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艺术风格与表演手段分析

2022-09-17 10:49刘晓丽
今古文创 2022年34期
关键词:水袖秦腔表演者

◎刘晓丽

(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 甘肃 天水 741000)

作为“陕西八大怪”中的一怪,秦腔是一种靠吼的地方戏,不仅可以综合表现秦地、秦人和秦风等文化,同样可以展现出富有地方特色与韵味的地方戏曲风格。相较于其他地方戏种,秦腔靠吼的表演方式使其呈现出别具特色的韵味与风格,尤其是其别样的唱腔更是使秦腔表演过程中需要采取差异化的程式化动作与表演技法。为了更加深刻理解秦腔艺术,必须要对其表演手段进行深入剖析。

一、秦腔艺术风格的特征

(一)音乐风格特征

对秦腔艺术而言,其演奏过程中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比较多用的音乐形式:一是弦乐。弦乐是构成秦腔音乐的主要形式,如胡琴、月琴等,但是不会应用笙笛,尤其是胡琴是秦腔音乐中最为关键的一种乐器,具有洪亮、高亢的发音,可以给受众带来浑厚、苍劲的感觉。而伴奏乐器主要选择二弦子,相应的声音在演奏中表现为尖细震耳状态,而二胡、月琴两种乐器在演奏中可以展现出绵邈的音调,对增加整体秦腔音乐的凄凉,婉转与痛楚等情感特色有非常好的效果。二是大号、唢呐等一些打击乐器或者吹奏乐器,它们也可以使得秦腔音乐展现出别具特色的音乐风格。比如,大号可以展现出高亢音,对整个秦腔音乐中悲痛、激愤等情感有增加作用,而唢呐则可以使得整个秦腔音乐展现出喜悦的氛围,而锣鼓以及其他一些打击乐器同样可以增加秦腔音乐雄浑、豪迈的情感特征。三是干鼓、堂鼓等乐器。其中干鼓在秦腔音乐乐队演奏中扮演指导作用,可以展现出非常高且尖的音调,音色响亮而又清脆,配合堂鼓、暴鼓等以及锣钹等这些能够展现出粗犷音响特色的乐器应用,可以使得整个秦腔音乐展现出粗犷、雄浑的风格特征。

(二)语言风格特征

秦腔语言是基于关中中部地区纯正的方言,吸收及借鉴了我国古典诗词语言而构成了一种既普遍但是却又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格。比如,秦腔艺术中所用的语音包含了高陵地区、三原地区与泾阳地区等这些区域的语言。无论是秦腔的唱段部分,或者是对白部分,它们都充分地展现出了秦人对内在情感进行有效抒发的一种情感特征,直率而又强烈。在秦腔语言的文辞方面则主要展现出朴实、自然等特征,发音上强调激昂、慷慨、干脆利落等基本特征。从整体上来讲,秦腔语言运用区别于我国其他传统剧种的语言运用方式,具有其个性化的艺术风格与特征,尤其是可以将秦人固有的精神气质与风貌进行很好地呈现与表达。比如,在《侧美案》中“包公斥责陈世美”的一个戏剧片段当中,秦腔唱腔采用了区别于越剧、川剧以及京剧等这些传统戏剧的语言风格,并且展现出了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的精神,语言上尖利刚劲,直率明了,这些都同亲人本身所固有乃至推崇的豪迈精神之间具有非常强的联系。此外,秦腔语言朴实,非常接地气,同人民生活之间具有非常强的联系,甚至一些语言直接套用了对白语言,以此来推动秦腔曲目表演剧情发展。简言之,秦腔语言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以秦音作为主要语言,用词方面直接套用日常方言,并且表达的是秦人内在思想与情感。

(三)唱腔风格特征

秦腔唱腔主要涵盖了“彩腔”与“板路”两大部分,并且不同部分本身又包含了苦音与欢音。其中苦音腔是最能够展现出秦腔独有特色的一种艺术风格,可以展现出慷慨激昂、哀婉与深沉等特征,主要适用于表达那些以凄哀、怀念和悲愤为主题的情感,而欢音腔则主要可以展现出刚健、明快、欢乐与有力等特征,主要适用于表达那些以爽朗、开心、越快、欢愉、兴奋等为主题的情感。可以说,秦腔唱腔是最能够展现出其艺术风格特色的一种基本特征,实际的唱腔发音过程中要讲求丹田发音,满口腔,气流从腹部通过收缩作用来进行发出,之后经由喉头部位借助口腔共鸣进行发音。特别是秦腔表演过程中高昂的声音特征同演唱者本身善于利用高音之间具有非常紧密联系。此外,在行腔运调过程中,秦腔也区别于其他一些种类的地方戏,如秦腔唱腔多为高音并且采用直上的方式,但是有时候却又会突然下沉,这种自由进行升降的唱腔方式使得整个唱腔展现出激越、活泼等特征。特别是借助这种唱腔方式可以将悲苦之情进行很好地表达,如《烙碗计》这一作品中可以借助秦腔唱腔的独特表达方式来展现出豪迈、激越等艺术风格特征。这也是秦腔的一大艺术风格,造就了别样的风格。

