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昌宝,胡 彤,林浩然
(常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近年来,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数字经济,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经济及商业活动模式。在此背景下,市场、技术和制度越发复杂,企业为在超竞争市场环境中生存,必须增强即兴能力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加剧了市场环境的动荡,使企业资金短缺和供需不匹配问题越发突出,部分坚持“先计划后执行”传统模式的企业损失惨重,而一批“善变”的优秀企业凭借自身数字化优势和即兴能力的高效发挥,不仅经受住了疫情考验,更抓住了市场机遇,转“危”为“机”。有学者提出,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专业化分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自身运营风险,而运营风险的增加必然对企业快速响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拥有即兴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动荡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生存。
即兴理论是指企业在遇到复杂突变的环境时,可以打破常规,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即兴能力灵活应对,降低风险损失或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取得比正式计划更好的效果。自即兴理论引入管理领域以来,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即兴的理论层面、应用层面、理论与应用结合层面都展开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对即兴能力的研究过于依赖隐喻,实证研究也大多是关注组织即兴的工具性结果,忽略了对即兴能力影响因素的探索。通过梳理发现,关于即兴能力的组织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组织文化、领导风格、组织学习等方面,而关于知识管理因素如何影响企业即兴能力明显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诚然,企业即兴能力的发挥既受知识管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又受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而知识管理与权力距离如何综合影响企业即兴能力,既是前述研究者留下的有益启示,又给本研究留下了较好的研究起点。鉴于此,本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知识管理与企业即兴能力之间的概念模型,同时在模型中引入权力距离为调节变量,以探求知识管理与企业即兴能力之间的作用机理,以期为企业更好地培养、利用即兴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知识管理是组织通过协调各种知识管理行为,整合存在于组织内部及组织外部的各种知识,从而使组织增强竞争力的能力,包括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四个方面。根据即兴能力的定义可知,即兴的有效发挥需要以一定的资源为基础,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源对企业即兴的实施至关重要。因为在即兴过程中,所有惯例和行为规范都被打破,强调实时性、新颖性和突破性,但即兴行为并非简单的“拍脑袋”,需要以记忆的知识素材为基础,运用知识管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从而帮助企业快速有效地制定解决方案以应对突发事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采集数据的速度越来越快,极大地推动了知识更新的效率,能为产生具有创造性的即兴想法提供丰富资源。然而,并不是获取的一切知识都利于企业即兴能力的提高,由于合法性和商业信任的缺失,企业很难直接获得关键性资源,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先筛选出有效信息,再结合实践经验对其进行整合再创新,摸索出诀窍性的隐性知识,而这类知识往往有助于企业发现潜在的市场需求,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更好地发挥即兴能力。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知识管理与企业即兴能力呈现正相关关系。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迎来了数字经济时代,客户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对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数字经济环境下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应急管理与服务创新,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权力距离作为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主要特征变量之一,是指社会对组织中权力不平等的可接受程度,它能反映社会中弱势成员和强势成员的价值观,对知识传递效率和即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在低权力距离组织中,领导者和员工都会较少考虑彼此在地位和权力上的差异,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帮助领导者快速从冗余的信息中辨识并整理出有价值的知识资源,从而加快企业知识库的更新速率,改善组织的创造力、执行力和临场反应能力,会加强知识管理与即兴能力之间的关系。尤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知识管理和即兴发挥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保障,互联网、搜索引擎、数据仓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让企业逐步转变为一个平等的开放式系统。权力距离感低的员工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扩大知识获取的范围,降低知识整合的复杂性,通过互联网数据及销售历史数据深入分析和预测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缩短响应客户需求的周期,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
