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融媒体中心:李克昶
对当前媒介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在新媒体冲击下,媒体舆论引导格局变化较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媒体的内容影响力、传播力与舆论引导力等都被削弱。新媒体将互联网技术为主要载体,其具有多元的渠道、丰富的内容与较强的时效性获得广大受众的关注。这就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发挥固有的优势与新媒体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内容,探讨性的改革路径,顺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接下来本文先是分析了媒介融合概念,之后对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相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对媒介融合的概念进行分析可知,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的概念,一是广义的,二是狭义的。从广义上分析,媒介融合指恰当地将相关要素结合,之后通过将要素汇聚在一起,最后实现融合,如传播的手段、媒介功能、组织结构以及媒介形态。从狭义上分析,媒介融合指结合媒介市场中存在的所有媒介,通过量变促进质变,从而出现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总之,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媒介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作业模式。
信息时代的今天,媒介融合是新型的媒介发展理念之一,该理念立足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且整合了多种媒体。具体来说就是在多元化信息传输通道中产生了一种新的传输模式,这就是我们说的媒介融合,借助科学的方法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之后集中处理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最后衍生出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一种信息产品,并在各大现代平台传播。
内容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核心,生产内容不断变化,相应的生产模式与传播的途径也发生较大的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生产优质内容的方向与要求。这就需要广播电视媒体编辑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坚持内容为王,借助优质的内容推动自身发展。
媒介融合借助了互联思维抓融合、办媒体并促进发展,是媒体得到重生与发展的关键。但是媒介融合同样面临诸多难题,即传统媒体产业是否可以适应互联网、完成颠覆性的变革、加强人的转变与融合。这些都是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
媒介融合时代信息传媒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无疑正在挑战传统媒介的发展,尤其是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产生较大的冲击。传统媒体新闻很显然没有新媒体的观众流量,但是在信息时代现代化信息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很有必要在合理利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地融合信息技术,主动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现如今,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较多,广播电视新闻是其中的一种,对人们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发展至今从以往的信息闭塞到现在的人人可聊民生民态都是广播电视媒体的功劳,除了可以给大众传递各类新闻信息之外还可以为人民群众带来乐趣,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但是进入媒介融合时代后人们被新媒体吸引,冲击了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主要因为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播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的新闻对比,传播速度慢且效率低,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因为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需要进行多个环节的审核与修改。而新媒体则有很多优势,可以随时随地地报道新闻,审核与修改等繁琐的步骤直接被省略。这就意味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在传播时效性方面存在诸多差距,人们很难第一时间通过传统媒体获取到相应的媒介信息,更无法了解到自己关注的时事热点新闻,很显然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给受众不好的体验感。反之,新媒体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第一时间给受众报道最新的新闻信息,且不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人们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及时获取到最新的新闻信息,新媒体这种传播快速、范围广且比较高效的特点是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达不到的。因此可以预测在未来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发展之后传统媒体必然受到新媒体更大的冲击。
从形式上来看,传播广播电视节目互动的方式比较单一,且电视节目种类较少,因此很难吸引不同喜好、年龄段及职业的受众。传统媒体中经常出现某一个电视台重复循环播放某一档节目的问题,无疑降低受众观看节目的兴趣。比如说每个暑假都会重复播放《西游记》《还珠格格》等等,且现如今仍有部分广播电视节目仍然采取以往的新闻播放方法,从内容上看相当单一刻板,且主持播报的工作人员在播报中相当生硬,受众距离感较强,自然无法对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产生较高的兴趣。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受到时间限制,但信息量较大,那必然压缩新闻的内容,这是让受众深刻体会文字与数据冲击的关键。但是结合实际工作可知,受众更关注新闻信息中的客观内容,不够了解客观内容的真实性,而新媒体却可以呈现丰富的细节信息,这是传统媒体的短板。因此,受到内容缺乏吸引力的影响,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必然流失更多受众。
实际上,用户和品牌并非独立的,二者互相作用且相辅相成。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类媒体层出不穷,且加快了媒体变革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在于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必须提高品牌的影响力与持久力,这是因为品牌效应在媒介融合时代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传统的媒体还是新媒体,用户更看重的是品牌。传统媒体通常在用户的心里形成影响或品牌,然而受到媒介融合的影响,传统媒介比较滞后,自然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因此,只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断提高品牌的持久力与影响力才能立足激烈的市场竞争。