(四)表演风格特征

除了具有中国传统戏剧固有的程式化共性特征之外,秦腔表演也具有一些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可以借助这种秦腔表演艺术展现出秦地洒脱、高亢等风格特征。秦腔艺术表演过程中更加侧重大动作的运用,基本上小动作则涉及的比较少,同时有关粗线条、硬线条的勾勒也要多于细线条和软线条,这种表演特征不仅存在于净角中,同样体现在生角当中。无论是老生,或者小生、须生等角色,在它们登台亮相过程中在举手投足方面都非常强调硬度的把控,同时动作需要保持良好的连贯性,力求可以做到一气呵成。与此同时,在秦腔表演过程中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绝技,如瞪眼、抖架子、甩水袖以及吹胡子等这些表演动作本身都强调展现出良好的张力。即便是秦腔表演中的旦角表演也讲究“柔中见刚”这一表演特征,如《游西湖》作品中的李慧娘和《窦娥冤》作品中的窦娥等角色在表演过程中都可以展现出刚烈有度的风格特征。

二、秦腔艺术的常用表演手段

(一)口条表演手段

所谓的“口条”,实际上就是秦腔表演中所用的“胡子”或“假须”,相应的种类根据秦腔行当的不同包含不同的类型,如净角的假须涵盖了宏髯、王八须以及红茬茬等,相应的颜色包括白色、黑色和红色等等;丑角则包括上/下八字须、两撮子等等,以及结合实际秦腔表演需求所创作的各种各样的假须。在秦腔表演中,“口条”是某些男性角色塑造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打扮手段,可以更好地塑造出秦腔表演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提高秦腔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效果和艺术感染力。鉴于“口条”的样式、尺寸、疏密情况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的表演中涉及到不同的表演手段与技法。而须生在秦腔戏剧表演中占有较大比重,并且侧重唱、工二者并举,所以这使得其涉及到非常丰富的“口条”表演手段,具体可以概括为抖、甩、噙、吹、绕、端、捋、搂、摊、端、摆、撩、挑、磕、弹、飘、推这十六个字。在实际的秦腔表演过程中,要针对各个技法的具体运用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可以更好地发挥相应的表演作用,提高整体的表演效果。比如,针对“捋”这一表演手段而言,根据动作的不同可以分成“半捋”和“满捋”两种表演技法,其中前者主要是借助食指和拇指来对唇前须或者鬓须进行虚捏,并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捋到相应须的一半位置处即可停止,借助这种捋须动作来表达观看或凝思;后者则是借助双手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对唇前须或三绺须进行捋须操作,或者双手保持手心朝上状态,借助中指和食指对唇前须进行夹着,之后自上而下进行捋须动作直至经过须稍。

(二)翎子表演手段

在戏曲领域,翎子主要是有关角色及人物佩戴的一种头部装饰品,一般尺寸为五、六尺。在秦腔表演过程中,翎子使用技巧比较多,可以将有关人物情感和情态进行很好表达,也是一种对表演进行美化以及丰富的有效手段。比如,《芦花荡》中的周瑜角色,《辕门射戟》中的吕布角色等在角色塑造过程中都运用了翎子。翎子在秦腔表演中的运用技法比较多,不同秦腔表演人员也都有自己一套翎子运用手段,但是从整体上来讲,秦腔表演中翎子的运用手段主要可以概括为颤、噙、按、绕、摆、竖、抖、拉这八个字,其中各个翎子表演技巧也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表演效果。对“摆翎子”表演手段而言,主要是借助头部发力来使得头顶的翎子进行来回摆动,如《小宴》这一作品中吕布角色在观察到貂蝉下场之后对自己头顶双翎进行摆动来表达自己的欢快、得意心情;“绕翎子”表演就是借助转头的方式来完成绕翎子操作,根据绕头幅度的大小可以分成大小两种类型,其中“小绕”是指头部绕小圈,并可以连续进行绕动,而“大绕”则是翎子自额前下垂或脑后,翎子稍冲向周围进行绕动,如《黄鹤楼》作品中的周瑜角色在“到场亮相”的时候就采用了“绕大翎”的表演技法。同理,针对“拉翎子”“抖翎子”等也都有其相应的运用技法,具体都需要结合秦腔表演中角色的性格、个性以及情感表达需求等来进行合理选择和确定。