在高权力距离组织中,一方面,话语权和决策权往往掌握在管理层手中,知识作为领导维持权力优势、员工升职博弈的关键资源通常会抑制彼此的共享意愿,不易产生多元化观点,这会削弱知识管理与即兴能力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顺应环境进行改革。但权力距离感高的下属一旦习惯于一贯的角色定位、接受权力差异的现实,就很难适应新的结构和身份,容易产生巨大心理压力和行动阻碍。即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知识管理创造了巨大空间,员工出于权力限制仍旧会隐藏自己的看法,不敢直接向上级寻求反馈,最终导致信息沟通不畅,组织柔性下降,阻碍企业即兴能力的提升;而权力距离感高的上级享受权力带来的利益和权威,不愿打破原有的平衡,对组织变革的参与不强,久而久之易形成组织惰性,致使组织在对待环境变化时缺乏动力采取即兴方式解决问题。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权力距离负向调节知识管理与企业即兴能力之间的关系。
综上,本文做出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理论框架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珠三角、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等地区的高技术企业进行数据采集,样本选取原因在于高技术企业受数字经济的影响较深,且面临的环境更加动态化,因此产生即兴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同时,为保证数据质量且迎合研究目标,挑选的样本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需要积累一定的知识资本,故样本挑选成立并运营不少于3年的企业;二是样本企业在参与调研之前至少经历过一次非计划范围内的即兴事件,对企业即兴能力有初步了解;三是由于本文是从组织层面出发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故问卷填写对象应为熟悉企业经营情况的中高层管理者或核心骨干。在变量权力距离的测量上采取领导测评与员工自评两种来源测量方式,避免产生共同方法偏差。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去除有缺失项和无诚意作答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34份,有效回收率为55.67%,样本特征分布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样本基本结构特征(N=334)
本文使用国外文献已经发表的成熟量表,问卷采用Likert 5点量表进行测度,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在正式调研之前已先于江苏某高校的EMBA和MBA班中进行了预调研,根据效果反馈对题项设置进行了完善和修订,以确保问卷语言表达准确顺畅且符合中国情境。
对知识管理(KM)的测量,本文综合黄蕴洁等人和侍文庚等人的量表,从知识获取(KA)、知识转移(KT)、知识共享(KS)、知识整合(KC)四个方面进行过程描述,共包含14个问题项。
对企业即兴能力(IP)的测量,借鉴Vera、马鸿佳、宋春华等的量表,从自发性能力(IS)和创造性能力(IC)两个维度进行考量,共包含10个问题项。
对权力距离(PD)的测量,主要通过聚合Dorfman &Crossan& Rau等开发的量表再加以设计,共包含6个问题项,具体指标内容见表2。此外,为减小其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企业规模(ES)、企业年龄(EA)和企业性质(EP)作为控制变量。
由于同一份问卷的所有题项皆由固定的某个人填写,因此可能会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为确保数据的严谨性,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所有量表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旋转的情况下第一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百分比为36.962%,小于临界值40%,故认为此次测量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文章采用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对量表进行信度分析,以确保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Cronbachs’s α值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知识管理四个测量维度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整合的α值分别为0.810、0.819、0.812、0.831;企业即兴能力两个测量维度自发性和创造性的α值为0.716和0.707;权力距离的α值为0.803,所有变量的信度系数都大于临界值0.7,说明此次研究的调查问卷具有较高内部一致性,量表满足研究需求。
表2 量表的信度检验结果(N=334)
在效度校验方面,由于每个潜变量的维度及其对应的具体测项已知,故采用AMOS 22.0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此可以得出,知识管理(χ/DF=1.648<3,RMSEA=0.044<0.080,CFI=0.972>0.9,GFI=0.938>0.9,NFI=0.933>0.9,TLI=0.966>0.9);企业即兴能力(χ/DF=1.497<3,RMSEA=0.039<0.080,CFI=0.977>0.9,GFI=0.970>0.9,NFI=0.935>0.9,TLI=0.970>0.9);权力距离(χ/DF=2.404<3,RMSEA=0.065<0.080,CFI=0.975>0.9,GFI=0.980>0.9,NFI=0.959>0.9,TLI=0.959>0.9)。由上述指标可知,数据拟合程度较高,表明各变量具有良好的构建效度。
表3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N=334)
在做回归分析之前先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见表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说明存在多重共线性威胁的可能性较小。并且,相关分析发现,知识管理与企业即兴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理论假设的逻辑一致。
表4 相关性分析结果(N=334)
