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健康视角下社区街道空间设计策略
——以张家口市7条社区街道为例

2022-09-15 09:26钱钰莹姜乖妮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茶坊步行座椅

钱钰莹 姜乖妮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0 引 言

人群健康是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之一,也是城市规划践行“以人为本”原则的最基本要求[1].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该文件以普及健康生活、建设健康环境等为重点,提出防治重大疾病、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等相关措施[2].2019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强调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应对城市人群突出健康问题,有效采取干预措施,细化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各方部署,实施疾病预防及健康环境促进的中长期行动[3].通过干预城市环境促进人群健康,推动从注重“治已病”到聚焦“防未病”的思想转变,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成为健康城市发展趋势.

社区街道空间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是促进居民日常活动、引导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场所.本文以张家口市为例,聚焦社区街道这一建成环境,通过营z造促进主动式健康行为的社区街道空间,落实引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性环境建设.

1 社区街道空间与主动式健康

1.1 社区街道空间

社区街道是指社区中以生活功能为主的道路,属于城市生活型街道范畴,是街坊与城市道路的连接线.社区街道空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具有个体发展和成长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第二,以服务社区为主,沿街业态丰富,生活氛围浓厚;第三,道路断面形式以一块板为主.

1.2 主动式健康

2016年,清华大学张利教授提出主动式健康的概念,并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定义为区别于被动式医疗服务,以人的身体体验为核心的研究[4].高一宁、刘代云认为,主动式健康是指主动获得持续的健康能力、拥有健康完美的生活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建成环境密切相关;主动式健康行为是个体主动产生的以提升自身身体健康素质为目的的行为,多为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分为跑步、散步、骑行、器械类运动和其他五类[5].可见,关于主动式健康,虽然有不同的定义,但其核心思想都包含了“防未病”,是一种通过增加人体的体力活动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中长期健康行为.

1.3 社区街道空间的主动式健康干预

体力活动消耗量与人群健康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小剂量、持续性的体力活动对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具有持续的影响作用,同时它具有成本低、开展便捷、普遍程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多数城市人群的生活节奏[6].社区街道空间承载了居民的日常生活[7],是实施主动式健康干预的重要场所.以门槛较低的体力活动为目标,通过营造促进健康行为的社区街道空间,引导居民完成日常的体力活动,以培养其主动且持续地获得健康的能力,是社区街道空间的主动式健康干预基本原理.

步行是社区街道上最常见的主动式健康行为,步行空间的舒适性、通畅性、安全性是影响步行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需以适宜宽度的步行道、设施完善的活动场所、活跃的街景界面等空间要素来支撑;骑行、跑步、器械类运动等耗氧量较大的行为,除了对休憩座椅、信息类小品等有一定需求之外,还需要丰富的绿化来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为活动主体提供健康的运动环境;其他类主动式健康行为包括下棋、社会交往等行为,需要有一定规模节点性空间.总之,步行活动空间、街道设施以及沿街建筑界面与主动式健康行为息息相关,街道空间是营造主动式健康环境的重要载体.

2 张家口市7条社区街道空间调研

2.1 调研对象概况

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总面积3.68万平方千米,市辖10县(张北、康保、沽源、尚义、蔚县、阳原、怀安、怀来、涿鹿、赤城)6区(桥东、桥西、宣化、下花园、崇礼、万全)[8].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张家口市桥东区的茶坊街、茶坊市场路、工人村北横街、工人村南横街、工人村东路、工人村南路和纬后路等7条典型街道空间为调研对象,如图1.