(三)梢子表演手段

所谓的“梢子”,主要是指可以舞动的假发。秦腔表演过程中的人物塑造讲究造型,在不佩戴头巾和帽盔的时候,净角以及苍三绺须、挂白的老生大多会应用“蓬头”造型,丑角则会直接采用光头形式,武生、黑三绺须生以及各种类型的小生则需要扎梢子。秦腔表演中的旦角本身也会应用梢子,凡是“大头”旦角,一般需要在其右边位置处相应地划分出一撮头发,也就是所谓的“发绺”,借此来表达发乱不整的意思。与此同时,对发绺进行舞动的表演也可以用来对不同种情绪或情感进行表达,这就是所谓的“梢子功”。针对秦腔表演过程中的梢子运用手段而言,主要为“甩梢子”或者“抡梢子”,根据表演动作的不同可以分成甩、盘、抡以及旋等不同种类动作。其中的“抡梢子”动作主要要求表演者采取低头直接甩的方式,使梢子在头前进行抡转;“盘梢子”则主要是表演者采取白头绕甩动作,使得梢子在头左右部位处进行盘绕,类似于呈现为“8”字形;“甩梢子”则是要求表演者进行仰头直接甩,保证梢子在脑厚部位处进行转动成圈;“旋梢子”则要求表演者采取直头平甩方式,使得梢子在头顶部位处进行旋转。上述这四种梢子的运用技法具有较大难度,需要秦腔表演者下苦功进行训练。此外,梢子运用过程中还涉及到绕、冲、挑与闪等这些动作技巧,这也是需要秦腔表演者在平时训练中进行表演的内容。

(四)水袖表演手段

戏曲服装涉及到众多种类,不同的角色一般都涉及到不同类型的服装,如道袍、官服、蟒袍等等,并且这些戏曲服装多会在袖口部位处接缝一段白绸,这就是所谓的“水袖”。在戏曲表演中通过挥舞水袖可以起到对人物形象美感和情感进行表达的作用,期间还诞生了丰富的水袖表演技巧与手段。在秦腔的不同行当表演中都涉及到水袖的运用,同时也具有一些独特的技巧,尤其是旦角在水袖表演方面表现得比较多。针对旦角水袖表演技巧而言,其涉及到多样的变化和繁杂的花样技巧,如可以分成舞袖、回袖和出袖等多种表演基本功,不同种类的水袖动作还涉及到一些各不相同的表演技巧。比如,“出袖”动作涵盖了冲、抖、绕、抛、掸与翻等不同表演技法;“翻袖”则是指保证水袖处于全部下垂状态,手腕抬起到胸前部位处之后按照自里而外的顺序来进行翻转,带动水袖来使其翻折到手腕背上面。同该种水袖动作相反的是“半翻袖”“内翻袖”;“绕袖”表演技法则是要求在手腕上面整齐地叠放水袖,捏袖指法同上述基本保持一致,下垂构成半袖状态,之后抬高手臂到达胸前部位处,之后按照向上按照先内后外翻倒“8”字形来进行左右成圈动作,但是要保证手腕部发力来带动水袖进行绕动。无论何种水袖表演手段,相应的要点都是要协调配合手指、手腕、肘部、肩部等不同部位的彼此配合,同时还要注意遵从“下舞沉气,上舞提气”原则进行舞袖。

(五)帽翅表演手段

所谓的“帽翅”。实际上就是有节弹簧管,只需要表演者佩戴上之在走动过程中就会时不时地闪动着,基本上不涉及到专门的表演技巧。但是为了秦腔表演作品的表演需求和剧情需要,秦腔表演者一般会对帽翅进行有意识地操作,力求可以借助这种表演手段的运用来使相关表演角色展现出别样的性格和感情。比如,在秦腔表演过程中,“双翅闪”技巧是使得双持同时进行上下闪动;“滚翅”技巧则是双翅按照一前一后的顺序轮流进行闪动;“单翅”技法则是要求保持一翅处于停稳状态,另一个翅则展现为轮转或闪动的状态,是一种帽翅运用难度最大的表演技巧。为了可以对帽翅表演技巧进行掌握,一般需要对帽翅闪动及其闪动过程中的“法儿”进行认真揣摩,在初步训练的时候秦腔表演者可能会在闪翅的时候动用全身的力量,但是只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可以逐步掌握这种表演技巧。

总之,秦腔艺术风格在语言风格、音乐风格、唱腔风格与表演风格等方面都展现出差异化的风格特征,造就了其别样的艺术风格。在秦腔艺术表演过程中,可以结合所表演的作品及人物塑造和剧情推动需求等,灵活地应用帽翅、翎子、水袖、口条与梢子等运用的多样化表演手段,那么可以显著提高秦腔艺术表演效果。

猜你喜欢
水袖秦腔表演者
Singing the Changes
水袖起舞翩若惊鸿
曼妙的水袖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水袖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