为保证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采用层次回归的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见表5。为避免数据在人为生成交互项之后产生多重共线性,在调节效应之前对所有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显示,VIF值的检验范围1.027~5.125小于10的标准,因此多重共线性不会对回归结果带来较大威胁。本文共构建4个多元回归模型,其中模型1是基准模型,反映的是控制变量与因变量企业即兴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验证知识管理对企业即兴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将知识管理加入模型2中。从模型2的结果来看,知识管理对企业即兴能力的回归系数为正(β=0.774,P<0.001),说明知识管理能提高企业即兴能力。因此,假设H1得到支持。
表5 回归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检验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模型4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了知识管理与权力距离的交互项,模型4的拟合度指标R有所提高(△R=0.074),回归方程F值为381.964(β=-0.275,P<0.001),从而说明权力距离对知识管理与企业即兴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权力距离的高低对知识管理和企业即兴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做出调节效应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两条线段有明显的交汇趋势,图2权力距离对知识管理与企业即兴能力的调节效应说明调节效应存在。在低权力距离组织中(低于均值1个标准差),知识管理对企业即兴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β=0.929,P<0.001),而在高权力距离组织中(高于均值1个标准差),知识管理对企业即兴能力的正向影响被削弱至不显著(β=0.379,P>0.05)。因此,权力距离对知识管理和企业即兴能力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假设H2得到支持。
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即兴能力的影响因素问题,文章从知识管理视角研究其对企业即兴能力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权力距离在知识管理与企业即兴能力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等地区334家高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SPSS 24.0软件对采集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及理论。
1.知识管理对企业即兴能力具有正向影响。该研究结论证实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知识管理影响企业即兴能力的因果关系,为即兴能力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视角。现有即兴能力的研究大多从宏观层面探讨即兴的内涵、特征及其价值等,而从企业层面探讨影响即兴能力因素的研究鲜见。本文将企业即兴能力置于数字经济背景下,首次从权力距离视角构建知识管理对企业即兴能力的影响机制模型,进一步丰富了即兴能力研究内容。
2.权力距离在知识管理和企业即兴能力间发挥着负向调节效应。该研究结论表明,当组织的权力距离越高时,知识管理对企业即兴能力的积极影响就越弱;反之则越强,这极大丰富了从组织层面对权力距离调节机制的探讨。纵观已有文献,国家权力距离的研究较为集中且观点的一致性程度较高,而在组织层面上的研究和界定还处于初步阶段,关于权力距离作用机制的研究亟待探讨。本文从组织层面出发,证明企业可以通过改变权力距离影响知识管理与即兴能力之间的关系,不仅丰富了权力距离的研究内容,也为后续权力距离的影响结果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
1.研究的发现提醒现有企业必须认识到知识管理是企业构建有效即兴能力的重要手段,企业需要以发展的眼光不断改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核心知识的战略存储、共享和保护机制,调动人力资源的潜能,让员工自愿加入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来,促进知识的流动和创造,还可以通过设置知识存储岗位有效管理知识、记录知识、存储知识并且提升知识的利用率,避免知识流失以及知识的冗余,完善知识管理的工作。
2.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频繁变化的用户需求和激烈的市场化竞争要求企业随机应变,高权力距离的组织环境不利于企业即兴能力的提高,企业应提倡适当分权授权,把握好权力距离的差距,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加强员工的组织地位感知,营造崇尚知识与创新的氛围,形成尊重创新、包容错误、注重学习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努力学习新技能、新工具,从而为优化组织决策、实现单位愿景提供独创性的想法和建议。
3.企业要形成包容错误、注重学习、尊重创新的企业文化。即兴的过程充满了创造性,但即兴的结果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积极结果,也可能带来消极结果,最重要的是具备大胆创新的勇气,这就对企业的组织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优秀即兴能力的培养要求企业文化是能被员工接受并且认同的,是包容试错的,减轻组织成员在即兴决策过程中所承担的压力,激发出内在的学习潜力和即兴发挥潜能。其次,企业应鼓励创新,尊重员工意见,在员工讨论的基础上实施相关的激励制度,鼓励组织员工努力学习新技能、积极转化新想法,提高员工的组织地位感知。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这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探索的方向。其一,样本来自于长三角地区的高技术企业,由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权力距离、组织资源的获取以及转化能力等可能都存在差异,未来需扩充样本容量和研究区域,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其二,研究的数据收集来源于横截面,而企业的信息技术、知识管理能力和即兴能力都会随着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环境演变而变化,如何继续挖掘知识管理和企业即兴能力的关系,采用具有时间追溯性的跟踪研究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