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干预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的意义研究

2022-09-15 04:42:48赖冬梅连奕娟王秀春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3期
关键词:医嘱居家饮食

赖冬梅,连奕娟,王秀春

泉州市光前医院血管通道门诊,福建泉州 362321

近年来早期2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诱发2型糖尿病因素很多,因该疾病病程长,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对护理体系要求高,常规护理目前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1-2]。国内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控制的基础上,需对患者运动、饮食等方面实施干预[3],患者住院期间有医护人员照护,患者遵医行为良好。但糖尿病患者在医院治疗时间短暂,大部分患者需要展开院外自我管理,但由于缺乏督促,难免出现不遵医嘱的行为,导致血糖、血压控制不佳[4]。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局限于住院期间。居家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将医院、社区及家庭三者联系,以此提升护理质量,从而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稳定病情[5-6]。鉴于此,本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泉州市光前医院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深入分析居家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自我管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34~80岁,平均(55.26±5.12)岁;病程2~15年,平均(5.23±0.82)年。对照组男16例、女27例;年龄30~78岁,平均(54.78±5.08)岁;病程1~14年,平均(5.20±0.63)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无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③神志清楚,具备正常沟通能力;④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②存在精神障碍,难以配合量表调查者;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住院期间组织患者参与2型糖尿病专业讲座,由专业人员向患者介绍糖尿病发病防治知识,让患者对糖尿病疾病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高患者依从性[7]。展开2型糖尿病知识宣教,让患者意识到糖尿病危害因素及并发症,让患者及家属意识到治疗不达标的危害[8]。发动家属的力量,给予患者鼓励和帮助,积极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居家干预,详细内容如下:(1)成立居家干预小组[9]:由医生1名、主管护师3名负责医疗、护理干预、随访等工作事项。患者出院前为其建立档案,将患者电话、家庭住址及微信号记录,并于出院前邀请患者及家属1名进入“早期2型糖尿病微信健康居家干预群”,根据居家干预方案,每个月展开2次微信干预、1次入户干预及电话随访1次。每个月对患者身体状态、心理及护理措施等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确定存在哪些问题,并面对面交流,为患者制订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2)居家干预措施[10-11]:①心理干预。在微信、电话随访或登门随访时耐心倾听患者问题,指导患者学会释放压力,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调动家庭的积极力量,为患者康复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②饮食指导。出院前告知患者及家属,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指导患者如何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做好营养素的热量分配,按时按量进餐,若还有饥饿感,可补充西红柿、黄瓜等。③运动指导。根据患者个人生活习惯及运动量,制订不同的运动方法,运动强度可根据运动中脉率评估,餐后1~2 h运动降糖效果最为理想,餐后90 min开始运动效果较为理想,60 min后开始效果次之,提倡在晚饭后开展运动。注意运动期间选择鞋底软、弹性好的鞋子,随身携带糖果,避免发生饥饿、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最好不要单独运动,有家属陪同。④生活保健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应保持规律,积极预防感冒,保持口腔健康,使用温水清洗外阴,并注意足部保健。

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代谢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②自我管理行为: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干预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经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iabetes Self-care Scale,2-DSCS)[12]对患者饮食控制(8~40分)、规律运动(11~55分)、遵医嘱用药(2~10分)、血糖监测(7~54分)等方面进行评价,评分越高提示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③饮食行为:随访工作中对患者饮食行为展开指导,根据医嘱评估患者饮食行为,包括完全不遵医嘱、不完全遵医嘱及完全遵医嘱。遵医嘱率=不完全遵医嘱率+完全遵医嘱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代谢指标对比

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代谢指标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代谢指标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代谢指标对比[(±s),mmol/L]

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时间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观察组(n=43)8.26±0.78 7.89±0.52 2.588 0.011 11.65±1.55 10.23±1.22 4.721<0.001 6.25±0.64 5.74±0.46 4.243<0.001 2.25±0.26 2.02±0.29 3.872<0.001对照组(n=43)8.56±0.70 8.15±0.64 2.068 0.042 11.74±1.49 11.06±1.35 2.218 0.029 6.34±0.52 6.02±0.45 3.051 0.003 2.30±0.30 2.15±0.28 2.397 0.019 t值1.877 2.068 0.275 2.991 0.716 2.853 0.826 2.115 P值0.640 0.042 0.784 0.004 0.476 0.005 0.411 0.037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比

干预前,两组2-DSC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2-DSCS量表各条目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用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及高/低血糖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比[(±s),分]

指标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时间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观察组(n=43)15.84±2.68 18.56±3.52 4.234<0.001 11.58±1.62 32.12±2.22 45.154<0.001 4.26±1.12 4.55±1.38 5.625<0.001 8.56±0.56 45.12±0.72 71.154<0.001 13.52±2.14 35.89±2.84 45.141<0.001 10.68±0.74 30.25±0.75 68.585<0.001对照组(n=43)15.64±2.55 17.02±2.88 2.353 0.021 11.65±1.53 28.20±2.02 30.265<0.001 8.52±1.22 6.58±1.25 6.352<0.001 8.65±0.61 32.89±0.66 65.585<0.001 13.60±2.34 26.87±2.64 30.251<0.001 10.71±0.65 25.12±0.68 45.154<0.001 t值0.355 2.326 0.206 35.062 1.030 35.062 0.713 39.654 0.165 26.454 0.120 36.234 P值0.724 0.023 0.838<0.001 0.306<0.001 0.478<0.001 0.869<0.001 0.842<0.001

2.3 两组患者饮食行为遵医率比较

观察组饮食行为遵医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饮食行为遵医率比较[n(%)]

3 讨论

3.1 居家干预可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

我国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是居家或在职康复状态,加上患者对糖尿病认知不同,其治疗依从性也有很大的差异[13]。因此,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居家护理必不可少。本次研究分析发现,经6个月干预后,两组代谢指标水平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与樊志媛等[10]研究结果类似,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居家干预能够增加护患沟通,提升患者依从性,促使其建立健康行为,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使得糖尿病症状得以缓解,减少对身体的影响。

3.2 居家干预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该次居家干预定期实施随访,通过电话、微信以及上门3种方式,其中电话与微信每月固定2次,上门随访1次,按照这样的频率随时掌握患者居家时疾病控制状态,并按照患者对运动、饮食、用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调整随访次数。本次随访周期短,仅为6个月,鉴于患者学习能力,并未对随访次数做出调整。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2-DSCS量表各条目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用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居家干预重视人的整体性与系统,并指出人作为一个动态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13]。因此当每个月居家干预落实,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家属监督作用,与家属共同督促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从行为、精神上给予患者帮助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14]。另外两组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及高/低血糖处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随访时间较短,部分患者对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技巧的学习还不够深入所致。

3.3 居家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的影响

经过相关研究提示,于患者居家过程中采取延续护理,能够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结果分析显示,观察组饮食行为遵医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5)。这说明观察组患者在饮食行为上的表现比实施常规干预的对照组要突出。究其原因,常规护理难以兼顾患者自身良好行为的养成,仅能为患者提供糖尿病知识,对于患者居家期间在饮食、运动等方向的习惯养成没有系统的干预[15]。而居家干预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将医院与家庭联合,提升服务质量,让患者享受更好的居家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了护理的延续性。

综上所述,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居家干预,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饮食遵医率,促使其代谢指标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延迟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医嘱居家饮食
《居家》
春节饮食有“三要”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0:48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自我保健(2020年10期)2021-01-15 00:54:42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6
护肤有误区 遵循医嘱防陷阱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24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科技视界(2018年29期)2018-12-28 05:49:00
遵循医嘱
何为清淡饮食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14