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小云,邹鹏,李家春,梁炳辉,林泽辉,江荣斌,詹伟杰,王敬民
(佛山市中医院,佛山 528000)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以慢性咳嗽、咳大量黄脓痰和(或)反复咯血等为临床表现,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有明显增长趋势。支扩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1]。有研究表明,大部分支扩患者存在免疫抗体的缺失,而这些免疫抗体正是机体针对各种病原体做出适应性免疫反应所必须的,其缺失可导致患者反复感染,影响其康复。支扩分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目前,临床主要关注支扩急性加重期的处理,而忽视对稳定期的管理。稳定期患者仍存在持续咳嗽、咯痰,或伴有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在稳定期采用干预措施,减少支扩患者的急性加重并延缓病情进展是中医学治疗支扩的优势。穴位自血疗法是一种将自血疗法与穴位注射有机结合的中医学特色疗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免疫调控和抑制炎症。目前,穴位自血疗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但运用该疗法治疗支扩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以支扩的免疫失调为基础,观察穴位自血疗法对支扩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指标的影响,为支扩患者的临床管理探索免疫调节方面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70例支扩稳定期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佛山市中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通过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52~69岁,平均(60±4)岁;病程 4~16年,平均(10.06±3.06)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0~72岁,平均(60±5)岁;病程2~16年,平均(9.97±3.2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外,本研究经佛山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131)号]。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版)》[2]中相关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药监局公布实施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肺气虚的诊断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治疗前 3周评估均处于稳定状态;③年龄为18~80岁,性别不限;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②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者;③过敏体质、针刺和(或)穴位自血注射过敏者。
①纳入后未按要求服用试验药物或无任何数据者;②受试者选择违反病例纳入、排除标准;③观察期间受试者使用了本研究规定禁用的免疫球蛋白、胸腺肽α1、糖皮质激素等。
取双侧肺俞、脾俞、曲池、足三里和丰隆穴。常规消毒后,操作者抽取患者5 mL静脉血,第1次取双侧肺俞穴进行穴位注射,每次每个穴位分别注射 2.5 mL静脉血;以后第3、5、7、9天按脾俞、曲池、足三里、丰隆顺序进行,分别选取1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完成以上5组穴位注射治疗后,患者休息21 d再进行穴位自血疗法治疗,共治疗3个月。
口服盐酸氨溴索片(沐舒坦,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60)30 mg,每日3次,共治疗3个月。
3.1.1 免疫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项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免疫球蛋白G(immuneglobulin G, IgG)、免疫球蛋白M (immunoglobulin M,IgM)、C3补体、C4补体],其中C3补体为主要结局指标,其余为次要结局指标。
3.1.2 24 h痰量及肺功能
记录两组治疗后 24 h痰量及肺功能相关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的比值]。
3.1.3 生活质量
两组治疗后分别记录改良医学研究委员会(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MRC)呼吸困难评分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评分。
3.1.4 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治疗组治疗期间注射穴位的局部反应及过敏情况。
所有数据统计分析采用R语言4.0。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时比较选择t检验,方差不齐时比较选择Mann-WhitneyU检验;非正态数据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各项免疫指标(IgA、IgG、IgM、C3补体和 C4补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比较 (±s, g/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比较 (±s, 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1
组别 例数 时间 IgA IgG IgM C3补体 C4补体治疗组 35 治疗前 0.90±0.36 7.21±1.56 1.64±0.48 0.58±0.16 0.20±0.11治疗后 1.06±0.291)2)8.50±2.001)2)2.00±0.541)2)1.01±0.161)2) 0.50±0.091)2)对照组 35 治疗前 0.83±0.31 7.29±2.21 1.59±0.37 0.63±0.17 0.23±0.10治疗后 0.75±0.32 6.83±2.16 1.16±0.50 0.57±0.18 0.21±0.10
3.3.2 两组治疗后24 h痰量、mMRC呼吸困难评分及SGRQ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24 h痰量、mMRC呼吸困难评分及SGR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两组治疗后 24 h痰量、mMRC呼吸困难评分及 SGRQ评分比较 (±s)
表 2 两组治疗后 24 h痰量、mMRC呼吸困难评分及 SGRQ评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 24 h痰量(mL) MMRC评分(分) SGRQ评分(分)治疗组 35 5.02±2.32 1.60±0.64 32.60±6.38对照组 35 4.80±1.96 1.68±0.56 34.72±5.77
3.3.3 两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组治疗后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FEV1/FVC比较,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组别 例数 FEV1(L) FEV1/FVC(%)治疗组 35 5.02±2.32 32.60±6.381)对照组 35 4.80±1.96 34.72±5.77
