育方向的师资群体,可以进行再教育、再培训,或者协调到其他教辅岗位,确保师资资源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得到优化与完善。再次,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要进一步提高,高校管理层要科学地对教师、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监督与评价,真正提高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以期夯实学生的专业学科基础,继而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立足创新能力培育的视角,高校必须要重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教师层面,要严格设置标准,要突出对大学生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能仅以论文发表和科研项目开展为核心;对于学生层面,要坚决杜绝考前“划重点”“提核心”的做法,要把学科知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专业学科能力的核心标准,并不断提升考试内容的质量。
以落实创新培育实践为支撑是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关键性落实举措,其核心目标是完善大学生的创新环境。毫无疑义,目前教育系统各项创新实践活动显著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操作能力,但仍待进一步强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依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可以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配套推出校级、院级、专业学科级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配给一定经费,并给予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相应的学分加分,完善大学生的创新环境,全面提高科研项目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群体的覆盖率。第二,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校可以系统性地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科实践竞赛,但是必须要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这样就能确保活动的可持续,完善大学生的创新环境。同时也要扩大学生的覆盖面,全体学生都应该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第三,为了确保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有所保障,要在学生毕业、评优、评先、保研等要求中,明确创新实践活动的学分要求,并且要对创新实践活动的类型进行限制,避免创新实践活动要求沦为形式,要切实完善大学生的创新环境,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以做实创新前沿交流为保障是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重要补充性落实举措,其核心目标是拓展大学生的创新视野。首先,坚持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育的教学思路,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引入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加入创新人才培育的工作中来,引入头部企业的优质人才来高校教学,举办讲座、指导各类科研项目创新活动,真正提升高校的创新教学质量和创新实践水平,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去企业进行实践和实习。但必须要提出的是,大学生校企联合培育中,对于企业的选取要非常审慎,要选择一些真正具有科研创新实践的企业参与创新人才培育,而不应使参与企业实践的大学生成为企业的免费劳动力。其次,要系统化构建高校的信息化系统,不仅要覆盖国内优质的数据库和科研网站,同时要探索性引入国外的高质量数据库,并且引导学生下载文献进行阅读,满足条件的还可以开展创新前沿文献阅读技巧培训和设置前沿创新文献阅读考核要求,并纳入毕业或各类评选考核。最后,高校要设置相应的基金或者经费,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前沿活动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资源以帮助其拓展视野,以期提升其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是国家各类创新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群体,培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在国内外经济、文化、科技竞争格局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刻不容缓。从创新的实践层面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可圈可点之处,不少领域涌现出非常优秀的专才。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在我国急需的高精尖领域,培育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显得尤为迫切。
从创新人才培育的一般路径来看,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存在三大弱点:对专业学科的基础不牢、对专业实践的经验不足、对专业发展的趋势不明,这对于培育高质量创新发展能力来说尤为致命。因此,要真正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以夯实学科专业能力为前提、以落实创新培育实践为支撑、以做实创新前沿交流为保障,打牢大学生的创新基础、完善大学生的创新环境、拓展大学生的创新视野,真正坚持“专业基础+创新实践+创新视野”的培育理念与路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的智力基础和创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