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2022-09-15 08:13姚树荣邓文刚
关键词:消费结构医疗保障关联度

姚树荣,邓文刚

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新型城镇化”这一理念的提出便是其中的一项代表性议题。新型城镇化,顾名思义,重点在于“新型”二字。与旧有的只追求数量和规模的人口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是一种更追求质量和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关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旧有的城镇化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国的城镇化率,增加了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但是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水资源浪费、生活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城市病”。为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特别在2019年和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同于传统发展老路的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如果说旧有的城镇化模式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那么新型城镇化无疑是一种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2]。作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与之息息相关。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关联度如何,前者对后者的哪些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整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使之更好地适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探索。

一、文献综述

关于研究对象,当前学界对于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大都停留在人口城镇化如何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上。李学珺[3]指出,人口城镇化对各类商品均有正向影响,但对部分商品的消费率影响显著,而对其他商品的消费率影响并不显著。类似的结论同样出现在B.Hua等[4]对中国农村消费者行为的概率分析的实证研究中。

关于研究方法,目前已有学者采用量化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中灰色预测模型、AIDS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被使用的次数最多,这一点在张荣等[5]对苏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蔡兴等[6]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和消费结构变动之间关系的研究、张翔[7]对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的研究中能够体现出来。此外,也有部分学者对AIDS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和升级。例如,马慧芳等[8]基于LA-AIDS拓展模型分析了新疆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S.Fan等[9]则采用两阶段LES-AIDS模型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需求。

在指标数据的选取上,大多数学者将新型城镇化一级指标按人口、经济、空间、环境、社会分为5种类型的二级指标,每种类型的指标均使用一定的公式进行量化,而对消费结构则以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交通通信、医疗保障、文教娱乐和其他商品服务8个指标来表示。赵纲[10]在对新型城镇化与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的研究中使用了此种分类。徐成龙等[11]在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解析与差异化特征的探讨中也同样采用了这一做法。薛军民等[12]结合恩格尔系数分析了上海市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升级问题[12]。此外,刘根荣等[13-14]不仅从新型城镇化的角度,也从乡村振兴、电子商务等多个角度考察了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目前大多数研究尚局限于典型的人口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上,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首先将研究对象拓展到新型城镇化涉及的人口、经济、空间、环境、社会5种类型(它们的内涵分别是高素质人口的流动、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城市绿化和污染处理水平的提高、医疗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别研究它们与8种消费类型的关联程度,以考察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关联程度,同时辅之以LA-AIDS拓展模型,以分析5种类型的新型城镇化分别对8种消费类型的影响程度;最后就研究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所裨益。

二、研究方法

为了考察5种类型的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关联程度,本文采用统计预测与决策中的灰色关联度预测方法。灰色关联度预测就是首先将已知的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方式生成序列,其次按照微分方程的原理对序列进行处理,最后预测系统未来的状态和发展趋势。该方法为系统的发展状态提供了一种量化的度量方式,通过比较不同系统之间的关联度来衡量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15]。在信息有限的条件下,采用这种预测方法可以尽可能准确地衡量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从而判断哪些类型的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以便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依据。

1.灰色关联度预测的具体步骤

(1)确定指标

人口新型城镇化记为X01(k)、经济新型城镇化记为X02(k)、空间新型城镇化记为X03(k)、环境新型城镇化记为X04(k)、社会新型城镇化记为X05(k)。食品支出记为X1(k)、衣着支出记为X2(k)、居住支出记为X3(k)、家庭设备支出记为X4(k)、交通通信支出记为X5(k)、医疗保障支出记为X6(k)、文教娱乐支出记为X7(k)、其他商品服务支出记为X8(k),其中,k代表年份。

(2)初始化原始数据

(3)求关联系数

其中,ρ为分辨系数,取值为0.5。

(4)求关联度

当r=0时为无关联,当0

2.数据来源

选取2000—2019年的全国高校在校生数/城镇人口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建成区面积/城镇人口数、绿地面积/城镇人口数、教育支出/城镇人口数分别作为5种类型新型城镇化的衡量指标。选取2000—2019年的农村居民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交通通信、医疗保障、文教娱乐和其他商品服务的消费支出分别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作为消费结构的衡量指标。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食品、衣着、居住属于生存资料,家庭设备、交通通信、医疗保障属于发展资料,文教娱乐属于享受资料,这样划分不仅能标明指标的属性,也便于后续的考察分析。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