图1 调研对象示意图

2.2 街道空间现状调研

活动空间品质、空间趣味性、环境特色、绿视率、景观小品、休憩座椅等六类社区街道空间要素与居民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在2021年9-11月期间,本文对选取的7条样本社区街道进行了实地勘察和图像采集,获取绿视率数据;对社区街道的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10分制收集了居民活动意愿数据,采用5分制收集了居民对活动空间品质、环境特色等要素的满意度数据.以街道空间要素数据为横坐标,以居民活动意愿为数据纵坐标形成散点图,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2.2.1 活动空间

活动空间品质、环境特色和空间趣味性均与居民的活动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其评分越高,居民活动意愿就越强.如图2,当活动空间品质满意度评分在3分-4分之间时,居民活动意愿较高.就步行道宽度而言,7条社区街道差异较大.茶坊街、茶坊市场路、工人村东路步行道宽度不足3米,其余街道步行道宽度均在5米及以上;就活动场所而言,仅工人村北横街、工人村南路、工人村东路和纬后路设有活动场所.其中纬后路活动场所以体育健身功能为主,其余以休闲社交功能为主,其中工人村东路活动场所铺装形式丰富样、绿地景观趣味性较强.

如图3、图4所示,工人村北横街、工人村东路及工人村南路环境特色与空间趣味性评分高于其余街道.工人村北横街建有小游园和凉亭,游园采用鹅卵石与地砖结合铺设,辅以景观石、树木、花草等绿植丰富景观;工人村东路除了凉亭,建有四人座椅供居民打牌、下棋等活动,绿化品种不多,但绿视率较大,光照较强,视觉感较好;工人村南路步行道一侧绿化较为丰富,树池形式具有特色,建有两处凉亭,多为老人休憩、闲谈使用.

2.2.2 街道设施

绿视率、景观小品和休憩座椅等街道设施与居民活动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如图5,当绿视率在40%-60%之间时,居民活动意愿较高.7条社区街道的绿化均以行道树为主,其中茶坊市场路绿视率最低,仅为0.02%,其余街道绿视率均在25%以上.如图6,当景观小品分值在3-4分之间时,居民活动意愿较高.7条社区街道中仅工人村北横街与茶坊市场路交汇处、工人村南路设有创意性景观小品设施,其余街道景观品种均较为单一.如图7,总体而言休憩座椅分值越高,居民活动意愿随之加强.当茶坊街、茶坊市场路工人村南横街未配置休憩座椅,工人村东路休憩座椅以棋牌桌为主,纬后路休憩座椅为木制长椅,工人村南路休憩座椅有凉亭、石凳等多类座椅,座椅形式较为丰富.

图2 活动空间品质与居民活动意愿散点图 图3 环境特色与居民活动意愿散点图

图4 活动趣味性与居民活动意愿散点图 图5 绿视率与居民活动意愿散点图

图6 景观小品与居民活动意愿散点图 图7 休憩座椅与居民活动意愿散点图

2.3 居民日常活动调研

2.3.1 活动类型

居民日常活动可分为亲友活动、邻里活动、家庭活动及个人活动四类.对140个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经常进行亲友活动的有14人,占10%,多发生于工人村北横街及工人村东路;经常进行邻里活动的有41人,占29.29%,多发生于工人村南路、工人村东路及纬后路;经常进行家庭活动的有36人,占25.71%,多发生于工人村北横街;经常进行个人活动的有49人,占35%,多发生于茶坊市场路、茶坊街、工人村南横街(见图8、图9).

2.3.2 活动内容

日常活动以跑步为主的受访者有15人,占10.71%,多发生于工人村北横街与工人村南横街;选择散步的受访者较多,有43人,占30.71%,多发生在工人村南横街、工人村北横街、茶坊市场路和茶坊街;选择骑行的有6人,占4.29%,该类活动发生于茶坊街、工人村北横街、工人村南路和工人村南横街;以器械类运动为主的有10人,占7.14%,均发生于纬后路;选择其他日常活动有66人,占47.14%,多发生于工人村东路、工人村南路和茶坊市场路(见图10、图11).

图8 活动类型人数占比分析图 图9 各街道活动类型人数占比分析图

图10 居民日常活动内容占比分析图 图11 各街道不同活动内容统计分析图

2.3.3 活动时长与频率

调查显示,受访者活动时长主要在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之间,活动时长为半小时的受访者有40人,占28.57%,较多发生于茶坊市场路、茶坊街和工人村南横街;活动时长为两小时以上的有19人,占比为13.57%,多发生于工人村东路与纬后路(见图12、图13).每周2次为居民主要活动频率,有36人,占比为25.71%,多发生于工人村南横街、茶坊市场路和工人村北横街;选择每周1次的有24人,占17.14%,多发生于工人村北横街、茶坊市场路和工人村南横街(见图14、图15).