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注射穴位的明显不适及全身不良反应。
支气管扩张症形成的病理机制以及反复感染的病理过程均与免疫调节紊乱密切相关,其中抗体和补体在呼吸道黏膜上参与抵抗病原体入侵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逃逸、病原体定值以及反复发生的气道炎症常伴随中性粒细胞浸润、吞噬细胞杀伤失败、免疫球蛋白减少等,长此以往最终导致或加重支扩形成的病理表现[4]。支扩导致呼吸道上皮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失衡,黏液分泌过多,进一步加重中性粒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参与呼吸道的慢性与急性炎症反应过程。有研究表示,该过程也是原发性免疫障碍患者或免疫调节失衡患者的常见病理表现。另有研究报道,体液免疫调节缺陷或失衡是免疫缺陷型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类型[5]。
穴位自血疗法是一种将自血疗法与穴位注射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医学特色疗法,能发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治疗优势。既往研究显示,穴位自血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调节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局部免疫和全身免疫的作用[6-7]。李俊雄等[8]在采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该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率达 71.0%;符子艺等[9]应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降低患者的IgE水平,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气道反应性,达到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目的。而莫玉霞等[10]报道,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可改善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
现代研究发现,参与支扩的适应性免疫有 C3补体、淋巴细胞、IgA和IgG[11]等免疫系统成分参与。支气管扩张患者体内 C3补体相对降低,同时 IgA、IgG等也随之降低[12]。对肺疾病患者给予IgG、IgM等球蛋白或刺激C3补体升高,能起到提高患者抵抗力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的作用[13]。支扩患者C3补体及免疫球蛋白的升高,也可减少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改善其临床症状[14]。本研究观察穴位自血疗法对支扩稳定期患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免疫指标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这可能与穴位自血疗法中血液中的免疫系统成分(如补体、抗体、白细胞等)持续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有关。
关于肺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在肺功能 FEV1/FVC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FEV1方面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入组本研究患者的肺功能通气阻塞程度上具有不同的差异。既往有研究表明,对支扩患者在存在明显活动受限及阻塞性程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干预治疗,可使其肺功能改善获益较大[15]。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本研究所记录的 FEV1并不作为本研究主要结局指标,尚未达到发现肺功能FEV1差异的统计学效能。在未来探索以肺功能为主要结局指标的研究中,有必要对入组研究对象的肺阻塞程度进行分级。
关于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24 h痰量、mMRC呼吸困难评分及SGR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目前,推荐使用的改善支扩患者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主要措施包括气道廓清治疗、使用祛痰药物、吸入支气管舒张剂[16-18]。有研究表明,穴位自血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运用中可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19-21]。本研究结果也尚未见穴位自血疗法能明显减少患者的痰量、改善其生活质量。推测原因,可能是因为穴位自血疗法是通过影响患者的免疫补体水平、球蛋白水平以改善其免疫力,减少急性加重,间接减少患者气道炎症反应,需要一定治疗反应时间才能反映患者的症状改善,因而在本研究的研究周期中尚未显示其统计学意义。
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曹世宏认为若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劳损,均可出现肺气阴两虚之证,而肺虚又易招邪侵,从而使疾病反复,多见形瘦体弱,常有气短不足以息、喘促等症,故肺虚为本病之根本[2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朱佳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多属肺气虚、肺阴虚或气阴两虚之体[23]。此外,脾为生痰之源,更是生化之源[24-26]。脾气健旺,土金相生,正气旺盛,肺气充实,则邪不外感。本研究选取肺俞、脾俞、曲池、足三里、丰隆为治疗主穴,其中肺俞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之效;脾俞具有健脾化湿、和胃益气之功;曲池为大肠经合穴,有清热和营、降逆活络的作用;足三里被称为人体长寿之要穴,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而丰隆为治痰要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刺肺俞可增强呼吸功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明显减小气道阻力[27-28];曲池和足三里二穴对胃肠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29],而胃肠的蠕动可助肺的肃降,并起到肃肺平喘作用;针刺脾俞,可起到健脾化痰、益肾纳气定喘之功。本研究观察了穴位自血疗法对支扩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指标、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提示该疗法可调节支扩稳定期患者的免疫状态,能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同时也为临床运用中医学特色疗法管理支扩稳定期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整个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未报告不良反应,提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