3.研究结果

将数据代入计算,得到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之间关联度的实证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人口新型城镇化与各项消费的关联度均介于0.35~0.65之间,为中关联。经济新型城镇化与各项消费的关联度均非常接近0.65,其中交通通信与之的关联度达到了 0.69,为较强关联,其他各项消费与之的关联度也近似于较强关联。空间新型城镇化与交通通信的关联度达到了0.71,为较强关联;其他各项消费与之的关联度均在0.5~0.6,为中关联。环境新型城镇化与食品、医疗保障和其他商品服务的关联度最强,均大于或等于0.8,且十分接近0.85,近似于强关联;家庭设备和居住与之的关联度分别为0.73和0.70,属于较强关联;文教娱乐与之的关联度接近0.65,近似于较强关联;而衣着和交通通信与之的关联度最低,属于中关联。社会新型城镇化与各项消费的关联度比较接近,多在0.6左右,介于中关联与较强关联之间,其中与交通通信的关联度达到了0.67,为较强关联,而其他均属于中关联。综合来看,各项消费与所有新型城镇化的平均关联度排序为:交通通信>食品>医疗保障>其他>居住>文教娱乐>家庭设备>衣着。

4.结果分析

由上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得知,与新型城镇化平均关联度最高的3项消费指标分别为交通通信、食品和医疗保障。具体来看,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转化为城市土地。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居民的通勤时间和通勤成本上升,因而居民交通通信的消费支出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度比较大。其次,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和对饮食享受与多样性需求的增加,城市居民对食品消费的方式和种类与原来相比也大大增加,因此除交通通信外,食品消费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度也非常高。再次,由于现代城市居民与原来相比更加看重健康和养生,所以,医疗保障的消费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度同样很高。

三、LA-AIDS拓展模型

在对新型城镇化各项指标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关联度进行分析之后,下面采用Deaton提出的LA-AIDS模型对前者如何影响后者进行分析。在总结出两者关联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程度,不仅能验证之前使用的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同时能更具体地说明不同类型的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不同指标的变化会产生正向或负向以及多大程度的影响。此外,该模型与前一种分析方法的内在联系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在找出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关联度的基础之上再说明其对后者有多大的影响会使结论更具说服力;后者是对前者的拓展延伸,仅仅说明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关联度不能解释本次研究的核心问题,需要更进一步地找出前者对后者具有多大的影响程度。LA-AIDS模型是在AIDS模型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改良和升级,通过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用函数的方式近似求解出各项消费与价格水平、总消费支出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前者是如何受后者影响的一种模型。

表1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关联度

1.模型构建

LA-AIDS拓展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ωi代表第i项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pi代表第i项消费的价格指数,X代表消费总支出;U1、U2、U3、U4、U5分别代表人口新型城镇化、经济新型城镇化、空间新型城镇化、环境新型城镇化和社会新型城镇化,指标构造和取值同前文,且已经过对数化处理;n=20。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

2.单位根检验

对每组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经检验发现,人口新型城镇化和其他消费支出这两项指标是不平稳的,因此将其剔除。所有指标中除医疗保障比重和总消费支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其余指标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这说明所选取的数据是平稳的。

表2 各项指标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3.协整检验

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各项指标的协整检验结果

由表3可知,以上方程的残差序列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下的协整检验,这说明所有变量联合起来在长期内存在稳定的关系。

4.参数回归结果

通过OLS法将数据代入LA-AIDS拓展模型,得到LA-AIDS拓展模型参数回归结果(见表4)。

5.统计意义检验

统计意义检验结果见表5。

(1)t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0.1,相应的临界值t*=1.725,由表中测定的结果可知,所有解释变量均在90%的置信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

(2)F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1,相应的临界值F*=2.938,由表中测定的结果可知,所有解释变量都在99%的置信水平上通过了F检验。

(3)拟合优度检验:由表中测定的结果可知,所有变量修正后的拟合优度都在0.750 0以上,其中,衣着ω2、居住ω3和家庭设备ω4的拟合优度均达到了0.820 0以上,这说明所有方程总体的拟合效果良好。