媒介融合时代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权威信息渠道,且具有较强的采编能力。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规范自身采编渠道,合理利用权威信息。而媒介融合时代除了可以确保开展采编工作中利用专业的设备设施之外还可以借助智能化的采编工作提高信息的全面性与真实性,无疑提高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由此可知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促进作用。
4.1.1 强化受众参与
新闻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实时性的特殊特点,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在新闻传播工作中的特有优势,这就要求电视编辑工作人员应改革以往落后的传播方法,提高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强化受众参与,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的需要。比如说广西电视台策划了《还看今朝•广西篇》,该项目的编辑工作人员面向互联网征集了新闻故事,并与当地多方主体如新浪网、党委宣传部征集拍摄材料,之后筛选出充满趣味性的视频并报道,结合了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给人们再现了新闻主题,增强了新闻报道内容的趣味性,获得广大受众的认可,取得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但是也必须注意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按照严格的标准审核短视频,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并以受众的关注点选择内容题材,便于将受众纳入到新闻传播阵营中,让新闻报道吸引力更强。
4.1.2 应用接地气的语言表达
青年网民占我国总网民人数的6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青年了解外界信息主要通过网络。针对这一形势,电视新闻编辑应从受众群体的思维创新新闻表达的形势。一方面,立足新闻报道的文风,深入到基层积累更多生活阅历,不使用缺乏情感与沉闷词类的表达形式,合理利用新媒体提高语言表达的生活化与口语化,比如应用“正能量”“很中国”“给力”等流行的网络语,让新闻报道更接地气。比如说《原来你是这样的广西》这则报道中新闻编辑从全局的角度出阿发给人们介绍了广西的特色内容,如特色产品、高速铁路、先进制造业等等,引入了网络流行语“搞事情”,获得了很多青年群体的关注。此外,从创新新闻呈现方法,结合弹幕、表情包,创新了新闻的表现方法,给受众良好的体验,获得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爱好受众的一致好评。
4.2.1 全面挖掘新闻爆炸点
当前正处于媒介融合时代,对新媒体平台的新闻编辑而言多元的语态是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因为过于注重速度导致新闻内容深度不足的问题,并不利于信息传播有效性与信息传达效率地提高,甚至容易出现同质化的问题。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全面地挖掘新闻事件,并以新媒体传播特征为基础,整理新闻稿件内容时立足用户情绪爆炸点,结合有悬念的标题吸引受众,激发用户阅读积极性,让受众情绪爆发点被激活,构建和谐的舆论传播氛围。比如说《一生三次“我愿意”》这则新闻报道中事件的主人公为20多年的女科学家王承书,“我愿意”是这则新闻报道的主要情节转折点将故事主线串联,逐层叙述了主人公人生中三个关键阶段,帮助受众回顾主人公人生历程的同时在结尾处升华——“一张发黄的字条”,激发受众的情感,取得理想的新闻报道效果。
4.2.2 凸显新闻报道亮点
当前时期新媒体平台存在内容同质化的问题,这就需要广播电视新闻这一主流媒体的工作人员主动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应对方法,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将此事深入挖掘新闻资源,不断拓宽新闻传播渠道,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坚持创新,引进新鲜的力量,打造新品牌,提高自身影响力。比如说《初心》这一作品将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故事充分收录,主要选取了习总书记接受央视采访相关的文字与影像资料,整合新闻编辑记者回访的资料编写新闻,将内容量较多的资料整合成每条时长在6分钟左右的三条微视频。该视频切入点为任务亲口讲述,让受众体会作品背后表达的含义,之后在互联网平台上独家发布,短短的十天内就获得高达12亿的浏览量,无疑给制作时政类新闻乃至人物专访节目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可以说是传统媒体成功向新媒体过渡的示范。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转变自身角色时应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从以往的文字撰稿人转变为新闻评论员。公众要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广播评论提高自身竞争力。但这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加强信息传递,且注重观点传播,给受众呈现时事的同时并做出评论。考虑到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稍纵即逝的特点,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可以借助自身能力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法表达具有较强政论性的新闻内容,且敢于即兴评论热点新闻与突发事件,掌握大量的素材,快速梳理新闻事件并给出有力的评价,抢抓新闻事件的第一落点,凸显出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其次,从新闻把关人转变为群众传声筒。媒体主要负责为国家传达政令,而新闻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与组织团体,这就要求媒体充分发挥自身在新闻中的把关作用。新媒体快速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且具有舆论监督权。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做好新闻把关人的作用,转变为群众的传声筒,始终坚守自身的政治,认真取舍新闻稿件的内容,在把好政治、语言与真实三个关卡的同时发挥自身在国家喉舌使命的作用,自觉承担主流价值观,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及时了解民生动态并帮助群众传递声音。最后,从新闻传播者转变为新闻的发现者。进入媒介融合时代后广播电视新闻不再是传播新闻与加工新闻这么简单,还必须转化为新闻的传播者,丰富广播电视新闻的内容,凸显其多样化的形式。新闻编辑、节目制作人与导播还必须合理地布置与安排新闻选题,将民生新闻作为关注的重点,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限制,主动策划主题报道,充分利用新闻资源,让人们更认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总而言之,媒介融合无疑给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带来较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转变为新闻的评论员、群众传声筒与新闻发现者,坚持内容为王,聚焦新闻主题专栏,从多角度创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推动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