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著名诗句,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诗人看着一轮皎洁的月亮升起在茫茫的海面上,他想到了远方的朋友,也在看着同样的月亮。提起月亮,人们会最先想到哪个节日?没错,中秋节!
中秋节的节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的重要节日,和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共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起中秋节的起源,那要追溯到上古时代,并且与上古的敬月习俗密不可分。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这个节日在汉代得以普及;到了唐朝,已经被官方认定为全国性节日,很多习俗也基本定型;真正盛行起来是在宋朝以后,节日氛围愈加浓厚。
除了“中秋节”外,节日别称还不少。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民间常称其为“八月节”;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也称其为“仲秋节”;因节日的主要活动围绕“月”进行,也被称为“月节”;除了上述这些,中秋之夜月圆人团圆,自然少不了“团圆节”的说法,以及中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人们也直观地说成“果子节”。
(3)个人学习账户。个人学习账户是最近法国推行的新的成人教育的重大举措,是保障法国从业人员接受成人教育,促进公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措施。该措施自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正式取代实施11年之久的个人培训权利。个人学习账户规定,全职工作者每年享有24学时的免费带薪培训时间,该培训时间可存入个人培训账户中,可累计5年,共120学时。此外,个人培训账户还承认另一种培训时间的计算方式,即职工每年接受15学时的培训,至多累计8年[8]。如果员工超出规定的时限,则个人学习账户的学时失效。
中秋夜,又大又圆的月亮寓意圆满、吉庆。古时候,人们对月亮有很多观察和记录,也充满崇敬和感激,因此最早有的便是拜祭月神的习俗,后来逐渐发展、演化成了赏月活动。民间有文字记载的中秋赏月活动出现在魏晋时期,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之风在文士之间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从前面板中可以看出,在执行程序中,可以随时调整低频调制信号和高频载波信号的输出频率、幅度、采样点。体现了虚拟仪器的优势,输出波形更加直观,调试方便。
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后来成了节令食品。南宋《武林旧事》中有关于月饼的记载,并说“以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这个时候月饼的功能就与现代相同了。如今,吃月饼已经成为我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人们还经常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糕点和酒以欢庆中秋佳节。
《〈资本论〉(哲学卷)手稿》与当代中国的哲学自信——剩余价值哲学破解的10个理论难题 唐伟,等 5—25
这个神话传说在民间被人们改编、衍化出了多个版本。有一个版本是这样描述的:嫦娥本是天上的仙女,嫁给后羿后仍旧思念天庭的生活。后羿偶然得到了两颗仙药,交由她保管,他们约定一同服下,长生不老。但嫦娥没有遵守约定,她趁后羿不在家,一个人服下了两颗仙药。再次成仙飞升的嫦娥羞于面对其他仙人,只得躲到月宫,变成了蟾蜍。由此,月宫也叫蟾宫。
传说嫦娥偷吃仙药后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慌乱中抱起了一直喂养在身边的玉兔,玉兔就随她一起上了月宫,并在夜晚用捣药杵捣制长生不老的药。
除了寂寞的嫦娥和捣药的玉兔,古人还通过观看月亮的表面,想象那里仿佛长着一棵茂盛、高大的桂树。吴刚本是一位求仙者,在修仙的时候犯了错误,被罚去月宫砍伐桂树。他不停地砍,可那桂树却一直生长愈合,永远也砍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