表4 LA-AIDS拓展模型参数回归结果

表5 统计意义检验结果

6.结果分析

经过单位根检验发现,人口新型城镇化的数据在时间序列上是不平稳的,因此只分析另外4种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

(1)经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

经济新型城镇化对食品和衣着的消费具有负向的效应。食品、衣着作为生存资料,随着价格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会趋于下降,而分别代表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交通通信、医疗保障和文教娱乐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则趋于上升。这说明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开始更多关注一些更高层次的需求。此外,由恩格尔定律可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会越来越低。

(2)空间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

空间新型城镇化对交通通信的消费具有正向的效应。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比重的日益上升,人们的出行距离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为克服距离障碍需要支付的成本也会相应地上升。此外,随着交通工具技术的革新,各家各户的私家车拥有数量也在日益增长,这也是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上升的重要原因。

(3)环境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

环境新型城镇化对文教娱乐的消费具有正向的效应。各地对于城市绿化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在不断提高,衡量环境新型城镇化的突出指标是人均绿地面积,某一地区的人均绿地面积越大意味着该地区的环境质量越好,从而对于该地区的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升级和开发具有促进作用。当某一地区的第三产业得到充分开发时,相应的消费活动也会随之增加,由此带动文教娱乐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比重的上升。

(4)社会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

社会新型城镇化对医疗保障的消费具有正向的效应。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会根据自己的持久收入而非暂时性收入进行决策,医疗保障作为一种长期的、隐性的消费行为,需要居民持续地投入,同时农村居民需要从自己的可支配收入中分出一部分作为预防性储蓄,以便未来能花费到医疗保障中。因此,随着社会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居民能够更便捷地支付自身的医疗保障费用,从而促进医疗保障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比重的提升。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研究结论

其一,交通通信、食品和医疗保障的消费整体来说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度最高。消费结构中的8项指标与新型城镇化的平均关联度的排序是:交通通信>食品>医疗保障>其他>居住>文教娱乐>家庭设备>衣着,这充分说明了新型城镇化对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尚停留在中低等的水平上。尽管当前农村居民对于享受资料的消费很少,但是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环境的改善和消费理念的更新,未来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应当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其二,环境新型城镇化和社会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大。由前文表中的数据可以得知,代表这两种类型的新型城镇化的指标每变动1个单位,各项消费会平均变动5个单位。由此可知,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正在与日俱增。未来,这种趋势或许会进一步加强。

其三,新型城镇化促使农村居民持续减少生存资料的消费并增加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整体来看,经济新型城镇化通过城镇居民的示范效应,会促使农村居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逐渐增加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减少生存资料的消费。空间新型城镇化促使农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的消费支出,并且未来这一消费支出的类型可能会更加多元化。环境新型城镇化通过倡导绿色环保的消费行为,带动某一地区的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无形中会帮助农村居民树立良好的消费理念,并增加对以文教娱乐为代表的享受资料的消费。社会新型城镇化则是通过解决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和预防性储蓄问题,增加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障消费的支出。

2.政策建议

良好的消费环境、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地域间的协调互助等,都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其一,应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农村消费环境较差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并且配套的基础设施相较城市而言也不完善。因此,国家应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并及时升级相应的基础设施。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村居民增加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增强消费能力,提高消费意愿。

其二,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存资料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渐降低,而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升高。为此,应根据不同类型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合理协调不同类型的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发挥经济新型城镇化对生存资料的抑制作用、空间新型城镇化和社会新型城镇化对发展资料的促进作用,以及环境新型城镇化对享受资料的促进作用,以此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其三,应推动城乡协调互助,助力城乡居民消费接轨。根据“中心地理论”,高级中心地可以为低级中心地提供其所没有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在“涓滴效应”的影响下前者的发展还能为后者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享受到前者带来的恩泽,比较直接的影响就是能有机会接触到以往所未见过的商品和服务。所以,应根据这一特点逐渐缩小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层次的差异,在无形中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实现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接轨。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医疗保障关联度
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羽毛球技战术综合评价分析
基于熵权法改进的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压榨脱水过程优化研究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5号(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防控医疗保障战线的坚实卫士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贵州全面落实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助力脱贫
谢文骏与刘翔110m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