图12 居民日常活动时长占比分析图 图13 各街道不同活动时长统计分析图

图14 居民日常活动频率占比分析图 图15 各街道不同活动频率统计分析图

2.5 现存主要问题

经实地踏勘、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此次调研的7条社区街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5.1 活动空间品质不高

具有环境特色的步行活动空间,能吸引人们的健康活动,进而引导人群释放精神压力.在步行活动空间方面,存在步行道宽度不足、平整性差、存在安全隐患、步行道景观单调的问题.在骑行、跑步类活动空间方面,一是居民出行与机动车混行、冬季街道防滑性不足导致的安全问题;二是部分街道宽度不均匀导致的通畅性不足的问题;三是公共卫生较差导致的空间品质问题;四是自行车、电动车等车辆乱停乱放影响街道美观和活动空间尺度.在设施锻炼和其他类活动空间方面,活动场所数量与配套设施数量少,品质不高,难以满足居民日常活动需求(见图16).

图16 步行活动空间调研现状照片

2.5.2 街道设施配置不完善

完善的街道设施是提升街道环境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重要元素.调研发现,社区街道绿化设施较为缺乏,已有的绿化存在植物景观单调、色彩与季相缺乏生机活力,树池泥土裸露有扬尘,容易藏污纳垢等问题.装饰性景观小品和社会文化性小品短缺,一则致使社区街道缺乏吸引力,二则弱化了空间环境对居民文化修养的吸引与引导.另一方面,社区街道的休憩类和信息类设施数量严重不足.现有的休憩座椅数量较少、有些设置的位置不当;无法起到引导居民进行健康行为的作用.此外,工人村东路、茶坊街、工人村南横街垃圾桶密度较低,部分路段存在卫生环境差的现象(见图17).

图17 街道设施调研现状照片

2.5.3 沿街建筑界面杂乱

店铺标识牌与沿街建筑墙面的设计与沿街建筑界面活力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行人的视觉体验.调研发现,就店铺牌匾而言,7条社区街道的沿街商业店铺标识牌的体量、色彩和字体各不相同,视觉感混乱,使得沿街建筑立面缺乏整体感与秩序感.工人村南横街东段的店铺标识牌以白色、红色、蓝色为主,部分白色店铺标识牌设计统一,但与周围街道环境的协调性较弱.就建筑墙面而言,7条社区街道沿街建筑墙面均以暗红色、暗黄色为主,部分建筑墙面被污损,影响街道空间的环境品质(见图18).就立面通透性而言,一是视觉通透性不足,具体体现在橱窗标语杂乱、背街以围墙或建筑为主;二是心理通透性不足,绿视率能够影响居民对街道通透性的感受,实体墙面使得通行环境枯燥,加剧了居民与街道空间的距离感,缺乏与绿化的结合.

图18 沿街建筑界面调研现状照片

3 主动式健康视角下社区街道空间设计策略

3.1 优化活动空间,引发更多健康行为

(1)步行活动空间:一是通过缩窄机动车通行宽度实施步行道扩幅,调研中发现步行活动空间不足3米的街道,其机动车道宽度均在7米以上,可将其缩窄至4-5米,将步行道拓宽为2-3米[9],并在车流量大的街道加设减速带,以减少车行对行人的安全;二是修整有问题的路面铺装,采用防滑性能好的铺装材质,降低步行危险系数,并加强无障碍设计,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三是鼓励沿街店铺业主对建筑前区进行美化以增强步行空间的吸引力.

