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慧仙,曹显利
(1.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2.三一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0)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工作,解决以“五唯”为特点的突出问题。“破五唯”一时成为教育评价的热点话题。“不唯”不是“不评”,“破五唯”不仅是评价维度的改变,关键是评价理念的转变,同时要结合高水平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各自的特点,依据总体方案,构建适合对不同类型学校的评价模式与适合各自学校特点的评价方式,如本科院校一般重科研轻教学,高职院校轻科研重教学,这样在对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时,对于本科院校教师与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构建不同的科研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有1400 多所,高职教育正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如果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不合理、不完善,势必影响教师的科研工作效果,并进一步影响学校的高发展质量。
在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评价体系构建中,要以教师为中心考虑教师的终身发展,突出高职院应用型的特色,增强横向项目与专利转让的考核,构建差异分类评价体系,并探索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在高职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的设计上,要以教师发展为中心,多关注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与生活、心理情况等,想教师之所想,全面考虑教师的发展问题,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放眼未来。发展不意味着要求教师立项更多的课题、发表更多的论文,而是要帮助老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中,除了薪酬调整,要更加注重精神奖励,要为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进修、学历提升等发展机会。
高职院校教师的生涯发展不同于研究型大学教师的生涯发展,在科研评价体系构建中,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与特色,深化以应用导向为理念的教师科研评价体系。高职院校的科研与社会服务主要表现在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的工艺与技术难题,教师科研评价体系设计中要考虑教师通过科研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要考虑论文、专著、课题等成果外,要突出对社会服务与技术转化转让的评价。
在上级部门发布的各类评价文件中,多次提到了分类评价,分类评价较好地体现了评价的相对性和统一性。当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初步采用了分类评价的模式,建议在日常科研考核与评价中,也采用分类评价原则,在对不同专业、不同职称、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教师考核评价中,构建不同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针对性,实现科研评价系统与教师科研过程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科研评价的基础作用。
目前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评价主要采用文献计量等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具有客观与方便等特点,但容易导致科研成果重数量轻质量,造成学术不端泛滥等现象。在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中,建议适当增加同行评价等主观性的评价占比,但要避免由于主观评价而出现走过场与流于形式等问题。科研评价体系设计中,要发挥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各自优势,构建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主观评价,使得定量评价有据可循,通过客观评价,使定性评价更加精准。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要不断探索学校、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多方评价主体,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指标与评价机制,以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与评价制度等内容。
评价主体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高职教师进行科研评价的个人或团体,高职教师科研评价主体主要是所在院校,评价主体是整个评价过程的主导者,主导着评价方向和评价过程,决定着评价结果及其使用方法。因此,评价主体如何确定、如何工作,对教师的科研评价结果至关重要。改变传统仅由学校行政或专家学者等进行单一的评价方式,而将学校、企业、家长、上级管理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评价主体,对教师科研成果进行评价,探索多方评价主体方式。多元评价具有主体构成多源性、价值需求的多样性等特点,有利于全面综合评价教师的科研成果。在学校层面,侧重于关注教师的科研是否有利于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在企业层面,侧重于关注教师的科研是否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或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家长层面则更加关注教师的科研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情况。高职院校需要通过不断优化完善制度、搭建评价平台等方式保障多元评价主体的有效运行。
高职教师科研评价主要采用了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哪个为主,与管理实际需求和评价内容有关,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要与发展的需求与条件相符合就是合适的评价方法。用“五唯”的标准进行教师科研评价是有缺陷的,但在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科研仍是发展的短板。在绝大部分高职教师科研能力还非常弱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以定性评价方法替代定量评价方法。在高职院校目前的发展形势与评价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为了便于管理,通过发挥定量评价方法客观、公正等优势,具有多方面的效益,包括科研人才的快速培养,教师队伍的快速培育,学校师资的快速提升,学校服务能力的快速提高。建议高职院校可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教师,制订多维度、多指标、量化赋分合理的评价方案,发挥客观评价的基础作用,通过合理的主观评价进行有益补充,形成合理的评价方法。
高职院校在设计教师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时,应从学校发展的高度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角度去设计指标体系,考虑到教师的岗位特点与工作情况,构建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达到全面评价教师科研能力与科研工作业绩的效果,使教师能自觉及时地关注行业新动态、企业新技术及职业发展新走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横向技术研发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设计中,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成果的特点、成果的创新性、成果的难度等合理分配权重,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完成后,要面向评价对象、同行院校、专家学者等开展广泛的调研,然后修正优化评价指标与权重,最终确定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确定后,要根据实施情况的反馈与上级政策制度的变化不断进行优化、修改与调整。
教师科研评价的评价机制包括评价制度和评价机构。要发挥好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必须有完善的评价制度作保障,高职院校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科研考核评价制度》《科研评价反馈制度》等各类制度,形成完善的评价方案制定、评价信息反馈、评价结果应用等运行制度,以保证科研评价的有效发挥与评价结果的正确使用,切实起到激发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引导教师主动开展高水平科研与成果转化活动,为学校的资源配置、成果转化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各校特点,高职院校可由科研、教务等管理部门完成相应的评价,成立由多元主体组成的专门评价机构对教师进行科研评价,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完成教师科研评价事项,不管如何组织评价,都要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与科学合理。
近年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不断完善教师的科研考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下面从评价指标选取与指标权重确定两个方面进行教师科研评价体系设计的说明。
根据该校教师队伍特点、科研工作现状、学校的科研工作布局规划及教师科研评价的原则,结合前期教师科研评价的实际情况与该校教师主要是机电类专业及人文经贸类专业的特点,初步选取了科研素养、科研成果、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4 个一级指标,道德诚信、科研经历、学术论文、成果著作、职务专利、纵向项目、学生科研能力等12 个二级指标,并初步确定了三级指标。教师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确定后,面向全校教师、管理部门人员、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合作企业等开展了大量的征求意见工作,最终确定了学术诚信、学术专注、国内外授权的发明专利及生均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奖数等31 个三级指标(见表1)。
表1 教师科研评价指标表
该校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体现在实施方案中,指标权重采用了按科研成果的难度等级赋分的方式,其中一级指标科研素养采用了主观赋权法,在评价中,由评价组确定,科研成果等另外3 个一级指标评价采用了客观赋权法,根据专业成果的特点、创新性、难度等给定了相应的分值,如CSSCI 来源期刊、CSCD 来源期刊核心版赋分为60 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 来源期刊、CSCD 来源期刊拓展版赋分50分,省级课题结题合格的赋分80 分、结题良好的赋分100 分,结题优秀的赋分120 分,初步进行了指标权重的探索应用。该校现有的指标权重还较粗略,不是很科学完善,指标权重的确定最好在比较指标间重要程度的基础上,计算出相应的权重系数。后续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环比评分法等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确定各影响因子的重要度,优化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评价体系构建关系到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的方向与水平,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破五唯”的背景下,依据《总体方案》评价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以应用导向等为原则,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不断探索完善高职教师评价体系,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把对教师的评价推动向多元、综合、全面方向发展,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与职业能力的终身发展,为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