(2)跑步、骑行空间:一是合理安排机动车停车空间,鼓励建设立体停车设施;二是通过铺设高摩擦系数防滑路面,提高路面的防滑性能;三是严禁道路交叉口、街道宽度较窄路段停放机动车辆,拓宽跑步、骑行的活动空间,减少视线干扰,同时在道路交叉口设置减速让行标线,引导车辆让行自行车与跑步活动;四是在街道设施带范围内设置自行车、电动车停车位,同时明确相应停车管理制度,加大对违规停车行为的管理力度.

(3)设施锻炼及其他活动空间:一方面通过纵向拓展设施锻炼空间、增加亲子型锻炼设施、设置绿化设施隔离活动空间与车行空间等措施提升活动空间品质;另一方面合理利用街道转角空间、街坊入口空间、街道剩余空间营造街道微绿空间,打造趣味性休憩节点,促进社会交往.

3.2 补充街道设施,提升空间健康支持度

(1)休憩座椅: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心理需求,实现座椅类型的多样化设计:针对老人设置靠背座椅,靠背角度在115°左右最佳[10];青年座椅高度宜在38 cm至45 cm之间,座椅可与充电设备结合设置;适合儿童的座椅高度在37 cm左右,通过设置可移动的组合式座椅,能提升休憩节点对儿童的吸引力.

(2)绿化:可采用种植中小型树木的方式减少绿化对有限步行空间的占用,并为树池覆盖池箅子,以消除树池与步行道的高差,保持路面平整;绿植种类可选择冬青、蔷薇科等耐寒植物,行道树可选择落叶乔木与常绿针叶树,夏季可起到遮阴、调节人体体表温度的作用,冬季也可以降低风速,避免活动者受到冬季主导风的干扰.

(3)环卫设施与标识:一是每一百米分别在街道两侧设置一处固定分类垃圾桶[11],采用钢木、玻璃钢等防腐耐用的材质替换塑料、金属材质,解决现有垃圾桶易腐蚀及锈化的问题.二是通过多元化设计展示街道形象,塑造区域归属感;以有限的空间承载多样化的信息内容,节约使用有限空间;通过特定的标识符号提升行人对街道的熟悉度.

(4)景观小品:一是可在街道两侧单独设置小尺度景观小品,丰富街道空间的趣味性.二是可结合节点空间组团设置.设置多元主题,以一个景观小品为中心,结合座椅、绿化等要素组成景观节点.三是进行线性布置.例如在步行空间出入口排列布置小型花池,引导居民进入步行空间.

3.3 修缮建筑界面,增强街道吸引力

(1)商业牌匾:纵向尺度应控制在一层上檐与二层下檐之间,横向宽度不宜超过店铺开间的尺度;商业牌匾的色彩应与其依附建筑保持协调,色彩明度差不宜过大;采用相同的元素、材质和色彩,对牌匾与店面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一店一面”的门店特色;或利用特定元素分隔相邻牌匾,增强行人对街道风貌的熟悉度.

(2)建筑墙面:在色彩方面,底层商业门店墙面色彩与建筑主体色彩、商业牌匾色彩相协调,避免因色彩冲突而导致的视觉混乱.在形象方面,一是对街道两侧受损墙面进行修复,包括补充缺少的砖墙、重新粉刷墙面等;二是鼓励居民自主墙绘,打造涂鸦街,丰富沿街立面的趣味.在立面通透性方面,一是鼓励店铺使用通透的橱窗,将建筑内部的活动延伸至街道上,给行人一种吸引感与趣味感[12];二是在背街可通过设置墙面宣传栏、绿墙的形式来提升背街的通透性.

4 结 语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途径.张家口市社区街道存在活动空间品质不足、街道设施配置缺乏、沿街建筑界面杂乱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出行与活动意愿.本文以引导居民产生更多主动式健康活动为目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活动空间、街道设施、和沿街建筑界面三个方面,提出了社区街道空间优化策略.

猜你喜欢
茶坊步行座椅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似淡却浓
《水浒传》中的茶人茶事
你愿意变成伞还是座椅
饮茶是生活方式,斗茶是社会时尚
奔驰S350车驾驶人侧座椅不能加热
读者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